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儲勁松
逆旅
◎ 儲勁松
喝了幾口山茶,讀了幾頁閑書,寫了幾篇于世無補的文章,一抬頭就四十了,恍惚得很。
而立之年時,我寫過一篇《三十年的重量》,內容早已忘記,想來不外乎驚悚與惆悵,我承認那時我仍然有著高貴的詩人氣質,與而今一身粗鄙的江湖氣全然不同。其間十年,不過是云天里一聲短促的鶴鳴。
心可以住在書里,安放在秦漢魏晉,身卻在這熟悉而陌生的塵世,在人來人往的忘川。
思量起來,人不過是一個矛盾的活體,一生也不過是住在亂麻堆里胡亂地績麻。如陶淵明之曠達仍然糾纏于形、影、神的分分合合,如阮籍之高古仍不免有“窮途之哭”,何況蠅營狗茍如我。心躁時我常以此自勉。阮公說“云間有閑鶴”,何等高妙而超邁,繼之“抗志揚哀聲”,何苦來哉;陶公云“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何等灑脫而不羈,轉頭念及“??炙敝?,零落同草莽”,何苦來哉。在苦勞處尋須臾歡欣,于方寸間畫闊大山水,人生如此而已。書也娛人,書也誤人,如此罷了。
如這寒苦的冬日,端一把仿古的太師椅坐在院子里,攤成大字曬太陽,似是唯一可稱愜意的事。順手拿一本書,豐子愷的《護生畫集》或者周作人《雨天的書》,這些平生愛讀的書此刻實在不必拿著,然而,意念里似乎非如此不可,不如此就有所愧疚。不消一刻鐘,這蝕骨的冬陽就把人的意志力融化了,心弛眼瞇,只顧做那蟻國的蟻王蟻后夢去了。
父母已老,再也不像年少時日日耳提面命,反復念那討嫌的緊箍咒:“作業(yè)寫否?圣賢書背否?懶筋又發(fā)癢要抽否?”人到中年,仿佛三省交界的地面,任我自在,竟是無人肯管無人想管了。
人在世上走,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想搭句話的人越來越少。民國時代的文人喜歡把人生叫做逆旅,從前不解,如今似乎有些明白。像魯迅、周作人、郁達夫、沈從文,像日本同時代的竹久夢二。命運鋪了一條路,卻偏要逆其流而溯,如同唐·吉訶德,手持鈍銹的長矛,騎著一匹同樣銹鈍的“神駒”,與那本可逃避的風車做著英勇而無謂的斗爭。逆旅中,全是類似的、高傲不可一世的、懶得與閑人搭話的孤獨將軍。魯迅有如是喟嘆,俗子凡夫有如是喟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同樣如是喟嘆。說到底,那風車不是萬年不爛的時間,就是千年不變的自己。
逆旅里,其實很少思考這樣形而上的問題,更多的是像野馬一般在荒寂的人叢中加速奔跑,像被電腦操控的機器,向著那無邊無際的前方風馳電掣。似乎唯其如此,才可以找到一些存在的實在感,品嘗到人生苦旅里的一點趣味。如苦茶,苦到極處,善飲者才會品咂到絲絲甜味,究其實,苦茶只是苦,并不甜。
人生的確是偌大一個名利場,名利實在是一朵朵浮云。名利就像幼兒丟手絹,是一種成年人不得不玩的游戲。與普通游戲唯一不同的是,它并沒有寫好的劇本,沒有唱念坐打的成規(guī),也沒有預先設定的鐵律,場中風云莫測,全靠局中人殫精竭慮地揣摩。相互博弈,見招拆招,兵來將往,人生因之不寂寞,也因之被套牢不得突圍。許多事,其實一想就透,只是不想想得太透;許多人,其實一看就透,只是不想看得太透。
人到中年,覺得還是喝茶、讀書、寫寫文章最有意思。即使于世無益,卻于己有用,起碼可以讓自己的心如秋水一泓。余生無多求,只愿常得有片刻閑。
(摘自《安徽日報》圖/連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