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民
(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福建福州 350116)
廉潔素養(yǎng)是大學生素養(yǎng)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大學生在廉潔方面的先天稟賦和經后天實踐習得的涵養(yǎng),既體現在廉潔方面持有的觀念和態(tài)度,又表現為具體的行為及實踐。在全社會關注、助推反腐倡廉和塑造風清氣正現實格局的背景下,探討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影響因素,剖析廉潔素養(yǎng)教育存在的問題,借鑒國際經驗,有針對性地建立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提升的長效機制,其理論和現實意義不喻自明。
2007年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開啟了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新征程;2008年中央紀委、教育部、監(jiān)察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反腐倡廉建設的意見》使大學生廉潔教育備受關注;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全社會對反腐倡廉的重視達到新的高度,加強大學生廉潔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使依法治國走向更趨明朗、效果更受期待。大學生廉潔教育既要充分增進公平競爭的廉潔意識和提高公平正義的素質,也要為和諧社會建設背景下廉政文化的培育發(fā)揮輻射、引導和示范作用。多年來,大學生廉潔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現狀堪憂,學生干部“賄選”、考試作弊、論文造假、學術不端等問題時有出現。這些現象的產生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僅就高校的現實維度而言,就有重視程度不一、教育對象偏差、教育內容滯后、教育形式單一等因素。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個漸進形成過程,需要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等協同配合,才能形成長效的教育機制。
目前學術界對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研究數量不多,主要聚焦于:在教育目標上認為應定位在素質教育和道德教育層面;在教育功能上強調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內容上指出是綜合性教育,重點應放在加強民主意識、法制觀念、誠信意識等;在教育途徑上主張加強教育實踐、資源整合、文化研究等,并從管理體制、載體建設、環(huán)境建設、課堂教學及社會實踐等方面展開。既有成果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理論支撐,但也存在些許不足,突出表現為:多圍繞單一維度,缺乏綜合視角;多在理論上探討,較少結合統(tǒng)計數據分析;多從全國角度模糊考察,較少對局部區(qū)域深入剖析。為此,立足區(qū)域實證分析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影響因素及提升機制,具有必要性和創(chuàng)新性。
為更好地分析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影響因素,筆者于2014年6 至9月間對福建省五所高校,以分層抽樣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并使用SPSS15.0 for Windows 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1]被調查的高校包括綜合類、師范類、農林類、醫(yī)學類等,它們中既有國家211 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也有省屬重點建設大學。調查中,結合受訪者的性別、專業(yè)、年級、政治面貌、家庭收入等因素,充分考慮了被調查對象的代表性。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720 份,回收有效問卷659 份,有效率為91.53%。
圖1顯示,大學生認為廉潔素養(yǎng)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政策法規(guī)、新聞輿論、社會風氣、社交圈子等,尤其是社會風氣、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這三個因素廣獲認可。
圖1 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影響因素的贊同人數
1.家庭教育C1。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最早及最常接受的教育,它直接或間接地左右著一個人的廉潔思想和行為,有時甚至起著決定性作用。家庭教育既可以孕育學生的廉潔素養(yǎng),也可以“腐蝕”學生的心靈。對于“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影響因素”這一問題,認同“家庭教育”的受訪者達到71.47%,家庭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可見一斑。
2.學校教育C2。學校教育在人的成長成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廉潔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技術都會對大學生的廉潔行為和意識產生較大影響。65.71%的受訪者認為“學校教育”對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影響很大,不可偏廢。
3.政策法規(guī)C3。國家及地方層面反腐倡廉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具有規(guī)范和影響作用,特別是規(guī)范作用中的指引、強制和教育作用在大學生身上體現得更為直觀。49.01%的受訪者覺得“政策法規(guī)”是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影響因素。
4.新聞輿論C4。新聞輿論對各級各類腐敗及反腐敗行為的報道影響著大學生對廉潔問題的認識和思考。52.96%的受訪者表示“新聞輿論”對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有影響。
5.社會風氣C5。社會風氣表現在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于人們的日常言行舉止中,對人們的廉潔認知、情感、行為常起潛移默化作用。高達76.93%的受訪者認為“社會風氣”會影響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其影響之深,當引起我們注意。
6.社交圈子C6。人具有社會屬性,社交圈子是通過社會交往互動而建立起來的、有感情投入、關系密切、相對穩(wěn)定的非正式群體,它有助于人們實現特定社會目的、滿足物質與心理需要。社交圈的價值觀和行為規(guī)范被圈內成員共同認可,進而影響成員的廉潔價值觀、思想與行為。57.66%的受訪者選擇“社交圈子”這一選項作為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影響因素。
