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古籍中的文字都是豎著寫的,這究竟是古人故意為之,還是不得已而為之呢?
眾所周知,在紙被發(fā)明之前,古人通常把字寫在竹簡(窄長的竹片、木片)上,然后用繩線串成冊?!皟浴弊直旧砭褪侵窈喌南笮巫帧T诖蜷_這樣的卷冊時,人們習慣于右手執(zhí)端,左手展開,因而書寫時自然就自上而下,從右向左了。而且,從漢字的特點來看,豎式書寫比橫式書寫更方便,更便于筆勢的連貫。古人一般是左手持簡,右手寫字,寫好后自然由左手放下,既然是由左手排列的,向左排開大概比較順。
此外,漢字書寫的先上后下、先右后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人認為:“君為上,臣為下;右為大,左為小?!?/p>
(選自《很冷很冷的冷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