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霞
作為一部歷史小說,《湘妃怨》用最大的可能性,詳實的文獻資料,盡可能地還原了歷史的進程。通讀全文,你會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古典氣息始終縈繞,絲毫沒有因為缺少華麗的描寫而淡薄。這是很有趣的事情,作者沒有刻意營造,卻在結構、情節(jié)、語言的安排上一點一滴彰顯了出來。這不是我等俗人背上兩篇古文,念上兩句詩詞就能“作”出來的,它需要無意識地熏陶,一點一點從內(nèi)而外。是“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p>
《湘妃怨》小說,在很大的程度上演繹了古典的美學。這樣的美學不是每日在電視節(jié)目上蹦蹦跳跳的光鮮靚麗,不是快節(jié)奏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段子,不是眼大無神臉尖如錐的所謂美人。它是一種在浮躁的社會里佩香草握長劍的美,是以仁德懷抱天下的美,是在愛情中“尾生抱柱”般固執(zhí)的美。這樣的美,在今天是極度稀缺的。古時候,用三個月等待一封書信,因為一個諾言而終身守候,輕身千里報知己,面唾權貴,窮途當哭,撫琴赴死……都是常態(tài)。在而今,卻被歌頌成了神話,笑話,或者說瞎話了。我們過于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忘記了用心去體會淡而悠長的美。
雖然這是一本“不合時宜”的小說,但卻也不得不承認,它的“沉”。從神話中抽出的美麗動人的故事,其本身帶有純潔性,它最真實地將厚重的文化底蘊放到舉重若輕的敘事中,由淺蘊深,在一個簡單的故事里,總要告訴人點什么——毫無疑問,這也是好的小說的標準之一。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