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倫
最好的旅行,又何嘗不是身體與心靈的同時出發(fā)呢?
——題記。
一
按照考察的行程計劃,魯迅文學院公安作家班全體師生一行將探訪一座素有“香清溢遠,北江明珠”之美譽的山水城市——廣東清遠。據(jù)說,那里風光之旖旎,景色之秀美,只有在夢境里才能去抒發(fā)去想象。
查看地圖,清遠這個地方以山地丘陵為主,它位于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嶺山脈南側(cè)與珠江三角洲的結(jié)合部;南連廣州、佛山,北接湖南、廣西,東及東北與韶關(guān)市相鄰,西及西南與肇慶市為界,是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shù)民族主要聚居地。
瀏覽著手中那冊已用心研讀多遍的考察行程,心中蕩漾著醉的愜意和飛的憧憬。那種的感覺,就好像是擎杯在手甘醇殷紅的美酒,不但要小心慢慢地輕啜慢品它,還要細細把玩欣賞著那個玲瓏和剔透的精美酒盞。
行走的路面砥平坦蕩,視野遼闊,車子載著我們輕快地奔馳,很快就把廣州城的繁華和喧囂遠遠地拋在身后。
旭日慢慢地升起,在霧靄中朝氣蓬勃地放射著無盡地光芒,遠方的天際漸漸地變得一片澄明,兩側(cè)的樹木、樓房、還有往來行駛的車輛,都沉浸在金色的朝暉之中。
前方,一定會有更加的美麗在迎候著我們吧!
二
車子駛上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從“廣清高速”經(jīng)山前大道過嶺獅的途中,初陽透過霧靄,讓遠方的視野變得更為遼遠開闊了。
極目遠望,到處都是生疏的清新和親切。這奇妙的感覺,還讓人萌生出那種久違的青春活力和激動。滿車人不斷的歡聲笑語,很快就被迎面而來的美景陶醉了沉寂了。左跳或右望,兩側(cè)盡是云霧彌漫時隱時現(xiàn)的遠山,有的如筍拔地,各不相倚,有的青峰連綿,勢若長蛇;東睇或西覽,舟筏漁人,竹籬疏影,還有不時映入眼簾的是那一叢叢蕉林和成片的稻田,組成了一幅幅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的潑墨水彩畫,不禁讓人興起“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詠嘆。
擁抱回歸自然,或許才是文學藝術(shù)的永恒真諦。流連在這無邊的自然景色的懷抱,這樣的旅程,如此的心境,那應該很適于或歌或吟的。
隨同我們這輛車擔任導游解說的,是廣州市局公安文聯(lián)的文婷小妹。她圓圓的臉龐,美麗的雙眸,靈巧的嘴巴,渾身透著干練和聰慧。前一天在廣州市局指揮中心會議室大屏幕上,我們第一次欣賞到她的視頻演唱,那曲優(yōu)美的《海心沙》,不知唱醉了在場多少人的心扉,也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刻,在大家一再的請求和熱烈掌聲下,她為我們清唱了那首美麗的《海心沙》。細品作品,詞曲空靈剔透,意境大氣,令人思接萬里,給人的遐想是無盡的酥雨海天,濤海翱翔。記得歌詞是這樣——
“都說它是一粒滄海的沙/大海是它的家/都說它是一粒大地的沙/長出了紅棉花/都說它是一粒激情的沙/起舞珠江浪花/海托風兒傳頌它/它是一朵美麗的花/南國奇葩,幸福的沙……”
