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平老師被譽為我國當代大自然文學(xué)之父。他曾經(jīng)兩次橫穿中國從南北兩線走進帕米爾高原,三次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四次探險怒江大峽谷,六上青藏高原。他多年跋涉在橫斷山脈,曾經(jīng)兩赴西沙群島探險。他在大自然中辛勤探險近四十年。
他的代表作有四部描寫在野生動物世界探險的長篇小說和幾十部大自然探險奇遇故事。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建立并授牌“劉先平大自然文學(xué)工作室”。
為追尋劉先平老師的探險之旅,本期“自然探索故事”刊登劉老師的奇趣探險小說《給猴王照相》 。讓我們一起跟隨劉老師的腳步,來探索大自然中的秘密吧。
我們穿行在亞熱帶叢林中,連續(xù)四天攀崖涉水,在大雪紛飛中,才將一群短尾猴趕到了這個山谷。猴群是在剪刀峰那邊發(fā)現(xiàn)的??吹竭@些拖兒帶女的山野精靈逐漸安靜下來,大家才終于松了一口氣。狼吞虎咽扒了幾碗飯后,我們脫去濕衣、濕鞋,美美地睡去。
為了進一步觀察短尾猴的生態(tài)和社群結(jié)構(gòu),考察組預(yù)先為猴群尋找了棲息地。猴子素以調(diào)皮搗蛋聞名,別說在山野了,就是在動物園中,飼養(yǎng)員也常常被它們捉弄得啼笑皆非,無可奈何。猴群可不像羊群或牛群,要將這些野性十足的家伙趕到預(yù)定地點,其中的千辛萬苦是難以描述的。這個大膽的設(shè)想是建立在幾年來考察組對短尾猴生態(tài)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的基礎(chǔ)上的。雖然趕猴過程中也發(fā)生了些波折,但畢竟大家還是初步達到了目的。
生物鐘的作用讓大家同時醒來,此時天剛透亮。山野一片銀白,東天溢紅,天幕映藍,積雪壓得粗竹、大樹吱吱作響。一個難得的好天!
腳剛套進昨天的濕鞋,寒氣直徹骨髓,我不禁打了個大大的冷戰(zhàn)。深一腳,淺一腳地沿著崎嶇的亂石小道爬山,我兩次滑到雪窩里,都是小熊將我拉了上來。沒走一小會兒,我全身就冒汗了。
山谷在寨西的西南方向。昨晚臨時搭了個小山棚,我們請來幫助趕猴的寨西的青年小張、小王兩人,自告奮勇留下來看守猴群??晌覀兗s莫已到昨晚搭棚處,卻找不到山棚了。怪事,他們倆難道是被猴群劫去了不成?或是耐不住夜晚零下四五度的嚴寒,回家去了?
令我們擔(dān)憂的還有猴群的動向。我們睜大了眼睛在對面的山崖上搜尋——一掛瀑布從密林中垂下,激蕩的水流,在銀雪覆蓋的山野間,洋溢著生命的躍動和呼喊。在瀑布中段的左邊,高大的青岡櫟掩映了一處陡崖,崖面較為平坦,大約有二十多平方米。我們之所以選中這個地方,就因為這里是短尾猴的典型生活環(huán)境,恍若《西游記》中描寫的花果山、水簾洞;再者是山谷只有百十米寬,這邊山坡林密,便于隱蔽,便于觀察,根據(jù)我們考察中得出的經(jīng)驗,我們推斷猴群就應(yīng)棲息在平臺上。雖然天色已經(jīng)大亮,空氣明凈,雪光耀眼,但東邊的山脈和稠密的林木阻礙著我們的視線,讓我們無法分辨哪是山巖,哪是猴群。
人,不見了;猴,也未看到……
正在焦急之際,我發(fā)現(xiàn)腳下有些異樣,積雪下好像有什么東西在動。我連忙往旁閃開,盯著那地方看。雪太耀眼了,未看一會兒,那雪似乎在晃動,又似乎只是一片靜靜的雪……
我又踩著剛才的腳印上去。真的,雪下確實有東西在動,一點不錯。
是巖石松動?
不像。那動的感覺中,有著彈性。
是野獸隱藏地?昨晚的大雪和嚴寒,迫使它窩藏到此處?
我擴大了視線的搜索范圍,這才發(fā)現(xiàn)這個雪窩確實異樣,像是被什么架空了。一個念頭在我腦子里一閃,趕忙叫來還在觀察對面平臺的小熊。身材魁梧,做事大膽、干練的小熊剛聽完我的介紹,就將雙筒獵槍交給我,要我嚴密監(jiān)視,隨后大步跨到坡下,在沒膝深的雪中扒開了。他三手兩腳之后,我就看見確是有雜木、樹棍架在一起。他抓住了一根粗木,向我使了個眼色,我全身一凜,立即打開獵槍的保險,端好槍,嚴陣以待。只見他運足氣力,猛地又抽又掀,嘩啦一聲,而他后跌坐地——
天哪!雪霧中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花布,準確一點說,是被面。被下有人臥睡的形狀。
氣急敗壞的小熊閃電般地做了一個不準開槍的手勢。
哪里會開槍呢?考察隊有條嚴明的紀律——在野外采標本,或是遇到猛獸襲擊時,不看清野生動物的毛皮,不準開槍。我不會忘記這一條。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嚨眼上:很多片斷經(jīng)過重新組合,現(xiàn)在較為真實和完整了,這是小張、小王昨晚臨時搭的簡陋山棚,大雪已將它壓倒,他倆……
簡直不敢再想下去,這兩個青年,機靈、憨厚、手腳勤快;特別是小張,能把猴叫模仿得惟妙惟肖,我們就是靠他找到猴群的。我跟隨考察隊在野外這么多年,雖說經(jīng)歷過不少的危險,卻從未有人丟了性命呀……
我驚嚇得呆若木雞的形態(tài),一定讓小熊更急,他連續(xù)幾次想站起來,都未成功。
“快扒人!”
