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經球
摘 要 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是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新一代人才的基本能力。其中“學會共同生活”就是指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能與他人合作,分享合作成果?!?~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都對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但是,當今獨生子女的特殊性導致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強,不愿主動與同伴合作,缺乏合作樂趣的體驗;我園在開展幼兒“合作能力”課題的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富有成效的特色做法。
關鍵詞 學習合作方法 提高合作能力 體驗合作快樂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66
Learn to Cooperate and Grow Happily
——Fostering Children's Ability to Cooperate in Dayly Activities
YAN Jingqiu
(Fujian Changting Datong Central Kindergarten, Longyan, Fujian 366300)
Abstract 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do,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learn the basic ability to survive the 21st century,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alent. The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refers to children in life and learning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and share the fruits of cooperation. "3-6 years old children to learn and develop guidelines" and "Direction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have the ability to develop children to foster co-presented the corresponding requirements, however, the only child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today's children lead a strong sense of self-centered, unwilling active cooperation with peers, lack of cooperation fun experience; Our kindergarten research on the Kids' "cooperativ ability" subject, the formation of their own productive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learning cooperatie methods; improve cooperative ability; experience cooperatice learning
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是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新一代人才的基本能力,其中“學會共同生活”就是指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能與他人合作,分享合作成果?!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都指出:要“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比欢?,我們經常看到小朋友爭搶自己喜歡的玩具,獨自游戲,不與同伴交流。有些小朋友在活動中也有合作的愿望,但不知該怎樣與同伴交流,缺乏基本的合作方法和技能。為了幫助幼兒學會合作,感受合作的快樂,依據《綱要》和《指南》精神,我園開展了“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的探索研究。通過研究,提高了幼兒的合作能力,探索出了一套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1 營造氛圍,引發(fā)合作,共同發(fā)展
我們在每層樓都留了一面供幼兒合作涂鴉的墻,設立了與同伴分享的自帶玩具區(qū),把幼兒合作的精彩鏡頭張貼在墻上,為幼兒的合作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合作氛圍。在區(qū)域活動中投放需要幼兒合作的材料來引發(fā)幼兒合作行為。在科學區(qū),提供需要幼兒合作探究的材料,讓幼兒與同伴一起商量,共同探究。如中班科學活動“降落傘”,投放紐扣、花片、螺母、鑰匙扣等懸掛物及大小不同的塑料袋當傘面,讓孩子自選喜歡的懸掛物和傘面制作降落傘,做好后,找一個降落傘懸掛物不同的同伴試試在同一高度誰的降落傘落得快,并比比誰的懸掛物重,感知一樣大的傘面懸掛物重的落得快;再找個懸掛物一樣,傘面不一樣大的同伴試試在同一高度誰的降落傘落得快,感知懸掛物一樣重的降落傘傘面小的落得快。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多了合作探究的機會,使合作成了一種需要,一種必然。
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創(chuàng)設活動場景,為幼兒提供需要多人參與進行的合作完成的游戲。通過合作,孩子們知道了要共同完成一個目標,就要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努力的道理。如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需要自己商量角色,布置場景,制定規(guī)則,再開始游戲,這樣,孩子們才能更好地合作游戲。
2 組織活動,提供機會,提高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精心地設計活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1)在創(chuàng)造性游戲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合作機會。在結構游戲、角色游戲、表演游戲中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游戲主題,自主選擇游戲玩伴,協(xié)商分配游戲的角色,布置游戲場景,遇到困難共同想辦法解決,游戲后共同整理游戲材料,讓孩子之間的交往有一個和諧的氛圍。孩子們在活動中產生矛盾,解決矛盾,最終達到合作的目的。
(2)在區(qū)域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合作機會。我們根據各活動區(qū)的特點,提出具體的要求,在不同的區(qū)域活動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合作的重要,自發(fā)地與同伴合作,從而潛移默化地形成合作的意識。如在“操作區(qū)”要求幼兒能自主選擇操作材料,自主選擇合作伙伴,遇到問題能想辦法解決,游戲后共同整理玩具材料;在“美工區(qū)”,要求能與小伙伴合用材料,共同完成作品,讓幼兒真正體驗合作的愉悅,分享成功的快樂;在“建構區(qū)”,引導幼兒協(xié)商搭建的主題和方案,知道分工合作,與同伴共同搭建,遇到困難時會跟同伴討論,協(xié)商解決,或請求老師的幫助和指導等。
