韋 人,塔光華,張雅寧,楊莉萍,徐 平,孫紅玲 ,許鳳俠
(1.銀川市興慶區(qū)農牧局,寧夏銀川750001;2.銀川市興慶區(qū)通貴鄉(xiāng)畜牧站,寧夏銀川750004;3.銀川市興慶區(qū)掌政鎮(zhèn)畜牧站,寧夏銀川750004;4.銀川市興慶區(qū)大新鎮(zhèn)畜牧站,寧夏銀川750004)
眾所周知,乳房炎、肢蹄病、繁殖障礙、營養(yǎng)代謝病是奶牛場的四大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養(yǎng)牛業(yè)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牛繁殖障礙性疾病已逐漸成為危害養(yǎng)牛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牛繁殖障礙性疾病以妊娠母牛發(fā)生流產、早產、產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產出弱仔以及公牛不育、母牛不孕等為主要特征,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勢。筆者就規(guī)模奶牛場怎樣做好奶牛繁殖障礙疾病的治療工作談些具體意見,供廣大規(guī)模養(yǎng)殖場及同行參考。
所謂繁殖障礙,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奶牛不能按時正常發(fā)情、受胎或妊娠、分娩的現象稱為奶牛繁殖障礙。其產生原因有內分泌紊亂、卵巢和子宮疾病、環(huán)境影響等。其影響是增加產犢間隔和減少犢牛數;增加配種次數;增加飼養(yǎng)成本降低經濟效益等。奶牛主要繁殖障礙有黃體囊腫、卵泡囊腫、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等。要提高奶牛繁殖效率,可利用合理全面的營養(yǎng)、舒適的環(huán)境、減少和杜絕繁殖疾病、正確的人工授精、及時妊娠檢查、詳細準確的配種記錄、合理利用激素制劑等方法。
對育成母牛前期除給予優(yōu)良的牧草、干草和多汁飼料外,還必須適當補充精飼料(如玉米、麩皮、豆餅等)。12~18月齡時,其日糧應以粗飼料和多汁飼料為主,其比例約占日糧的75%,其余25%為混合精料,以補充能量和蛋白質不足。初產母牛要求中上等營養(yǎng)水平,不可喂得過肥。其日糧組成要以青粗飼料為主,適當搭配精料為原則,防止片面追求大量精料的傾向,臨產前1~2 周,必須減少玉米、多汁飼料和豆餅等精料的喂量,避免形成乳房炎。對待初產母牛要耐心溫和,要熟練敏捷,不可粗暴鞭打或在初產母牛舍內大聲喧嘩。牛舍建筑應做到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溫,冬季要專門為犢牛配有保暖設備。
防止早期流產,減少因營養(yǎng)不當造成的流產。為了在養(yǎng)殖中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降低養(yǎng)殖成本,必須做到“預防為主,養(yǎng)防兼治”。
干奶期要合理投料,適當運動,控制母牛膘情,防止過肥或過瘦。過肥牛分娩后易出現繁殖障礙,如胎衣不下、子宮炎、子宮復舊不全等,使產后配種延遲。圍產期注意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 和微量元素硒的補充,鈣、磷比例1︰1,以減少胎衣滯留和子宮復原延遲。
注意觀察奶牛發(fā)情表現,特別是外陰部排泄物的觀察,注意黏液是否正常,一旦發(fā)現異常必須及時請獸醫(yī)處理。對人工授精器械嚴格消毒處理,輸精前對外陰部清洗、消毒,輸精操作避免粗魯以防損傷生殖道而繼發(fā)感染,精液亦要保證不受污染。正確人工授精,早晚觀察發(fā)情,每次觀察的時間在半個小時以上。
制訂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重點做好口蹄疫、奶牛布氏桿菌病、牛副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的防疫工作。定期消毒和驅蟲。嚴禁飼喂腐敗、冰凍的飼料,嚴防誤食有毒植物、誤用孕期禁忌藥品、管理不當而造成母牛流產。
產房管理是奶牛健康管理的重點,產房要保持清潔干燥,每周進行1~2 次大掃除和大消毒,并保持室內通風干燥,以防治產后感染。產房24 小時有人看護,接產人員 必須經過培訓,奶牛分娩時,專業(yè)人員進行助產,嚴格進行產房、接產用具和牛外陰部的消毒,特別要注意對難產牛、產后胎衣不下的母牛的處理,應在犢牛產出后或胎衣排出后進行子宮清洗和藥物灌注處理,預防繼發(fā)感染。接產遵守自然分娩原則,難產或胎勢不對的助產,盡量減少手臂和器械進入母牛產道,拉出胎兒要配合母牛努責,防止造成創(chuàng)傷和感染。當臨近分娩時應對牛的外陰及周圍清潔消毒,并保持環(huán)境舒適與安靜。胎兒出生如出現休克,應及時進行搶救。胎兒出生后,用5%碘酊做臍部消毒,并移至保育欄,及時哺喂初乳。