理性的意識突然回到靈魂,我放下槍,跳下去,一把扯開了被子。
天哪!眼前的景象,讓我更為愕然、驚奇、氣惱、無奈……心情復(fù)雜得無以名狀,無奈得更為無奈……
兩縷白霧從他們鼻孔中冒出……
小熊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連滾帶爬到了這邊,他驚愕得張著嘴,就像含了一枚雞蛋,咽不下,吐不出。
“好冷。”像是小王嘰咕了一聲,然后就緊緊往小張那邊靠去。
小熊往小王屁股上踢了一腳,這一腳踢得很有性格,很鮮明。
“還不起來!若是跑了猴,我再和你們算賬!”
這一聲炸雷,才將兩人震得揉起惺忪的睡眼,同時口中念念有詞:“猴趕來了,還不讓睡一個通覺?!闭f著,他們慢慢坐了起來。睜開了眼,見我們這副架勢,他們才慌慌張張地站起,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
這幾天趕猴,實在太辛苦了;但他們也真能睡,睡得也真沉,沉得如老熊過冬。
事情很簡單:山棚很小,雪夜中搭得簡陋,不知因為積雪太沉還是他們睡覺不老實,反正用樹棍架起的山棚倒了。風(fēng)卷雪旋,竟將這一切掩蓋了起來。幸虧有這些橫七豎八的樹棍支撐,還留有空隙……
這個故事此后一直是考察隊的保留節(jié)目。
小熊已用考察隊員所特有的快速反應(yīng)能力,急忙往高處走了幾步,既焦急又專注地用眼睛搜索對面的平臺。我見他輕輕地舒了口氣,也往那邊看去。
大約是空谷中的人聲喧嘩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平臺上有了動靜。一點不錯,是幾只猴在踱著步子,黃褐色的長毛在銀雪的輝映下,油光閃亮,富有生氣——
猴群沒有逃逸。
經(jīng)過兩天緊張的忙碌,我們把三個觀察點建立起來了。東西兩面的還擔(dān)負著防止猴群逃逸的任務(wù)。觀察點全都建在大樹上,是小張、小王他們幾位青年靈巧,還是人類曾巢居的遺傳因子在起作用?他們巧妙地利用了樹枝的長向和地形,所搭的凌空閣樓式的觀察點,優(yōu)雅而舒適,坐在上面,看對面的平臺非常清晰,連猴子的牙齒都能數(shù)得清。谷風(fēng)吹來,我們就像在波浪中悠蕩,很舒適,真是種難得的享受,尤其對我們這些已在山嶺上奔波了好幾天的人來說,真是種最高的獎勵。
猴群基本穩(wěn)定,看來它們對考察組為它們選的新棲息地還比較滿意。其實,考察組卻更為高興:這不僅驗證了幾年來對短尾猴生棲考察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考察組將能安定地、周密地開展下一階段的工作:了解短尾猴的社群結(jié)構(gòu)和繁殖,捕捉整個猴群,采血、化驗、檢查,給它們帶上標志后再將它們放回山野,為以后的跟蹤考察創(chuàng)造條件……最終揭開“野人”之謎。短尾猴已在黃山地區(qū)生活了千百萬年,但當時的動物學(xué)界對這一新的發(fā)現(xiàn)進行報道尚屬首次。事情的起因是,“黃山發(fā)現(xiàn)野人”這一傳言引起了科學(xué)家的注意,組織了這次為時數(shù)年的考察。
猴群兩天來的活動證明,在食物匱乏的嚴冬,建立投食點是穩(wěn)定它們的有效手段。投食點選在平臺上方三十多米處,是一小片坡度不太大的平地,四周林木茂盛,這也是將來捕猴的地方。為選擇這塊風(fēng)水寶地,我們曾費了一番周折。每天早、中、晚三次,由小張送去玉米。玉米的分量是根據(jù)猴子的數(shù)量計算出來的。為了建立投食信號,煞是費神,最后還是由小張順口唱出了一支歌——流行在這一帶的民歌,節(jié)奏歡快,歌詞幽默,才解決了難題。大約猴通人性,第二天歌聲停后不到十分鐘,它們就先后分批上去就餐了。
這是個短尾猴群,初步統(tǒng)計有五十只左右。要在猴群中尋出猴王,也難,也不難。
容易之處在于,既然稱了“王”,王者之相,較為顯眼。難處在于,“王”的周圍還有左丞右相數(shù)名,都是在體格上相似的猴子,它們有權(quán),或為了表現(xiàn)自己,常常代“王”行事。這就需要費力將它們區(qū)分開來。
我們終于找出了猴王,是只塊頭較大、體重約有二十千克的大公猴。它體格健壯,直立起來有一米多高,在朦朧的天色或密林中,很能迷惑人。它臉上布滿了傷疤,有一道疤從眉棱斜拖、拐彎到下頦,讓它看上去桀驁、蠻橫、霸氣十足,兩只眼睛特別陰沉。它經(jīng)常站在高處,似一位老謀深算的政治家,冷冷地注視著臣民們的一舉一動。有一次兩只成年猴為爭奪一顆松果,上躥下跳,打得不可開交。猴王閃電般地趕去,揮掌一擊,就將一只猴打出四五米之外,另一只猴立即縮頭弓身,簌簌發(fā)抖。即使是它特別喜愛的那只漂亮的雌猴來為它捋毛,大獻殷勤時,猴王也只偶爾咧一咧嘴,表示喜悅。
(未完待續(xù))
(責(zé)任編輯 何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