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決定,2015年5月1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1%;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25%。雖然央行把這次降息說成是營造“適度中性”的貨幣金融環(huán)境,雖然仍有人認為這并非是中國版QE,但央行半年內已兩次降準、三次降息,中國貨幣政策事實上早已轉向寬松。
客觀看中國經濟環(huán)境,央行必須降息,貨幣政策必須寬松。當前,幾乎所有經濟數(shù)據都不理想。從主要工業(yè)品量價數(shù)據來看,目前經濟尚處探底階段;進出口貿易數(shù)據令人失望;即便地產銷量的好轉也是飄忽不定和不可依賴的,而算上建筑和其他相關產業(yè),房地產市場產值占到中國GDP的五分之一。嚴峻的經濟形勢要求實施寬松貨幣政策以應對。
這種情況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措施,從棚戶改造、優(yōu)惠小微企業(yè)、加快鐵路建設三項促進經濟措施,到一帶一路規(guī)劃、京津冀一體化及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我們只能再度依賴基建投資來維穩(wěn)增長。前三項經濟促進措施總投資已經超過兩億,達到2009年國家4萬億救市的一半以上。當然,這三項經濟促進措施需要各地方各部門配套投資的并不多,不會達到2009年各地各部門配套投資是中央投資的5 7倍左右的水平。然而前三項加上后幾項經濟刺激措施,總投資恐怕要超過4萬億,而且后幾項幾乎都需要各地方各部門成倍的配套投資。有了這許多經濟促進措施,從主觀上看,貨幣政策必須與之相適應,必須是寬松的。
但是,本輪貨幣寬松政策效果有限。
上一輪4萬億救市雖然留下不少后遺癥,但出臺以后半年,中國經濟已有所起色,隨后中國就宣稱,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率先復蘇??墒潜据喗洕龠M措施和配套的貨幣寬松政策從開始至今已有半年多,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不小,目前是否觸底誰也沒有把握。
從貨幣市場看,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連跌一個月,市場流動性充沛,這次降息將使流動性更加充沛。利好股市沒有問題,但是對于中小企業(yè)來說,仍然嫌利息高。中小企業(yè)不活躍,中國經濟仍然不會走出下行通道。
當然,根據中國最新的CPI和PPI數(shù)據,繼續(xù)降息仍然具有空間,并且根據趨勢,中國已經進入降息通道??墒钦l又能保證繼續(xù)寬松貨幣政策,就一定能使中國經濟止跌回升呢?何況,央行一直擔憂過度放水可能固化結構扭曲,推升債務和杠桿水平。
貨幣政策雖然對實體經濟至關重要,但它畢竟只是為實體經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中央認為“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主要還得依靠實體經濟效率提高和實體經濟結構的調整。貨幣政策充其量只能起到一個促進作用。
根據當前中國嚴峻的經濟形勢判斷,繼續(xù)降息的可能性完全存在。然而,貨幣政策對調整中國經濟結構、阻止中國經濟下行,最重要的作用恐怕不在于降息或者降準,而是存貸款利率完全市場化。
本次降息的同時,央行宣布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qū)間上限從此前的1.3倍進一步擴大至1.5倍。這實際上利空銀行。一方面貸款利率降低,另一方面為防止存款大量流失必須上浮存款利率,銀行利差縮小。更嚴重的是,中國龐大銀行系統(tǒng)內的壞賬規(guī)模正與日俱增。銀監(jiān)會日前稱,截至3月31日,中國的不良貸款規(guī)模較年初大幅增長1,400億元人民幣,至9,825億元人民幣,創(chuàng)十余年來最大季度增幅。不良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例為1.3g%,為五年來最高水平。銀行背負如此壓力,將不得不謹慎經營。
目前,中國經濟遇到嚴重問題,經濟活躍度不足,CPI尤其是PPI處于低位,根源基本上是遲遲不能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盤活存量資源和存量流動性。
在貨幣寬松的大環(huán)境下,利率市場化程度越高,銀行就越不會貸款給那些落后、過剩產能,越會向有前途的企業(yè)放款。所以,利率市場化下的貨幣寬松政策,才能對中國經濟轉型、對中國經濟健康持續(xù)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是在一次次人民幣基準利率調整過程中完成的。這一次的調整已經很接近利率市場化了,希望下一次的降息能夠完全放開存款利率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