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胃首先要吃好早餐
調查數據表明,不吃早餐引發(fā)胃病的幾率高達36%。一些胃病患者,尤其是對于上班族來說,他們往往忽視了早餐的重要性,常常不吃早餐或吃得比較隨意,而這很可能就是胃病反復發(fā)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專家介紹說,早晨,人體內儲存的葡萄糖經過一夜的睡眠后已被消耗殆盡,這時需要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來重新補充、儲存能量。早上不進食,就不能補充夜間喪失的水分和營養(yǎng)素,使血黏度增加,不利于一夜間產生的廢物的排出,不僅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還會增加患結石以及中風、心肌梗塞的危險。
“熱食”才能保護胃氣
中醫(yī)學說的胃氣,其實是廣義的,并不單指胃,還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早晨人體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tài),假如這個時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就會使體內各個系統(tǒng)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暢。天長日久,你就會發(fā)現吸收不到食物的精華,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膚越來越差,或是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
因此,早餐一定要吃一些富含水分和營養(yǎng)的食物,如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牛奶、熱豆花、熱豆?jié){、芝麻糊、山藥粥等,然后再配著吃些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
能夠修復胃黏膜的食物
大麥:中醫(yī)認為大麥有補胃消食、寬胸破積、舒氣止瀉之功效。大麥中的營養(yǎng)素可促進胃腸道潰瘍的愈合。有胃炎的患者不妨適當飲用大麥茶。
猴頭菇:據研究,猴頭菇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和豐富的多糖體,有助于消化,對胃炎、胃癌、食道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的療效令人矚目;同時,猴頭菇還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能,可延緩衰老。
動起來讓胃工作得更好
深呼吸:可以讓機體主動地排除廢物,同時腹肌的收縮和放松對胃部也是一種良好的按摩,能促進胃的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走一走:長期久坐的人,身體活動少,胃腸的活動也會跟著減弱,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部不適。堅持飯后半小時散散步,腹部肌肉的運動對胃腸進行有效的“按摩”,會促進和改善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
吃得太飽傷胃不輕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消化中心主任張聲生說:吃得過飽所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體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較短,每2~3天就需修復一次。如果胃始終處于飽脹狀態(tài),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復的機會,胃大量分泌胃液,會破壞胃黏膜,極易發(fā)生胃穿孔、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因此,要做到吃飯“七八分飽”,每噸飯至少保證進餐20分鐘的時間,因為從吃飯開始經過20分鐘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