文婷的靈氣和熱情感染著我們?nèi)w師生。一路上,伴著沿途滿眼的秀色,我們忘卻了年齡和矜持,彼此盡情抒發(fā)熱烈互動。無論粗門大嗓,還是音如百靈,幾乎每位同學都在文婷的鼓動下大膽地一展歌喉。山西韓媛學妹落落大方,聰明伶俐,在那次聯(lián)歡會上,大家就已領(lǐng)略到她的才藝,尤其她那婉轉(zhuǎn)的歌喉,表演她們家鄉(xiāng)戲時的字正腔圓,很受大家欽佩和歡迎。如今此情此景,她唱得更加聲情并茂,委婉動人;還有來自四川的川江號子(本名王勇),他是一位才華橫溢、性格溫婉的川地詩人,本來不太善于歌唱,也在這熱烈氛圍的感染下,先羞澀后激情地唱起了他家鄉(xiāng)的歌謠。
歌聲一路飛揚,景色一路變換。遠處飄漾著沒有散盡的晨霧,在青黛色山巒間時隱時現(xiàn)。那座精致的小山村,路邊云錦一般的紅棉樹,還有池塘邊的片片果林和稻田,都引得這些北方來客發(fā)出陣陣的驚訝和歡呼。此時,還沒有真正走進清遠的懷抱,但是那沿途獨特的地域山水就已經(jīng)讓我們的心情怡然了。望著身邊這些朝夕相處的同行學友,我在想,同學們那慣有的浪漫詩情的心海,此時定會與我一樣開始醞釀涌動了吧。
拉開車窗,南國特有的清新迎面鼓蕩而來。置身南國蓊翠,感悟嶺南佳境,聽著這來自四面八方的歌聲,心里怡然心醉。——我?guī)缀跻浟?,遙遠的北方可正是寒風瑟瑟的深秋哦!
把自己交給一路的風景,用書與筆關(guān)照一下自己疲憊心靈。行駛的車上,興致悠來,纖筆隨心,潔白的信箋,為文婷留下一串自我陶醉的詩行:
數(shù)曲清音青石上,半天紅霞韻飛揚。
喜看花開千萬朵,大寫忠誠鑄詩行。
顧盼雙眸風致嬌,婉轉(zhuǎn)歌喉上九霄。
海心沙軟漾心扉,南疆從此蕩春潮!
如今,歌聲雖然杳去,但那太多太多的快樂和溫馨,將永遠長留在我們的回憶和心底。
三
近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碧桂園假日半島內(nèi)的故鄉(xiāng)里。據(jù)說,在沒有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的年代,由于那時要走過無數(shù)個山路彎彎,橫越數(shù)不清的七水八荒,從廣州到這里,如果靠馬車水陸行進,據(jù)說要跋山涉水走上兩天的路途呢。
公元1900年以前的中國,那時還沒有任何的現(xiàn)代工業(yè)。來到這里,讓我們驚訝地知道,嶺南,就是在故鄉(xiāng)里這樣的環(huán)境中,祖祖輩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詩書傳家,自然自覺地形成了不加雕琢的自然人文和去蕪存精的人類遺產(chǎn)。
沿途村鎮(zhèn)的民居房屋很有特色,高低錯落的農(nóng)家院,一樓一院,每一個院落都顯得那樣淡定、那樣與世無爭。依山點綴的座座粉墻黛瓦的古民居,莊重威嚴的神秘古祠堂,都一一還原了久遠的那個夢境,還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人文資源與自然景觀完美結(jié)合的、融山水歷史于一身的秀美畫卷。
沉浸在這里古韻古風的氛圍里,在文化遺跡和自然美景間,我們著力尋找著那份純粹的美感;在時光的流逝和逆轉(zhuǎn)之中,我們共同努力捕捉那種似曾的相識。
在很多北方人的印象中,嶺南的氣候似乎到處都是潮濕悶熱。此行來到這里,卻讓我們感受到的是無盡的清爽和愜意。那里的年平均溫度為24℃,山區(qū)樹木竹林郁郁蔥蔥,雖遮天蔽日,卻是滿眼滿懷的綠色。沿著竹海間的幽靜小路漫步,會感到陣陣清新涼意,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綠色氧吧,連呼吸都變成一種享受。endprint