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所確定的影響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因素屬性的分析,我們知道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是系統(tǒng)因素作用的結果,僅僅用Y=AX +B 等單目標函數模型研究很難得出正確結論,因此可以采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影響因素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本研究選用遞階層次模型來分析,這一方法的主旨思想是把復雜問題分解,將各組成因素依支配關系分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兩兩比較方法確定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最后綜合專家判斷以確定各影響因素的相對重要性,這就將決策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斷和綜合體現得淋漓盡致。[2]
為求取各影響因素對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影響權重而建立遞階層次模型量化模型,其層次結構共三層,從高到低依序為:目標層M,設定為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影響因素定量化;影響因素層F,包括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因素;指標層C,家庭、學校方面因素指標均僅一個,而社會方面因素則包含政策法規(guī)、新聞輿論、社會風氣以及社會圈子四個指標。可以式子表達為:
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M=a1* F1 +a2* F2 +a3* F3
家庭方面:F1=b1* C1
學校方面:F2=b2* C2
社會方面:F3=b3* C3 +b4* C4 +b5* C5+b6* C6
據此,可建立如圖2所示的模型結構:
圖2 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影響因素的遞階層次模型
通過對上述五所高校51 名專家學者、黨員干部訪談,統(tǒng)計各影響因素權重后,綜合計算得出如下結果:
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M=0.35* F1 +0.41* F2 +0.24* F3
家庭方面:F1=1* C1
學校方面:F2=1* C2
社會方面:F3=0.25* C3 +0.18* C4 +0.36* C5 +0.21* C6
根據所得模型結果,可看出在因素層,社會方面各影響因素中政策法規(guī)、新聞輿論、社會風氣、社交圈子的權重分別為 0.25、0.18、0.36、0.21,這說明社會風氣對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影響在本層中相較于其他三者更大;在目標層,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方面因素的權重分別為 0.35、0.41、0.24,可以看出學校方面因素占的權重最大,其他兩者占的比重也不小,所以全面提高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應該兼顧所有三個方面、齊抓共管。
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教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其利益相關者主要有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在前述訪談中,大家普遍認為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提升中還有一些需要重視并著力改進的環(huán)節(jié)。
其一,重視程度不同。各高校在廉潔素養(yǎng)教育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上迥異,雖大都建立了相關領導小組,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機制尚不健全,廉潔素養(yǎng)教育仍缺乏針對性、時效性、實效性和長效性。其二,教育對象片面性。部分高校將廉潔素養(yǎng)教育視線局限于教師和黨員干部身上;或雖將大學生作為教育對象,但更重視學生黨員骨干這一小部分人的教育,而忽視大部分普通學生群體的教育;學生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對廉潔修身認識不夠、沒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名利觀和廉恥觀,個別人甚至產生一些消極抵觸思想。其三,教育模式有偏差。高校大多未將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教育納入正式教育范疇,只是作為臨時性教學安排,僅停留于課堂單向灌輸,內容較為枯燥乏味;相關教育內容時效性不強,理論與實踐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jié);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調動大學生參與熱情。
不同的家庭背景有著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成員素質、家庭氛圍均會對學生廉潔素養(yǎng)產生不同作用,這既可能是正向的推動,也可能是反向的阻礙,我們須加以辨識并力求消減負能量、增進正能量?,F在各類家庭時常有橫攀豎比的失衡心態(tài),這些無時不刻在沖擊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影響范圍之大、程度之深、時間之長,都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問題。
第一,政策法規(guī)等存在虎頭蛇尾、執(zhí)行不嚴、因人因事而異等現象,而且時有制度預見性不強、執(zhí)行不力、貫徹落實不到位的現象。第二,社交媒體頻出、個人言論趨向于自由化,在社會轉型期中更易出現一些不良輿論導向,這對于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階段的大學生而言,負面作用不容小覷。第三,社會風氣是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提升的最重要影響因素,作為社會群體一份子的大學生,不可能不受社會上貪污腐敗及山頭主義、團團伙伙、拉幫結派等不良現象的影響。第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朋友圈亦會對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教育蒙上層層霧霾。
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提升是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工程,需要有效借鑒既有經驗,促進學校、家庭、社會等利益相關者協同推動,形成整體合力,從源頭抓起,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斷深入,使這一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進。
