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魁
2014年12月26日,《內(nèi)蒙古日報》一版頭條位置刊發(fā)了通訊《看見彭丹的笑臉》。讀后,感覺像看見春天里的一條小溪,彎彎曲曲,一路唱著歌兒走來?;匚吨?,便想把讀后的所思所感與大家分享。
1.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們說,文忌平。此文在講述彭丹的故事時,算是把個“平”字徹底給“忌”了。算了一下,全文995個字,卻制造了4處起伏。
2.行文上通篇自然流暢,沒有一點扭捏作態(tài)。作者運用文學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手法,讓鮮活的人物、情節(jié)自己從字里行間往外“蹦”,處處是真情實感、情不自禁的合理沖突和自然表現(xiàn)。從文風上說,該作品是真正意義上的“改文風”佳作。
3.把政府的三大政策寫活了。作品從“資助貧困大學生”延伸到“暖心煤”,再到“低保”。新聞的最高境界是讓事實說話,此文做到了這一點——沒有用官樣語言或公文文字去闡述三項惠民政策的具體內(nèi)容,而是讓它們一個接著一個自然而然、真實可感地來到讀者面前。
4.引語使用、場景描寫、過程敘述幾乎無多余的廢話,而且不乏煉字之筆。如,文尾“信息后面‘跟著一個笑臉”的“跟”字。而且,“笑臉”還與開頭的“充滿陽光的聲音”巧為前后照應(yīng)。
5.“家訪”體現(xiàn)了記者主動創(chuàng)造素材的意識。一般來說,記者和被采訪對象在電話里談了,到所在的學校訪了,采訪工作可以告一段落甚至完成了。但記者的采訪沒有停止,驅(qū)車趕赴彭丹的農(nóng)村老家,拿到了“暖心煤”和“低?!狈矫娴恼滟F素材,成就了此文的“厚度”——貧困大學生資助、暖心煤、低保三項惠民政策在一個家庭中的完整體現(xiàn)。由此,報道由彭丹一人的“笑臉”,升華為一個家庭三代人的“笑臉”。
可以設(shè)想,如果僅僅限于電話和學校的采訪,而沒有武川縣農(nóng)村彭丹的爺爺奶奶二叔的素材,此文必顯單薄,也就流于一般了。由此,我們不難悟出:豐富而鮮活的素材,對成就一篇優(yōu)秀新聞作品是何等重要。
一名優(yōu)秀新聞記者,必然是最能吃若、最能堅持的記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他們具有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創(chuàng)造素材的意識,目標堅定、不知疲倦挖掘素材的精神。如果抱著“能成稿就行”的態(tài)度去收集素材,僅僅滿足于一些輕而易舉就能到手的表面素材,很難寫出有底氣、接地氣、真情實感、動人心魄的上乘之作。所以,我們不妨學一學《看見彭丹的笑臉》的做法,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主動創(chuàng)造素材。
這里,引用高崗的一句話:“假設(shè)所有的作者對于一個精雕細琢的句子都有鑒賞力,那他們的成敗就取決于調(diào)查了——挖掘事實!”
