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哈森高娃,姜鵬,韓扎拉干白乙拉,芒來,劉德森
(內蒙古通遼市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內蒙古 通遼028000)
刺榆(Hemipteleadavidii)林是科爾沁沙地獨特的森林類型,以往尚無文獻記載[1]。在我國遼寧、吉林和華北各省區(qū)的山麓、林緣及路旁有少量分布,但均未構成群落,多散生為其他群落的伴生種?!吨袊脖弧泛汀秲让晒胖脖弧肪词珍浽撊郝?。但刺榆可以在科爾沁沙地內形成群落,以建群種存在,屬于我國新的沙地植被類型,在維護區(qū)域生態(tài)平衡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2]。但是,隨著氣候變化,連年干旱少雨,地下水位下降,加之人為不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導致刺榆資源遭到破壞,面積呈日趨減少的趨勢。開展刺榆資源的保護與開發(fā)利用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刺榆,別名釘字榆,當?shù)孛烧Z叫“烏蘭散都”,意思是“紅色帶刺的樹”[3]。榆科刺榆屬植物,落葉小喬木,幼樹多呈灌叢化生長,成株多呈單株生長。受人為砍伐及放牧等原因的影響,刺榆個體大小差異較大,結實株高在2~10m[1]。在科左后旗集中分布,是我國稀有珍貴樹種,國家Ⅲ級保護野生植物。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蟲、抗風沙、耐瘠薄、適應性強等優(yōu)良特性,壽命長達150~200年,喜光,深根性,對土壤要求不嚴。木材淡褐色,質堅而致密,是制器具、農(nóng)具的良材。嫩葉可食,是當?shù)孛晒抛謇相l(xiāng)喜歡的美味野蔬。因有堅而長的枝刺,老鄉(xiāng)們常用它做綠籬或防畜圍欄[3]。枝刺2~10cm,是良好的防風固沙及生物圍欄樹種。
刺榆分布在通遼市科左后旗吉爾嘎朗鎮(zhèn)附近和庫倫旗南部[4]。集中分布在通遼市科左后旗吉日嘎郎鎮(zhèn)(43°18′N,123°00′E)。刺榆群落是該區(qū)的地帶性森林植被,連片林主要分布于起伏的固定沙梁或崗狀沙丘上部和側部,其上部和底部的相對高度最大為44m。周圍是放牧場、農(nóng)田及人工防護林。其木本層種類構成簡單,除建群種刺榆外,僅伴生少量白榆、桑(Morusalba)、桃葉衛(wèi)矛(Euonymusbungeanus)和鼠李(Rhamnusdavurica),層間植物有草白 蘞(Ampelopsisaconitifolia)[1,2]。在 科 左 后旗境內從海拔100~285m的固定和半固定沙丘頂部均有野生紅刺榆次生林生長,總面積達0.2萬hm2,其中母樹林0.1萬hm2,年采種量4 000萬~5 000萬kg,長勢良好[5]。
刺榆主要以種子繁育,也可嫁接、扦插或分株繁育。
2.1.1 采種 選擇15~30a的健壯母樹采種。果實成熟后葉子完全掉落時實時采收,11月中下旬,無風的晴天為宜。采用人工擼種子或地上鋪苫布搖晃大樹,或用長棍敲枝條的方法采收。采收后種子放在通風處攤開陰干,清除雜物,干燥低溫處貯藏,用以翌春播種。種子千粒質量為2.775g,發(fā)芽率為88%~95%,但是刺榆種子極易喪失發(fā)芽能力,7月份做發(fā)芽試驗,發(fā)芽率為0。
