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強
【摘要】課堂教學是由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的。教學細節(jié)是透視教學理念的放大鏡!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生成精彩的課堂,還需要我們注重細節(jié)預設,善于捕捉精彩細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閱讀課堂引向縱深,邂逅不曾預約的精彩。
【關鍵詞】語文教學;細節(jié);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教學是由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的。而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又是由一些教學細節(jié)組成的,正如汪中求所著《細節(jié)決定成敗》一書中所說的“一定要注重細節(jié),把小事做細”。如何關注教學細節(jié),提高課堂效率?
一、預設精致細節(jié),確保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暢通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學校工作了33年的歷史教師,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觀摩課,鄰校的一位教師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堂課?”那位教師回答說:“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一語道出了教師重要的教育行為之一——精心的課前預設。
(一)全面了解學生
一般來說,了解學生有兩種方式,即集中了解和分散了解;有五種途徑,即摸底測驗、進行試卷分析、及時批閱作業(yè)、比較發(fā)展變化和平時的觀察談心。前三種側重于了解智商,后一種側重于了解情商。實踐表明,智商和情商二者比較,情商要重于智商,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變化,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作出恰當?shù)呐袛唷?/p>
(二)潛心研究教材
在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師生的經(jīng)驗,要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推動課程內容持續(xù)地生成和轉化。除了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引領學生到現(xiàn)實生活中自主觀察、調查體驗,開展多種途徑的搜集資料外,還可以結合課內文本的解讀,師生可以與課前的體驗和占有的資料相聯(lián)系,使之自主構建。對于課后的練習,教師完全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練習趣味化,使知識有機地轉化為能力,使課本內容的學習得到拓展,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培養(yǎng)。
(三)問題的設計要指向明確,體現(xiàn)實效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師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師要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比如《坐井觀天》一課,在學完課文后,老師有意設置懸念:“后來,青蛙有沒有跳出井口看看天呢?”學生可以想象多種結果,學生的思維大大拓寬了。
二、捕捉精彩細節(jié),促進學生有效生成
新課程提倡的課堂是一個綠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善待學生的“奇談怪論”,及時捕捉課堂細節(jié),生成別樣的精彩。
(一)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
葉瀾教授曾經(jīng)指出:“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課堂因“細節(jié)的生成”而出彩,更因“細節(jié)的生成”而充滿生機。比如《草》中“燒不盡的是什么?”從字面上理解,自然燒不盡的就是草,但是有個小朋友站起來大聲地回答:“燒不盡的是感情!”她大聲地把整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背了下來,然后說:“因為是送別自己的朋友,所以野火燒不盡的就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咯!”沒有什么好說的,我?guī)ь^鼓起了掌。
(二)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誤點”
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教師意想不到的內容,有時候這些內容是不夠正確的,有時候甚至會出現(xiàn)比較尷尬的問題。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忽視這樣的細節(jié),一個勁地奔向自己教學的目標,而有時這種錯誤恰恰是一種很難求的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于點撥、引導學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問題”資源,把它變成課堂中生成的很好的教學資源。
(三)善于抓住疑點
“學貴有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由于閱歷、基礎、時代差異等原因,學生必定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疑點。教師要特別關注那些看似平常、容易,實際上學生有模糊、疑惑的地方,充分挖掘文章的深刻內涵,積極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善于“小題大做”,以點帶面,使這些疑點生成為寶貴的教學細節(jié),釋放出迷人的教學魅力。
總之,教學細節(jié)是透視教學理念的放大鏡!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生成精彩的課堂,還需要我們注重細節(jié)預設,善于捕捉精彩細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閱讀課堂引向縱深,邂逅不曾預約的精彩。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