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聞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這一天人們都要合家團聚吃元宵。“元宵”,據說出現于宋末元初,因人們習慣在元宵之夜吃它而得名。因為正月十五是新年中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天上一輪圓月朗照,人間則聚食形如滿月的元宵,實在有極微妙的對應關系?!靶窃庐斂杖f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表達了人們合家團圓幸福的心情。
北宋以前的元宵是實心無餡的,下在燒開的水中,配以白糖、蜜棗、桂花、桂圓等物。南宋時開始有了中間包糖的“乳糖圓子”,是較早的有餡元宵。其后,元宵餡又有甜咸之分。甜餡一般用白糖、紅糖、桂花、果仁、芝麻等制作;咸餡多為葷餡,單包肉或肉蔬合包。元宵大多以水煮食,但也有油炸食用的,《盧氏雜說》里的“油炸塠子”就是油炸元宵。今天,我國各地的元宵吃法更加豐富,元宵餡的用法也更加多彩了?,F向大家介紹幾款既美味,又有保健養(yǎng)生功能元宵的制作方法,供大家選用。
山楂元宵:鮮山楂250克,糯米粉500克,面粉、核桃仁、芝麻、紅絲各50克,桂花鹵10克,白糖100克,麻油、精制植物油各適量。
先將山楂洗凈,煮爛,晾涼后去皮、核,制作成山楂泥;再與白糖、面粉混合,加入研碎的核桃仁和其他配料,再加植物油攪拌均勻,裝入木模框中,壓平、脫模后,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取平底容器,倒入糯米粉,鋪好后用漏勺盛餡蘸上水,倒入糯米粉中,滾動數次,取出后蘸水再滾動,連續(xù)多次即成元宵,按照常法煮熟食用。
此款元宵具有開胃消食,活血化瘀,降脂減肥的功效。適用于單純性肥胖癥、高脂血癥、脂肪肝、動脈硬化癥、高血壓等病癥。
蜜橘元宵:無核蜜橘250克,帶餡心小元宵200克,白糖30克,糖桂花適量。
先將無核蜜橘洗凈,剝皮,撕去筋絡,掰成瓣,每瓣再切成兩塊,然后放入碗中;鍋上火,加入清水燒沸,放入元宵,用手勺稍推幾下,待元宵熟軟、浮在湯面上時,再加入白糖、橘子肉、桂花,用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將鍋離火,倒入湯碗即成。當點心食用,量隨意。
此款元宵具有理氣健脾的功效。適用于慢性氣管炎、慢性胃炎等病癥。
橙子元宵:鮮橙子250克,江米面200克,白糖150克,棗泥、糖桂花鹵各少許。
先將江米粉放入盆中,倒入適量清水,和好后揉勻,摘成小塊,分別按扁,包入棗泥,制成元宵;再將橙子洗凈,去皮后切成小塊;最后將鍋放火上,倒入適量清水燒沸,放入元宵,用小火燒至元宵漂在水面時,再加入白糖、桂花鹵燒沸,起鍋盛入碗中,撒上橙子果塊即成。
此款元宵具有補氣健脾、開胃助食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脘腹脹悶及津傷口渴者食用。無病者食之,可起到補益強壯的作用,為補益強壯養(yǎng)生食品。
山藥元宵:山藥150克,白糖90克,糯米500克,胡椒粉少許。
先將山藥洗凈,剁末,放入碗內;再將碗放入盛水的鍋內蒸熟,然后取出,加白糖、胡椒粉少許攪勻成餡備用;最后再將糯米用冷水浸泡3個小時后,磨成水磨糯米粉,用水和好糯米粉揉成面團,摘成元宵坯子,放山藥餡,包成元宵,下沸水中煮熟即成。
此款元宵具有補脾益腎的功效,對脾虛食少、腎精虧損、遺尿、慢性腸炎、腹瀉等癥食之有效。
肉麩元宵:小麥麩100克,豬肉250克,糯米粉250克,蔥、姜、鹽、味精各適量。
先將糯米淘凈,用清水浸泡1~2天后,用小磨磨成面漿,放入潔凈白布袋內,濾去水分,曬干,制成糯米粉備用;再將小麥麩放入鍋內炒成黃色,取出晾涼,把豬肉剁成肉末,蔥切成蔥花,姜切成細顆粒;小麥麩、豬肉末、蔥、姜,放入盆內,加鹽、味精、清水適量,拌成肉餡備用;然后將干糯米粉加清水適量,揉成面團,再分成若干小面團,當中放肉餡,搓成元宵;最后把鍋內放清水,用武火燒沸后,放入元宵,再燒沸后,轉用文火煮8~10分鐘,至元宵浮起,熟透即成。每日2次,作早午餐食用。
此款元宵具有止汗的功效。主治虛汗、自汗、盜汗等癥。
人參元宵:人參30克,雞油30克,玫瑰蜜15克,櫻桃蜜15克,白糖150克,面粉15克,水磨糯米粉500克,黑芝麻30克。
先將人參加水潤軟,切片,放入鍋內用文火烘脆,研成細粉;面粉放入鍋內用文火炒黃,黑芝麻炒香后搗碎待用;再將玫瑰蜜、櫻桃蜜用搟面杖在桌子上壓成泥狀,加白糖、雞油、人參粉拌勻,再加炒面粉揉至滋潤成餡備用;然后加水適量,糯米粉揉成滋潤的粉團,搓成長條,分摘成元宵坯子(約12克一個),捏成小酒杯形,包上餡心,作成元宵;最后把鍋內放清水,燒沸時,將元宵下鍋,用文火煮至元宵浮在水面約2~3分鐘即成。
此款元宵具有補中益氣,安神強心作用。適應于治療脾虛泄瀉、心悸自汗、倦怠乏力等癥。
肉蓯蓉元宵:肉蓯蓉40克,巴戟天50克,山藥60克,元宵200克,食鹽、姜、蔥、味精適量。
先將以上3味中藥水煎去渣留汁;再用藥汁煮元宵,熟透后加食鹽、姜、蔥及味精調味即成。
此款元宵含蛋白質、氨基酸、多種維生素、淀粉、粗纖維、鐵、鈣、磷、樹脂、生物堿等。具有滋腎壯陽的功效。 【編輯: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