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有幸基本走完了中國境內(nèi)的南北兩條絲綢之路。上世紀的九十年代,我在西北工作,斷斷續(xù)續(xù)的幾年間,從西安到蘭州,穿越河西走廊,多次進入塔克拉瑪干探訪古城,最后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到達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當我越過烏鞘嶺,進入富有傳奇色彩的河西走廊時,目睹一座座荒廢于茫茫戈壁中的古城,簡直難以想象漢唐盛世北方絲綢之路上的繁華,更不用說那些掩埋于黃沙之下的樓蘭、精絕古國了。到底是自然的變遷,還是人為的損毀,難以翻開厚重的歷史書卷去探尋真相。斷垣殘壁講述著昔日的輝煌,歷史的積淀只剩下“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的故事,當那一瞬的月光掠過漠域中再不見狼煙的烽燧,我仿佛看見了漢武唐宗的偉烈豐功!
如果不討論絲綢之路的復興,僅就古道來說,北方絲綢之路早已消失在歷史與自然的深處。戰(zhàn)爭殺戮,氣候變遷,到了宋元以后,這條道路不再見諸于史冊。人們將目光轉(zhuǎn)向大海,開拓了海上絲綢之路,但隨著明朝后期的閉關(guān)鎖國,這條道路也很快消亡。只有隱匿于西南崇山峻嶺間的南方絲綢之路,從它的誕生直到結(jié)束,雖然它不像另外兩條絲路那樣顯赫,沒有張騫、鄭和那樣的豐功偉績,但它出現(xiàn)之早,結(jié)束之晚,從戰(zhàn)國時期直到20世紀的上半葉,兩千多年來從未停息,遠遠超過了另外兩條絲路。
當我們在策劃“南方絲綢之路”專題的時候,我的眼前總浮現(xiàn)著荒無人煙的沙漠中那座孤零零的佛塔——那座樓蘭古城中的佛塔,蒼涼而又悲壯。在北方絲路上的樓蘭古國消失的同時,南詔古國在南方絲路上崛起,修建了著名的崇圣寺三塔。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來自于南亞各國的客商與中國各民族一起在三塔旁聚集,一街趕千年,千年趕一街,“三月街”的盛會直到網(wǎng)絡時代仍然沒有被“阿里巴巴”取代。
當我沿著南方絲路行走的時候,感受到的是一種生命蓬勃的氣息,即便是關(guān)樓坍塌,道路變遷,但依著這條古道生存的人們卻始終未變。也許從商人變?yōu)榱宿r(nóng)民,也許從趕馬人變成了駕駛員,不變的是他們?nèi)匀簧钤诠诺赖膬蓚?cè)。對他們來說,古道依然活著,即便它已成為歷史,那也只是一段脫水的歷史。一旦遇到濕潤的目光,有血性的心靈,它便又重新活了起來,連同所有那些枝枝蔓蔓的,毛絨絨的細節(jié)。在這些細節(jié)里,遺留在南方絲路旁的老街古鎮(zhèn)里的蒼涼建筑,還述說著一個個家族曾經(jīng)的光榮與夢想;還有那條鋪著青石板,寬五尺的道路,仍在承載著山里人的希望。金沙江、北盤江、瀾滄江、怒江……流走的是江水,流不走的是山巒,就像馬幫消失以后的古道,只是在心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