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余
理想與現實,孰美?
有人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也有人說,理想太空洞,還是現實來得實在。
這個有些“高大上”的話題,最近卻因一檔選秀節(jié)目引起激烈爭論。
節(jié)目中,一名清華大學校園“風云人物”一亮相,就談起自己擁有法律、金融、新聞傳播三項學歷,但卻為畢業(yè)做什么而苦惱,希望主持人支招。這遭到同為清華校友的主持人嚴厲斥責:一個名校生,對國家、社會沒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反而糾結于工作,如此小的格局實在有失清華高材生的身份。
這番帶著理想主義情懷的論調立即引起一些年輕人反駁: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懷有理想主義,如果連自己都養(yǎng)不活,就別吹噓要改變世界;要是連家人都照顧不好,還談什么征途是星辰大海。更有論者說,即便碌碌無為又怎樣,活在當下一樣能享受幸福。
雙方各自扛起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大旗,爭執(zhí)不下。細細思量,雙方說得似乎都合情合理。竊以為,問題在于雙方都將理想與現實對立了起來。仿佛有了理想,就不用考慮現實問題,或者一頭扎進現實,就不再需要理想。
我們常常習慣于把理想與現實簡單對立,其實二者何曾割裂。一個飯還沒有吃飽的人,心底未必沒有經世濟民的理想;一個整日為國家、社會奔走呼號的人,也照樣需要一份工作來維持生存。理想主義者少不了“面包”的支撐,現實主義者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引導,也容易誤入歧途。
活在當下,追求“小確幸”沒有錯,但是否也應當樹立一個不那么功利的理想,以免自己淪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高呼理想萬歲、信念不死同樣沒錯,但是否也應該回到現實,檢驗自己是否在空喊口號?
對于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孰優(yōu)孰劣,或許可以這樣理解: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都有深淺,理想主義有空洞化,現實主義也有庸俗化。最理想的狀態(tài),或許是達成這樣一種平衡——一邊渴望著面包牛奶,一邊揣抱著理想情懷。(據《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