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紀委網(wǎng)站刊發(fā)文章,解讀“紀檢監(jiān)察室”更名原因。文章指出:過去有種傾向,紀委以辦大案要案論英雄,甚至有的人手里攢著反映領導干部問題線索不少,但對“小問題”視而不見,總是先等等、再看看,“養(yǎng)大了”再辦,一處理就“算總賬”。這是對黨的事業(yè)不負責,對干部不負責!
對貪官的“小問題”視而不見,等“養(yǎng)大了”算總賬,中紀委網(wǎng)站刊發(fā)的這篇文章,確實道出一句大實話。不禁讓人想到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fā)科,他在接受組織調查時曾經(jīng)抱怨:“如果組織上早提醒或早處理我兩年,我給國家造成的損失也不至于這么大,自己犯的錯誤也不至于這么嚴重?!蹦甙l(fā)科的抱怨,頗有為自己開脫之嫌,但何嘗不是對“對‘小問題視而不見,等貪官‘養(yǎng)大了算總賬”的嘲諷與提醒?
等貪官“養(yǎng)大了”算總賬,危害不淺。這種做法,使個別領導干部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自我挽救、組織挽救的機會,是對他們不負責任。這種做法,也使個別領導干部從“小貪”逐漸膨脹為“大貪”,使黨的事業(yè)、人民的利益遭受更大損失。
故各地各級紀委以及機關單位,一旦手里攢著反映領導干部問題的線索,理應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及早下手,主動監(jiān)督,早調查早處理才能早挽救,才不至于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損失。要相信,沒有哪個官員天生會成為貪官。一旦有領導干部在貪腐方面“顯山露水”,更不能“帶病提拔”,“帶病提拔”之下,權力越來越大,其違法亂紀行為或許“想剎車也剎不住”。(光明網(wǎng) 2015.6.4 何勇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