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商業(yè)旁觀者網4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需要加強亞投行的平衡雖然美國阻止不了其他發(fā)達經濟體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但亞投行更大未必就更好。北京必須準備在亞投行內部與其他成員國進行制度博弈。
更多成員國意味著將稀釋中國在亞投行內部的影響力。中國最初的領導地位無可爭議,但隨著更多的發(fā)達經濟體成為創(chuàng)始成員國,中國的股權將減少。這就帶來了制度平衡的挑戰(zhàn)。
制度平衡有兩種:排他性制度平衡和包容性制度平衡。前者是指排除某個目標國家參與特定機構,后者是將目標國家納入機構之內,但使用機構的規(guī)則和標準約束和影響其行為。中國在亞投行將面臨來自其他國家的包容性制度平衡。
在亞投行,中國不是制定所有規(guī)則和標準的國家。圍繞亞投行的議程設定、規(guī)則制定和決策,中國與其他發(fā)達國家可能會有分歧。長遠而言,制度平衡和競爭對于亞投行的健康發(fā)展可能不是壞事,但短期而言,制度性挑戰(zhàn)將考驗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領導能力。
中國若尊重與亞投行其他成員國談判達成的規(guī)則,那么就會獲得更多的軟實力。但中國不會簡單接受其他國家的構想。中國未來領導全球治理的真正考驗,是找到各方之間的利益平衡。中國應帶領亞投行與已有的全球機構合作,以帶動亞太地區(qū)的基礎設施建設并促進發(fā)展。這樣的話,亞投行不僅將有助實現(xiàn)“中國夢”,也將翻開“亞洲世紀”的第一頁?!?/p>
(作者何凱[音]、馮慧云[音],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