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榮 (內蒙古赤峰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 年9 月~2013 年12 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錯畸形患者60 例。納入標準:符合錯畸形的診斷標準,年齡20 ~80 歲;前牙或后牙有程度不等的牙周炎;無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排除髓腔寬大、嚴重錯位患者;排除深覆者咬合過緊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齡最小21 歲,最大78 歲,平均(45.30±2.09)歲。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都采用二次正畸,首先進行基礎疾病的治療,完全去除牙齒代償,整齊排列上、下牙列,矯正上下頜牙弓寬度,拔除殘根。采用上頜LefortI 型截骨術與下頜頦成形術,術后積極精細調整咬合關系。
1.3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的預后情況與外形情況,同時在手術前后采用X-ray 側位片進行頭影測量分析,取其平均值,檢測的指標包括SNA,SNB,ANB,U1-SNP 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測量數據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P <0.05 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完成手術,牙齒排列整齊,咬合功能良好。經過觀察,術后患者的SNA 與ANB 值與術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而SNB 和U1-SNP 值在手術前后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錯畸形正畸前后X 線測量指標對比
表1 錯畸形正畸前后X 線測量指標對比
指標 手術前 手術后 P值SNA 84.98±3.91 80.63±4.01 <0.05 SNB 75.38±4.92 76.43±4.12 >0.05 ANB 9.13±1.33 4.73±1.28 <0.05 U1-SNP 105.39±10.88 101.40±11.12 >0.05
[1] 趙 迪,曹 軍,李小燕,等.骨性二類錯牙合患者上、下頜骨矢狀結構病因機制分析[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7,23(1):111.
[2] 馮海蘭,徐 軍.口腔修復學[M].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3:55-76.
[3] 段銀忠.口腔正畸學[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460-461.
[4] 許虹婉,邢蘭梅,程英才.前牙反伴個別缺失正畸修復治療[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22(10):609.
[5] 許 皓,李洪發(fā),王 偉.Forsus 矯治已過生長發(fā)育期下頜后縮的顏面美學變化[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15(2):78.
[6] 張海燕,張清彬,柳邦友,等.外科矯治男性上頜前突術后面部軟組織側貌改變的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1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