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宏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教育階段是極其重要的。小學生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教學生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那么,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保護好奇心,激發(fā)閱讀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極強,教師可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精心設(shè)計導語,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閱讀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就不再是他們的負擔。在小學語文課本里,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占了大部分,這些課文都是以寫人、記事、繪景、狀物為主,內(nèi)容具體,形象生動。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文章中精練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文章中生動的記敘和描寫產(chǎn)生強烈的感受,在頭腦中喚起相應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進而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這樣,他們就會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在閱讀中找到樂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尊重、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就能抓住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主線,使學生更好地閱讀。
二、閱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閱讀如同其它知識的學習一樣,過淺會讓學生浮躁,過深又會挫傷學生的進取心。結(jié)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操之過急。在閱讀伊始,可盡量指導學生去閱讀一些標有拼音、插圖的簡短內(nèi)容,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再用自己的語言大體說出這句話的意思。到了高一點的年級,閱讀的要求適當提高。比如讀一段話,能夠準確地斷句,要帶有一定的感情去閱讀;讀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能從句子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就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段逐步提高要求,漸漸地,學生就能逐句、逐段、逐章地領(lǐng)會內(nèi)容。
三、讀說結(jié)合,提高表達能力
采取讀說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閱讀的效果。
1.把讀說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過去的閱讀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地聽 ,造成大部分學生在閱讀中不懈于思考分析,閱讀效果差的現(xiàn)象。讀說活動把閱讀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學生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完成閱讀任務。為了使自己表達得比別人更清晰,更生動,他們只能主動地去閱讀,深入地思考,努力發(fā)現(xiàn)問題并認真解決問題。這樣,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被調(diào)動起來。
2.掌握閱讀的基本規(guī)律。讀說的形式多種多樣,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認知水平、語言能力、 閱讀經(jīng)驗以及對文本的熟悉程度,確定自己的閱讀方式,或略或精,從整體上理解、掌握文章的表達方法和規(guī)律。
3.以說促讀,以讀帶寫。每次的讀說活動都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考驗,進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逐步會讀、善讀。
4.比較賞析中提高表達能力。比較賞析是閱讀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點是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這樣的閱讀方法,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幫助學生理清閱讀的思路,開闊視野。比如,同樣是描寫同一處景物,有的作者從險峻的高山寫起,而有的作者從寬闊的海洋寫起。在閱讀中,學生會比較不同寫法的異同和對文章主題的烘托作用,從而掌握不同的寫法,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四、教師適時范讀,發(fā)揮榜樣作用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奔磳W習語言的主要方法不是僅僅靠理性的分析,更多的是靠語言來直接感受積累。而閱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得越多,對文章的語言、節(jié)奏、句式、格式等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進而轉(zhuǎn)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古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這就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揮教師范讀的作用,范讀要適時、量力。選擇時機一定要恰當,范讀的時間要以具體情況而定:或是學生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時,或是學生要求教師范讀時。特定的語言能表達特定的情感,或激昂,或舒緩,或重讀,或輕帶。在教師范讀時,要以教會學生去品嘗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為主,注重挖掘語言內(nèi)部的情感因素,領(lǐng)會語言情感的產(chǎn)生原因,以及語言情感所蘊含的思想內(nèi)涵。在語言精準、表情到位、富有激情的教師范讀中,真正為學生的閱讀起到示范作用。
在知識突飛猛進的今天,小學生閱讀教學還會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新情況?!墩Z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所提出了“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這一目標。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更善于表達的新一代,語文教師唯有去積累,去交流,去探討,才會在語文的百花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