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貞
1787年春天,17歲的貝多芬(1770-1827)前往維也納,信心滿滿地拜訪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想把自己的作品演奏展示給莫扎特,希望得到莫扎特的賞識和夸贊,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莫扎特接見了貝多芬,并請他彈奏了幾首曲子,但是莫扎特的反應(yīng)卻很冷淡,而貝多芬也明顯地感受到了莫扎特對他的冷淡,自尊心受到傷害,心中十分難受。
于是貝多芬又提出請莫扎特給他一個主題,讓自己即興演奏。莫扎特給了他一個主題。緊接著,美妙的音符從貝多芬的手指間快樂地飛揚(yáng),演奏完畢,四周安靜無聲,貝多芬的即興演奏使莫扎特身邊的幾位朋友贊不絕口,但莫扎特卻不置可否,態(tài)度仍然十分淡漠,只是說:“好了,曲子還算準(zhǔn)確?!必惗喾乙姷貌坏侥氐氖卓?,便禮貌地告別,失望地離開了維也納。
貝多芬走后,莫扎特對在場的朋友脫口而出:“注意!這個孩子日后將讓世界震撼。”朋友們都很疑惑:“你為什么不當(dāng)面夸贊他呢?”莫扎特意味深長地說:“少年人名氣大了,不經(jīng)歷生活的磨礪,往往會驕傲自滿,放棄鉆研,而一旦停滯不前了,再出色的天賦也會消失殆盡。如果貝多芬過早地從我這里得到極高的贊譽(yù),我敢斷言,未來將要損失一位音樂天才?!?/p>
直到幾年后,貝多芬才從別人那里了解了莫扎特的良苦用心,他非常感動,明白像莫扎特這樣的藝術(shù)家才是正直而又為藝術(shù)負(fù)責(zé)的人。所以,他一刻也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熱愛和研究,哪怕是遭遇了耳聾這樣的挫折,最終成了一位偉大的音樂家。
在人際交往中,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在人前說好話,聽好話,殊不知,“冷言”的背后也許更有深意,更能激勵我們,使我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