(3)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提供合作機會。為促進幼兒合作習慣的養(yǎng)成,日常生活中我們精心設計,認真組織,緊緊抓住冬季洗手時互卷袖子、戶外活動時一起搬球筐玩具箱、午膳時吃得快的幼兒喂吃得慢的、和老師一起收拾整理活動室、起床時互疊被子,為幼兒提供學習和實踐合作的機會。
(4)在領域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合作機會。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著很多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的機會。如:科學活動中,讓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體育活動中,我們有意識地進行一些小組游戲,如“二人三足”游戲及各種接力比賽;音樂活動中的歌舞、節(jié)奏樂,繪畫活動中的“連環(huán)畫”、“分享樹”等這些教學內容都很好地結合了合作的目標,讓幼兒在合作中完成任務。
3 學習方法,提高技能、體驗快樂
許多幼兒在活動中不知道怎樣跟同伴交流合作,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幼兒學習合作的方法,指導他們與同伴合作。
3.1 提出要求,學習正確合作的方法
(1)讓幼兒學習用語言進行交流。老師在日常活動中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氛圍,鼓勵幼兒能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用語言解決同伴間的矛盾。有任務和要求時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并展開討論,使彼此建立起更深入廣泛的聯(lián)系,加深印象,增加雙方的信任和好感,以便于更好地合作。
(2)讓幼兒學會分享,學會協(xié)調沖突。日常活動中鼓勵幼兒與同伴交往,把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幼兒。鼓勵幼兒一起玩喜歡的玩具,學習分享快樂。引導幼兒參與團體合作的游戲,感受合作的樂趣;平時多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學習欣賞他人和尊重他人。同一組幼兒若出現(xiàn)爭搶情況,不鼓勵幼兒告狀,讓幼兒自己協(xié)商解決矛盾,同時教育幼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懂得欣賞、理解、寬容和互助。
3.2 制定各種規(guī)則,規(guī)范合作行為
我們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圍繞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的目標,各班在不同的活動中制定了培養(yǎng)幼兒合作行為的相應規(guī)則。如在區(qū)域活動中制定了 “三要” “三不”的規(guī)則。 “三要”即要講禮貌,要與同伴商量,要互相謙讓;“三不” 即不影響他人,不亂竄,不爭搶獨霸玩具,從而規(guī)范幼兒的行為。
4 利用資源,家園共育,實現(xiàn)同步
我園把研究課題通過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欄、家長問卷調查等方式向家長進行宣傳。老師通過家訪,讓家長了解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的具體目標,教師的具體做法,及孩子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讓家長有針對性地配合教師進行教育。我們設計“關于幼兒合作意識和能力的調查問卷”及“關于家長合作意識的調查問卷”,通過前期、中期、后期的調查問卷,了解各階段孩子和家長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及時調整教育手段和行為,實現(xiàn)家園共育的目標。
5 多元評價,提升經驗,鞏固行為
在活動過程中,當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能較好地與同伴合作游戲或學習時,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幼兒的合作行為轉化為良好的合作習慣。
5.1 鼓勵合作行為,養(yǎng)成合作習慣
當幼兒在活動中主動與同伴交流或分享時,或與同伴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用贊許的目光、肯定的語言等方式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而對缺乏合作意識,不懂與同伴合作的幼兒,就針對具體情況,提出具體的建議,如:“大家都想當廠長,沒有工人,怎么辦?”“告訴同伴,我想跟你一起玩,好嗎”,在教師積極的鼓勵和引導下,幼兒的合作行為逐漸形成。
5.2 賞識合作行為,體驗合作快樂
賞識是指給人表揚或贊揚,以調動人的積極性。當老師看到幼兒正與同伴友好地游戲玩耍,或商量,或討論,或建議,或分享,或求助,或幫助別人時,就要及時地賞識孩子的行為,讓孩子分享合作的經驗,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從而激發(fā)他們再次合作的動機,讓幼兒在以后的活動中自覺主動地與同伴合作。
6 總結方法,以點帶面,全面推廣
經過實踐研究,我們探索出了一套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的方法:(1)談話討論法:活動前圍繞主題展開討論,使幼兒在討論的基礎上對本次活動進行協(xié)商、分工、合作,再進行操作。(2)觀察引導法?;顒又校處熡心康牡剡M行觀察,并根據觀察到的情況適時適度地引導幼兒產生合作行為,并在實踐中提高合作能力。(3)榜樣激勵法。教師在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評價時,通過樹立“榜樣”,激勵幼兒互相學習,分享合作的快樂,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4)設置障礙法。在準備材料上或組織活動時,給幼兒不斷制造困難,讓幼兒積極探索,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氨啤庇變号c同伴合作,從而提高幼兒的合作水平。(5)對比法?;顒訒r,教師讓幼兒跟別的小朋友比一比,跟別人合作完成速度快、開心,還是獨自完成更快更開心?(6)小組游戲法: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協(xié)商分工并進行操作,操作完后互相交流討論操作結果。(7)成果展示法:在幼兒活動后,展示幼兒的作品,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fā)下次合作的愿望。
當然,我們知道發(fā)展幼兒的社會性行為不是一個活動或是一篇總結就能完成的,幼兒的合作能力不是教師能教會的,而是實踐中慢慢積累形成的,因此我們要抓住一日活動中的教育契機,堅持培養(yǎng)。
正如陳鶴琴先生倡導的“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一日活動中,處處存在教育契機,作為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兒童的教育”,激活幼兒的靈動,促進幼兒的主體性、自主性、合作性的不斷生成和發(fā)展。為培養(yǎng)“健康、自信、合作、全面發(fā)展”的幼兒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