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擇
崇仁麻雞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
● 張 擇
日前,從農業(yè)部印發(fā)的《全國地域特色農產品普查備案名錄》獲悉,崇仁麻雞、毛栗、竹筍、紅薯、茶油、果蔗、靈芝等7個農產品被列入其中。經過多方審核與批準,崇仁麻雞還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認證,這是崇仁麻雞繼“中國麻雞之鄉(xiāng)”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之后獲得的又一殊榮。
崇仁縣地處贛撫中原南緣,“七山半水兩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日照長,年平均氣溫17.5℃,年平均降雨量1759.7mm;土質以紅壤質構成,地皮淺薄,在境內山丘崗谷平原相隔分布;以生產糧食為主,經濟作物有花生、芝麻、豆類、甘蔗等基礎雜糧,豆麥、餅類等農副產品豐富,還有瓜果和蔬菜、青菜及各種花卉類等,這些為崇仁麻雞的形成、生存、繁衍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是崇仁麻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崇仁廣大農戶祖祖輩輩都非常喜愛飼養(yǎng)崇仁麻雞,長期以來,在生態(tài)條件自然選擇下,世代衍生形成了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征,如體型小、體重輕、全身羽毛緊湊、翼羽尾羽發(fā)達。除自然條件外,社會基礎也是其獨特品種形成的主要因素,當地群眾素有養(yǎng)雞的愛好和自然習慣,養(yǎng)雞是廣大農民繼承祖業(yè)和傳統的家庭副業(yè)之一,除食用外,還可出售,解決家庭油、鹽、醬、醋等的開支。養(yǎng)雞與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也是崇仁麻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社會條件,當地群眾長期以來采用放牧飼養(yǎng)方式,白天啄食于田間留下來的谷料、小蟲、青菜等,晚間補充少許糠、谷料等,在長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飼養(yǎng)下,形成了崇仁麻雞體小、敏捷、覓食力強等特點。同時,崇仁麻雞亦因飼養(yǎng)成活率高、耐粗飼、抗病力強、產蛋率高、屠宰率高、蛋重殼厚,深受群眾所喜歡。故有“麻雞麻三千,黑雞黑八百,白雞生蛋不夠吃”之俗語流傳于民間。
崇仁麻雞成熟早(平均開產日齡155-160天),體重輕(1.2-1.3kg),蛋的品質好(哈氏單位為86.2,超過美國AA級標準),成雞骨骼纖細,可食部分高達55%,肉嫩味美,營養(yǎng)豐富,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VE、尼克酸及組氨酸含量較高,膽固醇含量低微(每100g可食部分僅含51mg,大大低于全國117mg的平均水平)。從遺傳角度來看,崇仁麻雞具有中國最寶貴的矮小型基因庫這一珍貴特點,被國家中科院遺傳研究所認定,崇仁麻雞是中國最寶貴的矮小型基因庫。
崇仁麻雞肉嫩味鮮、清沌滋補,適合老中少各齡人食用,崇仁麻雞肉蛋產品對人體長精益氣、健體養(yǎng)顏有獨特功效,有利于血漿膽固醇的降低及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對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顯著的療化作用,是兒童生長發(fā)育、老人延年益壽、產婦虛弱、缺奶的良好滋補珍品。
崇仁麻雞是全國十大名雞之一。自2002年起,崇仁麻雞產業(yè)就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扶持開發(fā)的農業(yè)產業(yè)。近年來,該縣采取“政策優(yōu)惠、因勢利導、扶持發(fā)展”措施,從品質提升、市場拓展和培植壯大加工龍頭企業(yè)等方面入手,把小麻雞辦成了大產業(yè)。全縣現有麻雞生產龍頭企業(yè)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yè)3家,各類麻雞生產專業(yè)合作社18家,登記入社社員達1740戶。開發(fā)生產的麻雞產品有“麻雞塊”、“麻雞醬”、“五香麻雞”、“麻雞酒”等多個系列,其中2個產品被認定為“綠色食品”,5個產品為“無公害產品”。全縣麻雞常年飼養(yǎng)量在7000萬羽以上,在上海、福建、廣東、湖北、湖南等20多個省市建立了150多個麻雞銷售網點。去年,全縣麻雞出籠7360萬羽,加工轉化1500萬羽,實現產值18.4億元,麻雞產業(yè)真正成為該縣富民強縣的“金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