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文
沒有到過俄羅斯的人,談及俄羅斯人的嗜好時,大多數(shù)會認(rèn)為他們嗜酒如命。其實,與喝酒相比,俄羅斯人更喜愛喝茶,可謂“寧可一席無酒,不可一日無茶”。在俄羅斯,無論是居家還是出門在外,不管是在餐館還是咖啡館,或是在街邊的小攤位,都能聞到茶的清香。茶葉已成為俄羅斯人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火車上的“講究”
前些年,我表弟在俄羅斯經(jīng)商,期間有邀請我去莫斯科觀光。當(dāng)時,我并不知道俄羅斯人喜歡喝茶,自以為茶在那里是稀罕物,便帶了許多小包裝的紅、綠、花茶,準(zhǔn)備作為禮物相送。但在去往莫斯科的國際列車上,初識了俄羅斯人是如何喝茶后,我才好笑自己的自以為是。列車剛開出不久,列車員就系上潔白的圍裙,送來茶水。她們是在列車員室將茶沖好,倒進(jìn)一個個玻璃杯中,然后將玻璃杯放在托盤上,逐個包廂去送。列車員送茶水時,還向乘客出租一種金屬的工藝杯托,以免端杯子時燙手。這種杯托非常漂亮,材質(zhì)似鐵似銅似銀似金,讓人不忍釋手。即使在車上,俄羅斯人喝茶也是很講究的,他們先在桌上鋪好隨身帶來的餐巾,還變戲法似地擺出許多小點(diǎn)心,這些小吃大都甜得要命。然后接過列車員遞來的茶杯輕輕放下,邊吃邊喝。同包廂的俄羅斯人看我們沒有趨同的意思,不知道是出于熱心還是為了傳播他們的茶文化,執(zhí)意送我們小點(diǎn)心吃。
最傳統(tǒng)的俄羅斯家庭生活
到了莫斯科后,當(dāng)?shù)厝藢ξ覀儤O其友好。我常被表弟的俄羅斯朋友以各種方式請到家里做客,當(dāng)然少不了喝茶。俄羅斯人請客,喝茶時大多不在客廳,而是去面積不大卻干凈整潔的小廚房。大家圍桌而坐,講究的人家還擺上大肚子茶炊。茶炊的構(gòu)造類似于我們國內(nèi)的火鍋和大銅茶壺的混合體,內(nèi)有炊膛,外有水龍頭和把手,上有壺托,下有爐圈和通風(fēng)口,旁邊還有一個小煙囪,可用于煮茶,也可用它燒開水,所用燃料分別是云杉球果、松明、煤油以及電。俄羅斯的茶炊形狀不一,有圓形的、筒形的、錐形的、扇形的,還有兩頭尖、中間大的酷似橄欖狀的大桶,都以銀、銅、鐵等金屬原料和陶瓷制成?,F(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家使用的電茶炊,形狀近似于大獎杯。俄羅斯的能工巧匠們常常將茶炊的把手、支腳和龍頭雕鑄成金魚、公雞、海豚和獅子等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
過去,俄羅斯人飲茶離不開茶炊??梢哉f,茶炊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也是俄羅斯家庭生活的傳統(tǒng)象征。起初,由于茶炊為手工制作,最便宜的也相當(dāng)于一頭母牛的價格,窮人家往往幾戶合伙買一個,輪流使用。因而早在17世紀(jì),“請喝茶”就意味著“請客”,此話的意義至今沒有改變。
最好喝的茶源自滾開的水
俄羅斯傳統(tǒng)的沏茶方法是將干凈的茶壺用滾開的水涮一下,迅速晾干,再放入茶葉倒入開水,然后蒙上餐巾,置于茶炊壺托上5分鐘左右,才能飲用。同時還要加進(jìn)一小塊砂糖,以使茶葉片片舒展開,他們說這樣可以讓茶葉釋放出所含的物質(zhì)。茶葉泡好后先往杯中倒半杯,再從茶炊兌入適量白開水。喝茶時,茶炊的水始終咕咕地開著。在家喝茶時,俄羅斯人更加講究,桌子上先鋪好臺布,一般是那種素雅的繡花或鏤花亞麻布。若是餐后飲茶,先將用過的杯盤撤走或移至另一桌。茶杯下配有杯碟,杯碟置于約一尺見方與臺布配套的餐巾上。俄羅斯人所喝的茶葉以本地產(chǎn)的為主,也有來自中國、越南、印度、斯里蘭卡等國的,但都是紅茶。除了用茶炊之外,喝法也與我們不同,一般是加入檸檬汁,或是蜂蜜,也有的直接加入蜜餞等甜品或牛奶,并配以大盤小碟的蛋糕、烤餅、餡餅、甜面包、餅干、糖塊、果醬、蜂蜜等。大家邊喝邊聊,一起打發(fā)漫長的黃昏,直到茶足飯飽。在俄羅斯玩了幾天后,我也習(xí)慣了這種飲茶方式,并喜歡上了飲茶時配的甜品,甚至將朋友家準(zhǔn)備吃一年的蜜餞吃光了。
去年春節(jié),表弟一家人回鄉(xiāng)過年。提起俄羅斯人如今的飲茶習(xí)慣,他說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一是大多數(shù)人家的飲茶地點(diǎn)由廚房改為客廳,但仍較我們國內(nèi)隆重。二是在家庭茶炊少見了,有的也是面目全非,煮茶的工具變成了電壺。若想看俄羅斯茶飲,只能去博物館了。三是紅茶仍然加檸檬等物,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了烏龍茶和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