近年來,新加坡在全球反貪機構“透明國際”的廉潔度排名中始終位列前茅,這與其對廉潔教育的重視密切相關。[3]
1.改進學校教育理念。一是政府要求高校開設儒家倫理教育、品格教育、國民教育等課程,這其中都滲透著大學生廉潔意識的培育。開設歷史和國情教育,讓學生深入了解新加坡,增進國家利益至上意識。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主題活動,如在每天的升旗儀式上,行升旗禮時,全體師生肅立,大聲齊念信約,這一莊嚴場面使學生能深刻體會到國家和社會利益優(yōu)先。三是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發(fā)揮教師率先垂范作用,教師須牢記教師誓言,做好榜樣,教導學生成為良好公民;還須遵守廉政法規(guī),否則勢必受到法律制裁,如若教師收受禮品價值超過50 新元,將被定為受賄罪且終身不得再從教,心存僥幸的教師不得不考慮其巨大的機會成本。
2.營造家庭廉潔氛圍。其一,“家庭為根、社會為本”的理念植根于社會大眾思想深處,成為大家的自覺意識。其二,以小家庭的廉潔促進大家庭、全社會的廉潔,使這個社會肌體的每一個構成細胞都能遠離腐敗的侵蝕。其三,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影響和監(jiān)督,建設積極、樂觀、向上和“以德治家、以廉養(yǎng)家”的廉政氛圍,使家庭成為潔凈港灣。
3.優(yōu)化社會廉政環(huán)境。首先,政府建立起健全且操作性強的反腐法律法規(guī)體系,嚴格執(zhí)行,使守法成為公民的一種習慣,讓所有公民習慣守法、自覺守法、樂于守法。其次,政府官員的廉潔奉公品格對大學生廉潔教育發(fā)揮著榜樣示范效應,讓大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強廉潔信仰。再次,重視輿論導向功能,把媒體視為對公民道德理念灌輸的重要渠道,在全社會形成“廉潔光榮,貪污可恥”的輿論氛圍。
根據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影響因素、各影響因素的權重以及大學生廉潔教育中各利益相關者存在的問題,我們可建立如圖3所示的整體培養(yǎng)模式。在這一模式中,由于三方面影響因素中學校教育方面因素所占的權重最大,因此首當其沖的是學校教育系統(tǒng),這需要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增進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要加強校園環(huán)境的熏陶;其次是家庭教育系統(tǒng),既要提高家庭成員個人素質,也要塑造家庭和諧廉潔氛圍,同時還要講究長輩教養(yǎng)方式;再次是社會教育系統(tǒng),涵蓋了政策法規(guī)、新聞輿論、社會風氣、社交圈子等影響因素,需要營造思想環(huán)境、端正黨風政風、優(yōu)化社會心理。要激發(fā)這一整體培養(yǎng)模式作用,真正發(fā)揮其功能,就需要處理好幾個關系:第一,內因和外因。在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提升的四個利益相關者中,學生是內因,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外因,我們既要激發(fā)內因的主觀能動性,又要增進外因的協同作用。第二,互動和聯動。增進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家庭與社會的互動,同時增進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聯動。第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提升中,學校的內部合力尚不夠,這是主要矛盾;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還不完善,這是次要矛盾。我們還得辨析同一矛盾內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
圖3 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整體培養(yǎng)模式
1.優(yōu)化學校教育系統(tǒng)。其一,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以學生黨員為中心,學生干部為外圍,向全體同學輻射的自我教育形式,可以通過學生黨員影響并促進其他同學樹立廉潔觀念。當然,我們也要注意不應局限于這些“精英”,而應將教育視野拓寬,使教育內容無死角、教育對象無遺漏,做到廉潔教育百分百覆蓋。其二,增進教師的主導作用。一方面,高度重視并著力遏制師德失范行為,塑造教師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引導廣大教師加強廉潔教育研究,提升教師的“內功”,使他們能站在廉潔教育學術前沿,當好提升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的行家里手。其三,加強校園環(huán)境熏陶。一是建立正確的思想理念,打造師生員工廉潔的思想和精神高地。二是將廉政文化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開設相關課程,多形式宣傳普及,在潛移默化中增進學生社會責任感。[4]三是在校園內廣泛搭建平臺,以廣播站、網站、板報、手機報、電視臺、微博、微電影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平臺為載體,營造濃厚的校園廉潔文化氛圍。
2.強化家庭教育系統(tǒng)。一是提高家庭成員個人素養(yǎng)。在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應理清自身的社會角色和家庭分工,在廉潔教育上多做加法、少做減法。二是塑造家庭和諧廉潔氛圍。家庭成員之間要深度交流,廣讀廉潔書、多說廉潔話、常做廉潔事,促進激濁揚清的精神引領。三是講究長輩教養(yǎng)方式。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1978年所提出的,家庭教育方式有要求性、反應性兩個維度,長輩在教養(yǎng)中應促進兩者結合,使后輩學會獨立,走自己的路,而不依賴長輩的影響和權利去交易,內心深處充滿自立激情和廉潔熱血。
3.深化社會教育系統(tǒng)。首先,營造思想環(huán)境。要加強廉潔宣傳和思想引領,多渠道、廣輻射,真正形成廉潔社會輿論的好形勢、趨勢和態(tài)勢,為構建廉潔社會提供強大的道義支持。其次,端正黨風政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理應在廉潔上比學趕幫超,這既是全社會對他們的期待,也是他們存在和發(fā)揮價值的題中應有之義。為此,他們應成為全社會廉潔的標桿和典范,主動帶頭推進廉潔社會建設。最后,優(yōu)化社會心理。切實加大違約及腐敗行為的成本,在全社會產生廉潔從政、廉潔從業(yè)的好景象,對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零容忍,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踐行社會主義公德,使廉潔成為重要的價值標準,成為每個大學生的自覺行為準則與向上的生活方式。
注釋:
[1]陶維東、陶曉麗、謝超香等:《在SPSS 中實現多選題數據錄入、轉換的新方法》,《統(tǒng)計教育》2008年第1 期。
[2]劉濤:《基于遞階層次模型的中國金融租賃業(yè)風險分析》,《長江論壇》2012年第1 期。
[3]殷竹鈞:《新加坡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實踐經驗及其借鑒》,《東南亞縱橫》2013年第4 期。
[4]黃希庭、鄭涌等:《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