高崗還告訴我們,美國新聞界流行這樣一個說法:成功的采訪依賴于兩個“P”(Persistence和Preparation)——堅持與準備。(高崗《新聞寫作精要》P40)
如果用以上兩句話來分析《看見彭丹的笑臉》之所以成為新聞佳作,那么,結(jié)論便是:記者能夠堅持挖掘事實。
此外,該報道在編排方面“主文+鏈條”的處理也十分得體。一個鮮活的“點”(人物通訊)+一個具體的“面”(鏈條),彌補了一篇不到千字人物通訊所無法承載的內(nèi)容不足。
閱讀此文,品味再三,還發(fā)現(xiàn)幾處細微缺憾,比如段落的劃分。如果不是閱讀,是直觀地看,此文板結(jié)現(xiàn)象明顯,如同一個個聲碼壘構(gòu)成。其中,最大的一段達226個字。
分段,不僅是對某一新聞事實構(gòu)成的劃分,而且還有節(jié)奏、層次包含其中。此文的每一自然段幾乎都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過程”。如文章開頭,見到彭丹的時間——“充滿陽光”的聲音——家庭貧困——母親出走、父親受刺激等事實一古腦兒地羅列到了一起。
試著為該文分了幾段,發(fā)現(xiàn)可以由原來的7段劃分為16段。譬如,開頭的一段就可以劃分為3段。其中,第一句話“見到彭丹是12月17日”,中以獨立一段作為開頭。這一日期性敘述本無實質(zhì)意義,但聯(lián)系標題,單獨用來開頭,便有了懸念感。
全面分段后再讀,文章的節(jié)奏與層次愈加分明。由此提醒我們的記者:段落劃分也是一篇報道的重要構(gòu)成,有時還能起到錦上添花的功效,萬萬不可小覷。
附原文:
看見彭丹的笑臉
本報記者 章奎
見到彭丹是12月17日。但在頭一天的電話里,她充滿陽光的聲音已經(jīng)吸引了記者。這是怎樣的一個姑娘?在一個小山溝里長大,母親在她3歲時就離開了這個貧困的家庭,受此刺激而無法與人溝通的父親甚至不知道女兒今年有多大。她卻還有著這般陽光的聲音。
我們約在內(nèi)蒙古大學藝術(shù)學院的門口見面,彭丹今年考取了這個學校的音樂表演專業(yè),她不但專業(yè)課成績很好,文化課也考了368分,比她畢業(yè)的武川縣第2中學報考同專業(yè)的第二名高出了整整114分。但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她想到的卻是輟學?!耙驗槲业募彝嵲谪摀黄鹈磕?萬多元的費用。”彭丹回憶著,“拿著錄取通知書回家后,我只能趴在炕上哭……”
聽到自治區(qū)出臺了貧困家庭大學生資助政策,彭丹的二叔幫她向縣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遞交了材料。“沒想到真的就領(lǐng)到了4萬元資助金,而且是在開學之前拿到的?!迸淼つ樕贤钢σ?。她用這筆錢交了學費、書本費等等,花去了大約1萬元?!笆O碌腻X沒有動,留著以后3年用?!迸淼ふf。
當天是周三,彭丹上午上完視唱課后就去琴房了,一直練習到中午還沒有休息?!跋挛?點半才上樂理課,所以我多練習一會兒。平時我的生活也是這么簡單,除了上課就是練琴?!迸淼ふf?!斑@樣比較省錢吧?”記者問。她笑而不答。
但彭丹并不是一個不合群的人,她加入了學校的表演社團,這幾天正忙著排練,準備參加迎新音樂會。平時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她也從來沒落過?!耙菦]有這4萬元,估計我都沒有機會來這個校園,更不可能像其他同學一樣做自己喜歡的事?!迸淼ふf。陽光般的微笑讓她與每一個同學都相處融洽,有不少同學都和她很要好。
當日下午,記者趕到武川縣,在縣教育局工作人員的帶領(lǐng)下又驅(qū)車趕往20多公里以外的上禿亥鄉(xiāng)三道河村。一路顛簸,幾經(jīng)詢問,我們找到了彭丹的家。不到40平方米的土房子被隔成了兩間,進門是一盤大炕,連著一個灶臺,里間有幾件簡單的家具。彭丹的爺爺奶奶在炕邊烘著爐子,她父親坐在一邊抽煙,神情木然?!盃t子里燒的是政府給的暖心煤。”彭丹85歲的爺爺告訴我們。奶奶遞過一杯水說:“金奎(彭丹的父親)連個地也種不好,幸虧能領(lǐng)低保金,今年漲到3500了?!迸淼ぞ褪悄棠桃皇謳Т蟮?。
聞訊趕來的二叔彭銀奎介紹說:“彭丹的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家里的幾十畝旱地年成好也就收入個萬把來塊錢。要沒有政府給的資助金,她就只能出去打工了。”正聊著,彭丹發(fā)來一條信息,她準備周末回家看看爺爺奶奶和父親,信息后面跟著一個笑臉的表情。
鏈接:今年武川縣有1200多名學生考上了??埔陨细咝?,其中有130名學生領(lǐng)到了資助金。今年我區(qū)像彭丹一樣受到資助的城鄉(xiāng)低保家庭大學新生有1.86萬名,他們正和其他同學一樣,在大學校園里快樂地學習和生活。他們的笑臉匯聚在一起,會是怎樣一個幸福的場景。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日報社)
編輯:趙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