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龍
摘 要:本文論述了秋白菜栽培的兩種形式、因品種和栽培目的不同的不同選種,播種及播種后的管理。
關鍵詞:白菜;栽培;育苗;間苗
1 輪作倒茬與整地
大白菜的栽培有兩種形式,一是糧菜兼作區(qū)專門留有生產大白菜的土地,上半年休閑,只在秋天種一茬大白菜,叫曬茬地,另一種是上茬種春菜,秋季復種大白菜,叫復種地。曬茬地要選擇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因曬茬地經過半年多休閑后,再種大白菜、水肥充足,病蟲草較輕,有利于高產。復種地選蔥、蒜、瓜類、早馬鈴薯等茬口,對復種地一定要增施有機肥后再播種。整地質量對白菜的生長有直接影響,翻耕促進土壤風化,提高土壤活力,一般翻深要達到25~30 cm。曬茬地是在前一年的秋天翻地,春天雜草全部出苗后再施肥,起垅,這樣可滅草和整地并為一次作業(yè)完成。復種地塊在前茬收獲后,由于土質疏松,保水性差,起垅后應及時壓磙子。
2 栽培季節(jié)與品種
大白菜的播種時期因品種和栽培目的不同而不同,對不貯存的品種都選用早熟和早播種,可以7月初播種。用于冬貯和腌漬的大白菜大都用晚熟品種,可以正常播種。
3 播種及播種后的管理
大白菜的播種根據前作收獲期不同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式。
3.1 直播
直播的方式有條播和穴播兩種,條播是在垅面中央或平畦的頂定位置上劃一淺溝,深0.6~1.0 cm,將種子均勻播在溝內,用細土蓋平,穴播是按預定的株行距,用鋤頭劃一直徑15~20 cm,深1~1.5 cm,將種子播在穴內,用細土平穴,并輕輕鎮(zhèn)壓如土壤墑情合適,覆土適中,3 d子葉可展平,要及時防治苗期蟲害(跳甲蚜蟲)還要及時檢查,對缺苗斷埯的要及時補種,對補種后的苗,要特殊補一次水、肥,以達到苗齊苗全,苗勻苗壯不出三類苗。
3.2 育苗移栽:苗床選在土質肥沃,排水良好及靠近水源的地方,畝用苗床面積為20~35 m2,每30 m2苗床施農肥50~75 kg,尿素1~1.5 kg,二銨0.5~1.0 kg,草木灰2~3 kg,與床土要混拌均勻,耙平,耙細。
育苗的播期一般比直播早3~5 d,每35 m2苗床用種100~125 g,采用條播為好,播前將床面鎮(zhèn)壓,再開溝播種,育苗用的種子可干籽播種。
播種后至出苗前一般不澆水,出苗期不遇高溫天氣,需在出苗后小水勤澆或噴霧灌溉以降低表土溫度。
出苗后需防跳鉀、蚜蟲,幼苗出土后3 d,進行第一次間苗,每3~4 cm留一棵,3~4片真葉時二次間苗,株距10~12 cm,幼苗期適當澆水防止徒長。
播種后15~25 d,包括基生葉在內3~8片葉期間可定植。苗齡大的葉面積大,蒸發(fā)量也大,根系破壞的程度大,緩苗天數多。苗齡小的就可縮短緩苗時間,對產量影響也小。
4 間苗與中耕
及時間苗、定苗是實現苗齊、苗全、苗壯的重要措施。間苗要掌握“早間苗,晚定苗”,提倡三次定苗,一是拉十字期,每埯留5~6株,二是真葉長到4~6片葉時,每埯留2~3株,三是到幼苗長有6~8片葉時,間成單株即定苗。
間苗和中耕是穿插進行的,也是三鏟三趟,鏟趟的標準是“淺、深、淺”。
5 灌溉排水與施肥
5.1 播前底水,由于播種時正值高溫酷署季節(jié),水分蒸發(fā)量大,土壤水分稍有不足難以保證出苗,所以都應打好底水再播種。
5.2 苗期澆水,要注意小水勤澆,切忌大水灌,應單溝澆或隔溝澆為好。
5.3 蓮座期以后,進入生長旺盛需水量顯著增加,一般灌1~2次,應掌握“見干、見濕”,有利于根系發(fā)育。
5.4 結球期是大白菜生長時間最長,生長量最大,需水量最多的時期,此期灌水要掌握“前促后控”的原則,到收獲前10~15 d的結球后期要停止灌水。
大白菜的施肥分為基肥和追肥:基肥以腐熟的人糞、雞糞和廄肥或堆肥等混合肥料最好,為使幼苗出土后健壯生長,應有機肥與化肥結合施用,施用基肥每畝用有機肥5000 kg以上,混用二銨畝施20~25 kg。追肥在定苗時追一次,畝用尿素10~15 kg,進入蓮座期畝追尿素15~20 kg,二銨10~15 kg混合使用,施肥時要結合灌水進行,同時要增加葉面追肥,用于根外追肥的種類很多可任選一種進行使用。
6 收獲
當大白菜葉球長成以后,連續(xù)幾天氣溫降至-3℃~-4℃時,就停止生長了,即到了收獲期,不能收獲過早或過晚,收獲過早影響產量,過晚受凍害,同樣也影響品質不耐貯存,可根據市場需求隨時收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