清遠人似乎格外珍惜大自然的慷慨饋贈,也懂得用心來體味歷史留給他們的韻律,一代代人用他們一雙勤勞的手,用那種難以置信的妙手神工來建設(shè)經(jīng)營自己的家園,把自己的故鄉(xiāng)裝扮得如此耀眼和生動。
里,古時候嶺南居民聚居的地方,舊時縣鄉(xiāng)以下的基層行政單位(如著名的廣州三元里),一般也特指故鄉(xiāng)。
百藝坊的手工絕技蠟像館的民間百態(tài),栩栩如生的蠟像,還有生動活潑的銅像,都是難得一見的祖輩生活用品;舊時的秤、算盤、油燈、蟋蟀套具、廚房用具竹制風車木船等等,體現(xiàn)著那個時候居民的生活百態(tài)和市井民風,也生動地展示了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徜徉其間,讓人能在半天的時間里,輕松而有趣地通覽一卷長長的嶺南水鄉(xiāng)歷史。
歷經(jīng)千年風雨滄桑,忘不掉的老時光,故鄉(xiāng)里保存了當年風貌。古鎮(zhèn)碧水縈回,條條河水豐盈充沛。山色的美無處不在,無所謂時段……穿行鎮(zhèn)門古巷,沉浸于千年古風遺韻。絕妙的風景不在于名與勝,而在于里內(nèi)的駁岸小橋、祠堂廟宇、宅邸民居、碉樓文閣……全用珠三角古代的建筑材料、用傳統(tǒng)的工藝建造的,上萬塊的青磚;所有的生產(chǎn)工具、生活用品也無一不是采用原汁原味的曾經(jīng)舊物。
體味這種歷史的韻味,如同品味一盞清茶。眼前這一處處,一個個,都重現(xiàn)了歷史,留住了記憶,還提醒我們,是嶺南先民們用勤勞和智慧給后代留下許多寶貴的財富和歲月的滄桑。
四
“一條大江,碧波千里,穿流于美麗的紅土,帶來無盡的秀美和豐饒;
一座名城,文脈悠遠,崛起在中國的南方,流滿千年的風韻與華章。”
燈下,寫完最后的這兩行字后,夜已經(jīng)很深了。走進陽臺,拉開窗子,讓清風迎面拂來。憑窗遠望,城市依舊萬家燈火,還有那么多的人們依然今夜無眠;波光粼粼的珠江兩岸,無數(shù)的高樓庭閣正流光溢彩,把這座城市的夜景映襯得更加璀璨光明。最令人矚目的,是藝州島上的那座中國的第一高塔“小蠻腰”,此刻,她正披著月色,如同一位風姿綽約的仙女佇立江畔,在廣袤的夜空里放射著幽藍奪目的光輝。
南方的云,北方的月,各有千秋。在東北那個邊境城市,我曾無數(shù)遍遐想,那椰林花影、紅棉芭蕉,在這云中隱現(xiàn)月的映照下,那究竟有著怎樣的一番風韻?如今,我來了,并走進了她的懷抱,此刻正依偎在云掩霧遮的依依月影之中,還仿佛望見里面的宮闕和桂樹了。
兩年多來的朝夕既往,多少回的等待和盼想,曾感慨文學的曲線如此寂寞曲折而又漫長。記得從做出的第一篇詩稿起,一路走來,初始的感覺,那條跋涉的路好像看不到盡頭,現(xiàn)在都變成永遠無法忘記的景色了。如今,我卻恍然間徜徉南國的風致,相伴漫步椰林花海,極力回憶著曾經(jīng)在字間書行對自己的那份銘心承諾。
又想起此行的一段考察經(jīng)歷,那數(shù)柄戰(zhàn)國的斧,幾口明朝的鐘,清朝的椅子,讓我們許多人對嶺南文化歷史的久遠和厚重感到驚訝。其實,無論我們?nèi)绾螘诚敫袘?,它們都是我們民族發(fā)展進程中同源久遠的存在,而我們,只是后生和過客罷了。
此刻,望著窗外的美麗夜色,感到一片眷眷的迷醉。心里明確地知道什么時候?qū)⑻ど蠚w程,卻不知道何年何月還能再來。
倘若能夠來了,不知道那時候還會有這些同伴和此時的心情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