產后24 小時觀察胎兒產出情況和產道有無創(chuàng)傷、失血等,觀察胎衣排出時間及是否完整、母牛努責情況,要預防子宮外翻和產后癱瘓等。產后1~7 天為惡露大量排出期,要注意顏色、氣味、內含物等變化。并應于早、晚各測體溫1 次。產后7~14 天,重點監(jiān)控子宮惡露變化(數量、顏色、氣味、炎性分泌物等)。必要時還應做子宮分泌物的微生物培養(yǎng)鑒定。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對癥治療。產后15~30 天,主要控制母牛子宮復原進程以及卵巢形狀、體積、卵泡或黃體的位置和大小。必要時可檢測乳汁孕酮。此間還可以以稱重或體況評分,如失重過多,應設法在3 個月內恢復,否則4 個月后將對繁殖造成不良影響。產后30~60 天,重點監(jiān)控卵巢活動和產后首次發(fā)情時間。如出現卵泡囊腫、卵巢靜止則應對癥治療。到60 天仍未見發(fā)情癥狀,須查清原因,及時采取措施。
在生產中要及時掌握母牛的繁殖情況,對達不到標準要求的,要及時查明原因,經采取措施,繁殖力能恢復正常的繼續(xù)留作種用,不能恢復的要及時淘汰。
指妊娠母牛中斷妊娠,是母體與胎兒的正常生理關系被破壞的病理現象,可發(fā)生于妊娠中每個階段。廣義上講是指妊娠任何階段發(fā)生中斷,狹義上指的是產出未成熟死胎或未達生存年齡的活胎。
3.1.1 病因
臨床上可將流產分為兩類:
傳染性流產:此類由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所致。
非傳染性流產:一般由遺傳、飼養(yǎng)管理不善、用藥、創(chuàng)傷、母體疾病等因素引起。
3.1.2 癥狀
病牛妊娠前半期的流產,幾乎什么預兆也沒有就突然發(fā)生,后期的流產往往從引起流產的數日前就可看到,從外陰部分泌黏液及乳房腫脹等癥。根據實際情況可分為隱性流產、早產、死產、延期流產和習慣性流產等5 種。
3.1.3 防治
給予懷孕母牛營養(yǎng)全價的日糧和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以及疾病預防。
對孕牛用藥要慎重。
有隱性流產或習慣性流產史的母牛,配種前應徹底清宮,受胎后30 天左右每隔三周肌內注射黃體酮50~100 毫克,直至妊娠5 個月為止。
為防流產牛繼發(fā)感染,可用抗菌消炎藥。向子宮內投入抗生素或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0.1%的新潔爾滅溶液反復沖洗子宮。
加強流產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
產后12~24 小時以上,胎衣還未能全部排出的稱為胎衣不下或胎衣停滯。
3.2.1 病因
主要包括飼料中礦物質和維生素缺乏,鈣、磷比例失調,營養(yǎng)不良,母牛過瘦或過肥,運動不足;妊娠期間子宮受到感染引起胎盤炎癥,母、子胎盤粘連而不易剝離;難產、胎兒過大、子宮扭轉、流產、早產導致產后子宮遲緩,收縮無力;胎衣脫落后子宮頸口閉合過早或被收縮過緊的子宮某部分夾住而難以排出;高溫季節(jié)可使妊娠期縮短而增加胎衣不下的發(fā)病率等。
3.2.2 癥狀
胎衣部分或全部滯留在子宮內,胎衣腐敗分解,排出污紅色惡露,病牛體溫升高,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反芻減少。
3.2.3 防治
促進子宮收縮,加速胎衣排出,產后8~12 小時內,肌肉注射垂體后葉素100 單位或肌注催產素10 毫升。
鈣制劑療法,產犢后立刻注射鈣制劑,如5%氯化鈣注射液150~200 毫升,或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400~600 毫升。
手術剝離,手術剝離為首選療法,一般應在產后1~24 小時內進行,剝離要干凈。
子宮投藥法,用2~5 克金霉素溶于300 毫升生理鹽水然后注入子宮。
子宮內膜炎是子宮黏膜發(fā)生黏液性或化膿性炎癥,在子宮內貯留大量膿汁,又稱子宮積膿癥,是產后或流產后最常見的一種產科疾病。該病是造成死胎、流產、不孕、盆腔炎、腹腔炎、甚至敗血癥的主要原因,對奶牛業(yè)危害極大。
3.3.1 病因
主要是產房衛(wèi)生條件差,臨產母牛外陰、尾根部污染糞便而未徹底清洗消毒,助產或剝離胎衣時器械和手消毒不嚴,胎衣不下,惡露停滯等。人工授精也可發(fā)病。
3.3.2 癥狀
病牛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反芻減少,泌乳下降。病牛努責、舉尾、常有排尿狀,陰門流出黏液性或膿性分泌物,顏色呈污紅色、棕黃色或灰褐色,脈搏、呼吸加快。
3.3.3 防治
加強分娩時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毒。
子宮沖洗,選用1%生理鹽水,0.02%新潔爾滅,0.1%的高錳酸鉀或1%~2%碳酸氫鈉等沖洗子宮后向子宮內注入青霉素或金霉素等。
全身癥狀明顯的要用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