2.1.2 播種技術 刺榆一般采用大田式育苗,于5月上旬無風天氣進行。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土質比較肥沃的沙壤土育苗。播種前對育苗地進行深翻細整,施足基肥,土壤消毒,灌足底水,待水分滲下后不粘工具時進行播種。播種多采用條播,條距60cm,每667m2播5~7.5kg種子。播前用清水浸種48h,撈出后與濕沙混拌,每天翻動2~3次,2~3d后待1/3的種子露白時播種。用二齒鉤開小溝,溝深2cm,撒播,播種要均勻,播幅3~5 cm,覆土0.5~1.0cm,以不見種子為度。覆土后要輕輕鎮(zhèn)壓,使種子與土壤密接。播種后要及時灌水。一般播種后7~10d可出土,15~20d苗木出齊。大面積播種育苗采用機械播種。
2.1.3 苗期管理 刺榆苗期主要管理措施有間苗定株、松土除草、追肥灌水、病蟲害防治等。
刺榆出苗率85%以上,小苗出現(xiàn)4~5片真葉,苗高5cm左右時開始間苗,間苗應掌握“間弱留壯”“間密補稀”的原則,每667m2產(chǎn)苗量4萬~5萬株。在降雨或灌水后及時松土除草,年除草3~5次。6—7月追肥2次,追肥和灌水同時進行。年澆水7~9次。刺榆苗期病蟲害危害很少,蟲害主要有蚜蟲、榆紫金花蟲、黑絨金龜子等。當年平均苗高40~50cm,翌年春季即可出圃造林。
2.2.1 采條 在15~30a的健壯母樹上采無病蟲害、芽眼飽滿、已明顯木質化的1年生枝條,直徑以0.6cm以上為宜。冬季采條時間為1—3月。采完條用濕毛巾包好放置于0~-5℃恒溫的冰柜或地窖沙藏存儲,待第2年春季嫁接備用。夏季采條隨采隨接,一般7月20日—8月20日,采完條先將葉片剪去,用濕抹布包好,底部坐水待接。
2.2.2 砧木的選擇 刺榆嫁接選擇家榆1~2年生、無病蟲害、基徑0.6cm以上的健壯苗作為砧木。
2.2.3 嫁接技術 嫁接前2~3d,育苗地要澆一次透水,等水滲后能人工作業(yè)時及時開始嫁接。嫁接主要采用帶木質部芽接和T字形芽接技術。通遼地區(qū)春季嫁接時間為5月初,采用帶木質部芽接。夏季嫁接時間為7月20日—8月25日,先采用T字形芽接,到后期不好離皮時采用帶木質部芽接。夏季嫁接成活率相對高。
帶木質部芽接法:從接穗芽的上方0.5~0.7 cm處向下斜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切口長2~2.5 cm。然后再從芽的下方1cm處向上斜推到第一刀底部,削到對接口處取下帶木質部的芽片。用同樣的方法在砧木離地面3~5cm處光滑無疤部位削取一個與接芽相同或稍長的切口,將芽片貼在砧木切口上,使接芽和砧木緊密結合,形成層對齊、對準。隨即將砧穗接合部用塑料條綁嚴扎緊,芽眼露在外邊,嫁接后及時澆水,確保嫁接成活率。夏季帶木質部嫁接接芽全包,等翌年4月解綁剪砧,此嫁接方法成活率高。
T字形芽接法:在砧木離地面4~5cm處光滑無疤部位用芽接刀切成T字形切口。接穗取芽先將葉片剪去,留下葉柄,在芽的上方約0.5cm處橫切,寬約近接穗粗度的一半,深度以切到木質部為止。再從橫刀兩側往下向里斜劃,深達木質部,然后手拿住芽片向右邊或左邊移動,即可把完整的芽片取下來。左手拿住取下的芽片,右手用刀尖或芽接刀后面的牛角片,將砧木T字形切口處兩邊的樹皮撬開,把芽的下端放入切口內,拿住葉柄輕輕往下插,使芽片上邊與T字形切口的橫切口對齊。隨即將砧穗接合部用塑料條綁嚴扎緊。包扎時將芽片四周捆緊,使芽露出來,當年萌發(fā)剪砧。
