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聞彥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曾留下贊美茶的名句——“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有人說綠茶清麗嫵媚,如清純可人的春妝處予;紅茶溫潤柔滑,如溫順體貼的柔情少婦;白茶超然出世,如不食人間煙火的年輕道姑……若把鐵觀音比作佳人,應是有著脫俗韻味的女子,先聞其香,再見其人,被其含而不露和恰如其分的氣質(zhì)所吸引,抱著尊重之心細品,而沒有非分之想。
鐵觀音有多種口味,不論是最具代表的傳統(tǒng)清香型,還是近兩年漸受青睞的精制濃香型,都獨具風格與氣質(zhì),擁有各自特定的擁戴者。而精制韻香型鐵觀音,則是當今新穎而流行的創(chuàng)新口味,其發(fā)酵程度介于清香型和濃香型產(chǎn)品之間,既保留了清香型鐵觀音的清雅芬芳,又有濃香型鐵觀音的醇正口感。將清香、韻香、濃香型鐵觀音擺上茶桌對比品鑒,猶如賞讀不同年齡的美麗女子,那么,誰是你鐘愛的那個?
1號,“清香型”鐵觀音
——豆蔻年華,茶中“軟妹”
首先被清香型鐵觀音所驚艷的,一定是那撲面而來的馥郁蘭花香。賞干茶,砂綠顯,色澤鮮潤。經(jīng)水沖泡,一片片原本緊緊團住的葉底舒展開來,飽飲水分后充滿了整個蓋碗,如初采的鮮茶,散發(fā)宜人高香,先嗅后品,香氣入口更入心。
清香型的茶葉使用輕發(fā)酵,烘焙時也要求輕火候,茶葉中的水分保持也較多一點,仿佛香純可愛的豆蔻少女,氣韻十足,青春逼人的氣息一覽無余。自首道起,花香貫穿始末,唯獨美中不足的是,舌根的略微回澀伴隨每一道茶湯,也正如少女未經(jīng)世事的青澀。而偏愛清香型鐵觀音的茶客,多半屬于口感輕淡型的,適合日常沖泡和欣賞。
外形:茶條卷曲、肥壯圓結(jié)、重實勻整、色澤油亮砂綠,呈青蒂綠腹睛蜓頭狀
湯色:湯色金黃,清澈明亮
香氣:香氣清高馥郁,有如蘭花香,開湯高香持久
滋味:滋味鮮醇高爽,觀音韻明顯
葉底:翠綠鮮活,厚軟亮勻,極具觀賞性
2號,“韻香型”鐵觀音
——花信年華,茶中閨秀
很多人不知道,鐵觀音除了廣為人知的清香型和濃香型,還有韻香型。而這韻,來自對成品茶的二次烘焙。從干茶上看,色澤墨綠,條索緊實,沖泡后湯色清澈透明,聞之帶有蘭香蜜韻,仿佛是經(jīng)過一些時日沉淀與歷練的花信女子,不驕不躁,有內(nèi)涵卻不過分顯露自我,有著如空谷幽蘭的恬淡,令人雅興盎然。
韻香型鐵觀音適合對茶有所了解的人品味,茶湯溫和,原因在于發(fā)酵程度稍高,刺激性小,喝著很舒服。但是品飲時會感覺茶湯本身香氣不足,味道也相對不夠飽滿,而品飲之后卻又回甘涌現(xiàn),唇齒生津,呼吸之間可細細品味幽香和甜感。幾泡過后,湯色始終清澈,而滋味卻愈發(fā)耐人尋味。
外形:茶條緊結(jié),色澤墨綠烏潤
湯色:湯色黃中帶綠,清澈明亮
香氣:香氣恬淡幽遠,不似清香型那么直接,收斂了許多
滋味:入口順滑,蜜底甜香,余味回甘
葉底:葉底柔軟,呈暗黃綠色
3號,“濃香型”鐵觀音
——摞梅之年,茶中“熟女”
人生應是越活越有滋味,茶也如此。相對于清香型鐵觀音, “濃香型”在其基礎(chǔ)上多了一道烘焙工序,因此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風格特點。如果說清香型鐵觀音美在清新俊麗,濃香型鐵觀音則美在成熟渾厚。后者是一位“有故事”的女子,第一沖如初見含蓄,感知深厚氣場卻猜不透,焙火味濃香氣卻不顯;第二沖如敞開心扉,純正香氣撲鼻而來,嗅碗蓋有濃郁果蜜香,喉底回甘強烈。待第三沖,湯味更足,回甘生津體驗也更加明顯,熟女“潤物細無聲”的悠遠回味便在于此。
濃香型鐵觀音口感重湯色濃,葉片成色不及清香型好,但喝起來感覺醇厚甘爽,口感最為純正,適合資深茶友飲用。喜愛此款鐵觀音的茶客,通常屬于胃寒人群。從中醫(yī)學角度而言,其具有暖胃、降血壓、降血脂功效,應酬繁多,腸胃不適,血脂較高人群宜多飲用。
外形:經(jīng)過高溫作用,葉綠素破壞,色澤變暗呈烏褐色。由于水分的完全去除,條索稍輕
湯色:湯色比較濃,呈橙黃色
香氣:帶焦糖香,具有較強的炭火味
滋味:湯味濃而醇厚,微澀中帶果酸味,回甘強
葉底:肥厚,稍帶有暗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