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瑞艷 李玉梅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北京 100083
為了解某企業(yè)員工的健康狀況,針對性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對本企業(yè)員工2010—2013年之間連續(xù)4年的體檢結果進行橫向和縱向分析對比,結果分析如下。
2010年參檢1186人,其中男745人,女441人,男女比例1.7/1,只有1人所檢項目未見異常,占總人數(shù)的0.08%。
2011年 參檢1588人,其中男1016人,女572人,男女比例1.8/1,只有1人所檢項目未見異常,占總人數(shù)的0.06%。
2012年參檢1830人,其中男1172人,女658人,男女比例1.8/1,只有2人所檢項目未見異常,占總人數(shù)的0.17%。
2013年參檢人數(shù)1767人,其中男1126人,女641人,男女比例1.8/1,本次參檢1767人中無人所檢項目未見異常。
對2010—2013年四年員工體檢結果進行分析匯總,統(tǒng)計疾病患病率趨勢。以2013年體檢數(shù)據(jù)為分析依據(jù),分析異常結果與性別、年齡、崗位之間的相關性。
清晨空腹體檢,體檢項目包括:一般情況、體脂肪檢測率、內(nèi)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婦科、宮頸TCT、心電圖、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腹部彩超、盆腔彩超、乳腺彩超、甲狀腺彩超、頸動脈彩超、碳十三呼氣試驗、動脈硬化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微量元素檢測、甲狀腺功能檢測、胸片、頸椎片、骨密度、生化全套、腫瘤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等。
頸椎異常:頸椎X光片檢查常見到頸椎的異常改變;其中多描述為頸椎生理曲度改變、頸椎增生或頸椎病等。
血脂異常:血中總膽固醇(TC)≥5.18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2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3.38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1.04 mmol/L。
體重評價標準:采用體重指數(shù)(BMI,kg/m2)=體重/身高2,BMI<18.5為消瘦,正常值為18.5≤BMI<24,體重超重為24≤BMI<28,肥胖值為BMI≤28。
心電圖異常:體檢多描述為1、T波、S-T段改變;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心電軸左偏或右偏;左束支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心臟早搏;房顫。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用χ2檢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及關聯(lián)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2010—2013年4年體檢異常結果前五項患病率,血脂異常檢出率近年來上升最為顯著:2013年血脂異常檢出率比2012年增加了18.6%,比2010年增加29.2%,上升比例很大。同時,體重超重、脂肪肝、心電圖異常也具有明顯上升趨勢。五項異常中,只有頸椎病2013年的檢出率比2010年檢出率降低了15.49%,連續(xù)四年每年遞減,但仍高于國內(nèi)相關報道[1-2]。
表2 2013年不同性別疾病患病率比較[n(%)]
表3 2013異常結果前四項男性不同年齡段患病率比較[n(%)]
表4 2013年體檢不同崗位(45以上男性)異常結果患病率比較[n(%)]
表1 2010年—2013年異常結果前五項百分率比較[n(%)]
從統(tǒng)計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主要有8種疾病和男女性別差異有關。
其中,男性的脂肪肝、血脂異常、體重超重、肝功能異常、體脂肪率肥胖等五項內(nèi)容明顯高于女性。從男、女檢出率的差異來看,脂肪肝、血脂異常、體重超重發(fā)病率均高于女性20%以上。
女性高于男性的疾病包括甲狀腺異常、痔瘡、齲齒,這與國內(nèi)的相關報道一致[3-4]。其中女性甲狀腺異常高于男性17%,女性痔瘡檢出率高于男性12%。
不同年齡段,異常結果的檢出率也有差異,為比較哪一個年齡段疾病發(fā)病率較高,因表2分析結果,性別對疾病發(fā)病率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所以排除性別因素,單獨對體檢男性按35歲以下,35~44歲,45歲以上分成三個階段進行統(tǒng)計,對比得出結果,血脂異常、頸椎片異常、脂肪肝、體重超重各年齡段的患病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其中血脂異常、頸椎片異常、脂肪肝均隨年齡增大,患病率上升;體重超重檢查率最高的年齡段為35~44歲。
表4對不同崗位人群的患病率進行分析統(tǒng)計,為了排除性別和年齡等干擾因素,只選取發(fā)病率較高的45歲以上男性按科研人員、機關人員、物業(yè)后勤進行分組,得出結論,體重超重三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其中機關人員組患病率最高為59.52%,物業(yè)后勤組患病率最低為39.25%,科研人員組患病率52.75%。
2010—2013年體檢結果反映出本企業(yè)員工健康問題的嚴重性,尤其是血脂,脂肪肝,體重超重和心電圖異常,不僅異常檢查率高,而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僅有頸椎病呈下降趨勢。分析異常檢出率趨勢差別的原因可能與這些問題在該企業(yè)員工中重視的程度不一致相關。血脂、脂肪肝、體重超重和心電圖異常因為疾病發(fā)展時間長,早期并未給患者造成明顯的身體不適,故重視不足。而頸椎病的疾病發(fā)展程度相對快,早期即可出現(xiàn)明顯的軀體不適,如手麻、頭暈等,同時本企業(yè)員工中伏案使用電腦工作的人群占大部分,企業(yè)一直比較關注頸椎病,時常進行頸椎病的宣傳和預防知識講座,并提倡鼓勵開展工間操,因此,頸椎病危害及預防常識在本群體中很普及,企業(yè)員工對頸椎病的重視程度高,防范意識高。