2.2.4 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立即灌水,保證成活率,隔3~5d澆第2遍水,5~7d澆第3遍水,后期澆水應視天氣情況、土壤干濕情況而定。若春季嫁接,在接芽成活后,及時剪砧,將接芽1cm左右以上的砧木剪掉;若夏季嫁接,可在翌春發(fā)芽后及時解綁剪砧。嫁接成活后及時掰掉砧木上生出的嫩芽,以免消耗養(yǎng)分和水分,有利接芽的萌發(fā)和生長。一般每隔7~10d除萌蘗一次。成活的嫁接苗及時解除塑料條,用刀在接口背面縱劃一刀,勿傷皮層,將塑料條拆除,防止將成活后的新梢勒傷影響其生長發(fā)育甚至折斷而死亡。在生長季節(jié)每次灌水后及時松土和除草。幼苗期的病蟲害很少,常見蟲害有天幕毛蟲、榆紫金花蟲、蚜蟲危害等,應注意及時防治,必要時噴灑殺菌劑或殺蟲劑。
2.3.1 采條 采用硬枝扦插。選擇15~30a的健壯母樹,在其上采無病蟲害、芽眼飽滿、已明顯木質化的1年生枝條,直徑0.6cm以上,采條時間為1—3月。將條截成長12~15cm的插穗,用濕毛巾包好放置于0~-5℃恒溫的冰柜或地窖沙藏存儲,待第二年春季扦插備用。
2.3.2 扦插技術 春季扦插前插條浸水1~2d,使插穗充分吸水,然后扦插。采取壟作育苗,壟距60 cm,株距20cm。扦插時間為5月上旬即可。
2.3.3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及時灌透水。后期看旱情及時澆水。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可適當追施2~3次氮磷肥和復合肥,施肥和灌水同時進行。8月中旬左右可停止追肥、灌水,以促進苗木充分木質化,增強抗寒性。扦插育苗主要是及時抹芽和修枝。
刺榆種群有實生苗和根蘗苗2種更新方式[1]。
刺榆根蘗能力強,在林緣內的根蘗苗移植到圃地繁育,一般在春秋季即可。
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固定半固定沙地、沙丘。
平緩固定沙丘,沒有風蝕的地段可提前開溝或造林前一年以耕代整;風蝕地段要隨開溝隨造林或帶狀整地,整地帶寬1~1.5m,深25cm以上,整地時間在前一年的雨季進行。起伏較大、不便畜力或機械作業(yè)的固定沙丘,在前一年雨季采取人工挖穴或塊狀整地,整地穴直徑100cm以上,深25cm以上。半固定半流動沙丘隨挖坑隨造林。
造林密度是否合理關系到林木的生長速度及林產(chǎn)品產(chǎn)量和質量,關系到林分的穩(wěn)定程度和防護效能。營造防護林帶,株行距1m×1m,3行一帶,品字形栽植。營造固沙生態(tài)片林,株行距3m×5m,每個品系3次重復栽植。
1~2年生無病蟲優(yōu)質苗木,1年生苗高40~50 cm,特別的有50~60cm。
造林選擇春秋季均可。開溝深栽或挖深坑栽植。保證苗木從圃地到栽植過程當中的保水,苗木運到造林地,立即假植。栽植時回填濕土,分層踏實,栽后立即澆透水,再覆土踩實。
栽后撫育按照“321”的指標要求,第1年松土除草3~4次,第2年2次,第3年1次。造林第1年澆水3~4次,第2年2~3次,第3年1~2次。后期看旱情酌情掌握。
[1]楊允菲,白云鵬,李建東.科爾沁沙地刺榆局域成林機制[J].生態(tài)學雜志,2011,30(11):2389-2393
[2]白云鵬,韓大勇,董艷紅,等.科爾沁沙地刺榆群落的結構特征[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8,19(2):257-260
[3]王夢起.科爾沁沙地的珍貴樹種——刺榆[J].內蒙古林業(yè),1983(4):27
[4]姜鵬,紅英,哈森高娃,等.科爾沁沙地鄉(xiāng)土樹種保護及開發(fā)利用淺析[J].內蒙古林業(yè)調查設計,2014,37(3):92-93
[5]德力根.沙地特有樹種——紅刺榆[J].內蒙古林業(yè),200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