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
奧丁之劍冷若冰霜,深深地刺向地球最北面的端點;漫天飛雪縈繞在拉普蘭的羅瓦涅米上空;歐若拉游蕩著妙曼動感的曲線,將黯黑的世界點綴成紅橙黃綠藍;極地特快風馳電掣,呼嘯而去賽過了奔跑馴鹿拉著圣誕老人的雪橇—一這就是北歐之國的白描場景。若要讓這樣的景色鮮活立體起來,你一定不能錯過這五個國家:干湖之國芬蘭、諾貝爾的故鄉(xiāng)瑞典、峽灣彼岸挪威、美人魚王國丹麥、凍火兩重天冰島。國人從媒介報道中可獲悉,北歐諸國以其完善的社會福利、頂尖的公民素質(zhì)、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聞名。殊不知,這些令人艷羨的優(yōu)勢,與其高度發(fā)達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自從進了十月份,瑞典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征就顯現(xiàn)無疑,連日的陰雨似乎已經(jīng)成了生活習慣的標志。慢慢變短的白晝似乎也在無聲宣告著時間的流逝。下午四點鐘就已經(jīng)席卷的長夜,似乎也在告訴我,離開的日子就要來到。是的,轉(zhuǎn)眼間,來到這片陌生的國度已經(jīng)|央四個月了,交換的課程已經(jīng)進行了大半,對于瑞典式的教學也有了切身體會。
瑞典,這個北歐發(fā)達卻低調(diào)的國家,有著強悍的科技水平,有著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獎,有著眾多名校,原以為瑞典會像北歐人的性格一樣溫柔,低調(diào)沉穩(wěn)得沒有波瀾,但是在深入了解之后,瑞典卻給我無限的驚喜。
獨特的學制
如果說在斯德哥爾摩大學學習最大的不同,我一定會說其獨特的學制。在國內(nèi)或者是大多數(shù)學校都是一學期同時學習數(shù)門課程,然后會有期中期末進行考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課程則是不同的模塊課,也就是一學期一共分成四個月,每一個月是一個模塊,大部分課程是在一個月內(nèi)完成。在這一個月里,集中教授一門課,在月底的時候進行考核,然后下個月繼續(xù)學習其他課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在一個月內(nèi)接受系統(tǒng)的知識學習,加深印象,同時減少由于交叉幾門學科學習帶來的壓力。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這樣的課程設(shè)置很是奇怪,不免感到一個月內(nèi)只學習這一門課程有點枯燥,而且考核在月底進行,下個月學習的其他課程也跟這門課沒有什么關(guān)系,總是淡忘得很快。但是在接觸了一段時間之后卻也發(fā)現(xiàn)了它的好處,也就是在一個月內(nèi)能夠?qū)δ骋婚T課程的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能夠集中精力做一個領(lǐng)域的探索。同時由于每天都能夠見到教授,能夠跟教授有著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同時能夠與教授和同學們很快熟悉起來,在共同的交流中學習。相比于國內(nèi)的同時學習多門課程,這樣的學習還是很新鮮,也讓我收獲了不少。與教授每天碰面,與同學深入交流和討論都使得我對學習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多元的學習氛圍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是以國際化著稱的瑞典頂尖的大學之一,瑞典作為歐洲第五大城市,北歐第一大城市,自然吸引了來自歐洲乃至世界各國的同學。就我選擇一門課的討論小組來說,一共六名同學,兩個是瑞典當?shù)氐膶W生,一個是來自中國的我,另外三人一個是來自德國,一個來自英國還有一個來自俄羅斯。而我們的教授卻是一個曾經(jīng)在九個國家教書工作過的馬來西亞人,這樣的組合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的課堂里是極其普遍的事。國際化與多元化似乎成了這里的常態(tài)。你可以跟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你可以傾聽不同地區(qū)的聲音。不同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在這里都被包容和理解。原以為北大是足夠的兼容并包,但是來到斯大之后發(fā)現(xiàn)斯大的兼容并包絲毫沒有遜于北大。這樣的環(huán)境讓學習變得更加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也超越了課本上學習東西的局限性。
團隊合作和討論課
如果說在斯大交流最大的收獲,我想一定是團隊合作和頻繁的討論課。Seminar成為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小組的討論使得每個人都必須投入到課程的學習中去。案例學習和小組研討讓本身空洞的理論變得更具有實踐性和現(xiàn)實性。小班教學讓每個人的參與度都有所提高,同時小組作業(yè)也讓團隊合作能力得到了極大地鍛煉。選擇的課程中每一兩個lecture之后就會有與之相關(guān)內(nèi)容的seminar出現(xiàn),每次都能夠在seminar中將之前所學的知識鞏固。
一學期的瑞典的交換學習,時間太短,沒有辦法更深層次地體會斯大教育模式的魅力,但是斯大門口大草坪上三三兩兩坐在一起討論學習的學生,錯落有致散布著幾百年歷史的教學樓,來去匆匆對人和藹的教授,還有一到月底考試滿考場都是手提行李箱的景象給我的感受都是那樣的親切。一學期的交換即將進入尾聲,很珍惜這段交換時光帶來的不一樣體驗,也很慶幸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國度學習,這將是我大學生活中最值得回憶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