由于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疾病譜,因此,該文將人群按性別、年齡和崗位性質進行分類,分析相互關系。從該研究結果表2,表3看,異常檢出率與性別,年齡顯著相關,這與王燕華等人[3-7]的研究結果一致。其中體重超重最高的是35~44歲男性:35~45歲男性與35歲以下男性相比,差距明顯大于35~45歲與45歲以上男性疾病檢出率上升水平。這可能與這個年齡段正處于事業(yè)上升階段,工作壓力大,社交活動多有關系。但并未發(fā)現(xiàn)類似此現(xiàn)象的報道,該分析結果有待以后體檢數(shù)據(jù)的進一步分析論證。從表4結果分析,體重超重與崗位也顯著相關,有研究表明,身體活動水平是影響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8-10],而該企業(yè)除了物業(yè)后勤人員體力工作較多之外,企業(yè)的主體科研人員、機關人員長期伏案久坐,少動。
由此可知,該企業(yè)員工男性,年齡35~44歲及機關人員更應注重血脂、脂肪肝、體重超重和頸椎病。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健康已經(jīng)成為國民最關心最重視的問題。健康體檢作為疾病早期篩查的手段逐漸被廣大群眾所接受,但是健康體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從技術層面,即疾病篩查和預防來說,目前的年度體檢只是范圍廣,但是精細程度不夠。異常檢查率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率較高,進而造成對疾病的過渡恐懼或者視不足。另一方面,從經(jīng)濟角度看,由于盲目的追求體檢項目多、廣,高新科技的檢測手段應用,造成資金和醫(yī)療資源一定程度的浪費[11]。
針對上述問題,可參考學習歐美的健康體檢體系。歐美日作為發(fā)達國家,健康體檢較我國更成熟。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先后進行了健康體檢由單一年度體檢向個性化,定期縱向跟蹤體檢趨勢轉變[12],這樣不僅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假陽性和假陰性的概率,而且能合理分配醫(yī)療資金和資源。
由于我國仍然是發(fā)展中國家,借鑒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經(jīng)驗的同時,要有針對性建立起適合該國國情的健康體檢和管理模式,即年度體檢和預防性體檢的結合。例如,針對本企業(yè)員工,通過年度體檢初步評估個體健康狀況,并且按照性別、年齡、崗位性質及異常檢出疾病進行分類。每個分類按異常程度嚴重性分為良好、一般、差和很差四類。在體檢頻率,相關體檢項目種類,相關體檢項目手段水平都接受不同程度的重視。相應地,在健康管理實施方面,按照信件,電話,編組和單獨分別對健康狀況由良好、一般、差和很差的員工進行指導。
綜上,該科研企業(yè)員工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相應的健康體檢和管理模式亦需有所改進。提高體檢質量的同時也要兼顧成本,個體化預防性體檢不失為一種經(jīng)濟有效的方式。對健康體檢數(shù)據(jù)的分析,體檢人員的分類管理,不同程度的健康指導是今后我國體檢工作發(fā)展的重點。
[1]王長文,馬洪波,李小燕.吉林市某高中教師健康狀況分析[J].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3,34(2):85-88.
[2]趙金芳,李洪美,付曉寬.某企業(yè)管理人員健康查體結果分析[J].中國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4,27(1):69-70.
[3]王燕華.某高校教職員工健康體檢數(shù)據(jù)分析[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2,26(6):585-586.
[4]馬莉,張春霞,丘金浪.1767名企業(yè)員工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2,26(5):458-460.
[5]榮紅國,張淵,嚴毅,等.甘肅省某大型國有企業(yè)職工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8):795-796.
[6]信朝霞.唐山市區(qū)健康體檢人群血脂水平分類調查[J].檢驗醫(yī)學,2014,29(7):784-786.
[7]馮楊.2010年某大學5256例員工血脂、血糖體檢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7):811-813.
[8]Warburton DRE,Nicol CW,Bredin SSD.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the evidence[J].CMAJ,2006(174):801-809.
[9]haenle MM,Brockmann SO,Kron M,et al.Overweight,physical activity,tobacco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in a cross-sectional random sample of German adults[J].BMCPublic Health,2006(6):233.
[10]寧科.體力活動水平對成年人體重指數(shù)及腰圍的影響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31(6):70-74.
[11]賈瑞珍,杜兵.健康體檢的深層價值探討(附1300例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7,10(1):58-59.
[12]Ighr K,Katyal S,Matthew B,et a1.Complete health checkup for adults update on the preventive care checklist form[J].Can Fam Physician,2008(54):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