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艾 劉敏 李常陵
摘 要: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是基本氣象業(yè)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著氣象觀測裝備的運行狀況和觀測數據的質量,關系著整個現代氣象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推進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社會化提出幾點建議,將社會服務企業(yè)作為主體是氣象技術裝備社會化的發(fā)展方向,同時,應從科學規(guī)劃、統(tǒng)籌發(fā)展、定期巡檢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的社會化進程。
關鍵詞:氣象技術裝備;裝備保障技術;社會化;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P41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6.035
氣象技術裝備是專門用于氣象業(yè)務探測工作的,它是由不同的功能部件或單元有機組成的。隨著科技的進步,以人工為主的傳統(tǒng)氣象信息獲取方式已經逐步被以各類氣象技術裝備為主的現代化氣象信息獲取方式所代替,它已經成為了現代化氣象事業(yè)工作的基礎部分。為了滿足人們對日益增加的氣象業(yè)務的需求,適應現代化的氣象建設步伐,對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制訂一套適應新技術裝備保障的管理體系,并提出相關的措施,以保證各設備能夠正常運行,做好裝備的維修維護工作,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
1 岳陽市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現狀
我市是全國最早建立氣象臺站的區(qū)域,位于君山島景區(qū)的核心地帶,周圍交通便利。目前,我市臺站地面氣象觀測人員有8名,均為大專以上學歷,具有較強的測報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其中,1人為工程師,2人為助理工程師,人均年齡不足26歲,是一支高素質、年輕化、專業(yè)化的氣象隊伍。臺站內主要的氣象觀測設備有1套人工觀測設備、閃電定位儀、GPS和全要素自動氣象站等,它們主要負責觀測云、能見度、氣壓、氣溫、相對濕度、風向風速、蒸發(fā)、凍土和酸雨等多種任務。其中,對云、能見度、實時降水和天氣情況采用人工觀測方式,其他觀測項目采用人工和自動站對比的觀測方式。同時,該設備還擔任著重要天氣報、氣候月報、航空天氣報和危險天氣報等氣象發(fā)報任務。
我市氣象臺站具有基本的氣象觀測技術裝備和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隊伍,但是,在現代化氣象建設的過程中,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總體上還處于滯后狀態(tài)。因此,有必要開展技術裝備保障工作,進一步促進氣象現代化建設。
2 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
2.1 全國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實行情況
目前,大部分地區(qū)已經將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完全社會化,尤其是自動站維護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發(fā)展,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觀測質量。技術裝備保障工作按照保障主體可劃分為社會服務企業(yè)、裝備生產廠家和以部門內科技服務為單位的3種主體模式。岳陽市服務模式主要是以社會服務企業(yè)、裝備生產廠家為裝備主體的省份,技術裝備保障成本因地區(qū)不同和保障承諾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一般情況下,由裝備保障主體承擔自動站的日常維護工作,保障經費主要來源于部門下達的業(yè)務維持經費。以氣象裝備技術保障社會化的身份來分析保障成效,其主要存在保障主體反應及時性差、費用高、技術水平低和監(jiān)管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服務工作整體還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
2.2 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隨著全市氣象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氣象裝備種類和功能呈現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呈現出了規(guī)模大、細節(jié)多和任務重等特點。這樣,就使得部分區(qū)域自動站技術裝備保障工作在經費維持、技術能力和臺站管理運行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顯,具體表現為當前的技術裝備保障工作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化氣象建設的發(fā)展。因此,必須要轉變發(fā)展模式,探索新的運行裝備保障機制和較為全面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部分執(zhí)政權力等建立較為完善的氣象技術裝備保障體系,彌補當前氣象技術裝備保障體系存在的技術力量薄弱、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在設備運行管理逐步穩(wěn)定的情況下,建立一支強勁的技術保障隊伍,提高氣象裝備技術保障能力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區(qū)域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服務工作將成為日后氣象事業(yè)發(fā)展的重點和必然趨勢。從目前我市各區(qū)域氣象局的需求和建設資金能力來看,基本具備了改善目前狀況的條件,這大大增加了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岳陽市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社會化存在以下5大問題:①技術保障管理缺乏市級技術保障體系建設的總體規(guī)劃,削弱了下屬實施具體技術保障的職能;②技術保障體系不健全,沒有形成有效的市、縣級統(tǒng)一有機整體,保障工作與氣象現代化業(yè)務建設明顯脫節(jié);③在氣象技術裝備保障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技術保障、技術手段和檢測辦法等方面的建設相對滯后;④技術人才保障匱乏,不能滿足新業(yè)務體制對技術保障服務工作的需求;⑤在技術裝備建設的過程中,投入的資金不足,不能滿足建設的需要。
4 推進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社會化思考
4.1 發(fā)揮“三種”服務模式各自的優(yōu)勢
現代化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社會化服務從高到低可劃分為社會服務企業(yè)、裝備生產廠家和以部門內科技服務為主體的社會化保障。技術裝備保障社會化即是充分利用部門外各種人力、物力、技術、管理、資金、設備等社會資源實現對氣象技術裝備的保障。在這“三種”社會化保障模式中,社會服務企業(yè)的保障模式則充分利用了資金、設備、技術、人力和管理等各方面的社會資源,屬于最大程度地利用社會資源的模式,有利于推進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的社會化進程;裝備生產廠家是氣象社會售后服務職責的延續(xù)部分,它主要利用部門外的技術和人力資源,但是,這種模式不利于提高社會資源的整體效益;部門內科技服務保障是利用社會資金和資源調整氣象部門內部裝備的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