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yǎng)選拔年輕干部,事關黨的事業(yè)薪火相傳,事關國家長治久安”。
近年來,一大批“70后”“80后”干部因此走上領導崗位,充當起“領頭羊”的角色。
年輕領導履新之際,常會面臨一個“尷尬”局面——昔日前輩突然成了下級。
面對這些年紀比自己大、資歷比自己深的下級,年輕領導應如何駕馭呢?
困惑一:“有些前輩會覺得,是我占了他的位子?!?/p>
——蔣某,某縣級部門新任“一把手”
鏡頭重現(xiàn)
2014年9月,蔣某參加部門競聘,順利晉升為“一把手”。
上任后,蔣某率領團隊協(xié)同作戰(zhàn),頻創(chuàng)佳績。
不料,就在此時,一個“刺頭”出現(xiàn)了。
此君乃蔣某麾下一名副職領導干部,在部門工作已近30年。
這個副職領導對新上任的蔣某頗為不屑——背地里,他到處說蔣某“能力不怎么樣”,工作上也常常敷衍塞責。
“我和他沒有任何過節(jié),為何他對我如此不滿?”蔣某很納悶。
找同事一問,蔣某才知道原因——原來,這位副職也參加了部門“一把手”的競聘。因為資歷深,他自以為可以“手到擒來”。殊不知,最后卻落選了。
“他莫不是覺得我占了他的位子吧?”蔣某恍然大悟。
支招
“以誠動人”才能“化敵為友”
蔣某的苦悶,三國名將周瑜也碰到過。
而周瑜破題的智慧,也值得“蔣某們”一用。
赤壁之戰(zhàn)前夕,孫權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總督全軍,抵抗曹操。
任命一下,“二把手”程普心生不滿。
程普乃東吳舊將,歷奉三朝,戰(zhàn)功赫赫。對年紀輕輕就爬到自己頭上的周瑜,程普心懷嫉妒。
在隨后戰(zhàn)役準備階段,程普處處跟周瑜過不去。面對如此前輩下級,周瑜沒有與之針鋒相對,而是用誠意打動了程普。
如何以誠動人?主要有三計——
第一計“以理服人”——向下級宣示一個道理:自己坐上領導崗位,是“組織正常任命”,具有正當性和合理性。
就任大都督后,周瑜在不同場合重申“幸領命共抗曹賊”。這樣說,除了可以略表謙虛外,還有更深層次的作用:向下級宣示自己是由“組織正常任命”的。既然是“組織任命”,就說明自己更適合堪當大任。
第二計“以忍讓人”——通過實際行動向下級闡明自己一心為公的立場,避免內部爭斗影響大局。
面對程普的不配合甚至羞辱,周瑜以大局為重,始終謙和忍讓,而不與其發(fā)生對抗,保證了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對程普產生了一定的引導作用。
第三計“以情動人”——讓下級感覺到你的信任,促使其跟你一起為共同目標和利益而奮斗。
周瑜在各種場合向程普拋出“橄欖枝”,表明自己對他的敬重和信任;同時,將一些重要任務委派給程普。這樣做,既推動了“抵抗曹操”這個中心工作的開展,又給了程普很大的個人發(fā)揮空間。
憑借以上智慧,程普不僅不再嫉妒周瑜,還和這位新上級成了刎頸之交。
困惑二:“有些前輩不尊敬我,
覺得我是一個沒什么本事的毛頭小子?!?/p>
——伍某,某事業(yè)單位副職領導
鏡頭重現(xiàn)
工作八年,伍某一直從事具體業(yè)務工作。
一個月前,因為業(yè)績突出,伍某被提拔為單位“二把手”,分管三個核心業(yè)務部門。
伍某沒想到,自己的工作從此“磕磕碰碰”起來。
“由我牽頭推動的工作,具體業(yè)務部門很不配合?!?/p>
“有些具體工作,部門主任明明可以找我商量,他們卻直接找‘一把手匯報?!?/p>
“開會討論工作,我的話經(jīng)常被他們直接忽視?!?/p>
“可能我不適合做領導工作?!蔽槟愁H感苦悶,找上級領導倒“苦水”。
聽完伍某的傾述,領導淡淡一笑:“不是你不適合——你年紀輕輕就當了‘二把手,很多下級還不相信你的工作能力,所以在工作上對你有些輕視?!?/p>
“那我該如何做?”伍某更苦悶了。
支招
收服能人需恰當“示長”
通常情況下,工作能力往往和工作經(jīng)驗、工作年限等“成本支出”成正比——這樣的“共識”,就是伍某被下級輕視的原因。
如此窘境,如何破解?學會“示長”。
何謂“示長”?《康熙王朝》中有一個例子——
聽說大儒姚啟圣博學賢達,康熙將其召進京城,想委以重任。
誰知姚啟圣偏不領情——自幼飽讀詩書的他,認為出身北方莽林的滿清皇族“沒文化”,因而不屑為之服務。
面對如此“刺頭”,康熙心生一計:示己之長,以收其心。
在北上盛京時,康熙特意讓姚啟圣隨駕。
一天夜里,康熙將姚啟圣召進行營大帳。
一進大帳,姚啟圣眼前一亮——滿目盡是孔孟典籍,而康熙正在把卷閱讀。
“帳中典籍,你可以隨意閱讀?!笨滴跏种溉缟降浼?。
姚啟圣心里的那層“冰”開始融化。
又一天,康熙提出讓姚啟圣同自己“論戰(zhàn)”——由姚啟圣出題目,兩人引經(jīng)據(jù)典,展開論戰(zhàn)。
隨后,姚啟圣伏地嘆服道:“皇上學通古今,不讓任何當代宗師?!?/p>
姚啟圣隨即接受任命,后來成為清朝收復臺灣第一功臣。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應該會明白“示長”的價值——
對那些業(yè)務能力出眾的前輩級下屬而言,一位能力同樣出眾甚至更優(yōu)秀的領導,往往更容易獲得他們的信任和尊敬。因此,年輕領導干部首先要做到“打鐵自身硬”——自身要有突出的業(yè)務能力。同時,也要學會把握恰當時機,向前輩級下屬展現(xiàn)特定領域的業(yè)務能力,以此“降服”下級。
當然,“示長”是為了獲得下屬信任,而非自我炫耀,更不表示領導必須在各方面都長于下級。
困惑三:“資深下屬堅持固有的工作思路,而不接受我推行的工作思路?!?/p>
——楊某,某國有企業(yè)子公司總經(jīng)理
鏡頭重現(xiàn)
加入公司10年后,楊某憑借不俗業(yè)績,晉升為公司總經(jīng)理。
楊某剛一就職,就碰到一件鬧心事——公司營銷部主任不買他的“賬”。
自公司開張那天起,這位主任就一直在營銷部工作。
上個月,楊某精心制訂了一項營銷策劃,希望為新產品打開市場。
沒想到,楊某將計劃公布后,營銷工作卻遲遲沒有進展。
一問,楊某才知道原因——營銷部沒有采用他提出的營銷模式,而是繼續(xù)沿用以前的模式。
“為何不采用新模式?”楊某找到營銷部主任。
“公司提出的標準太高——本人能力不足,很難快速推動。”
“標準哪里高了?”楊某刨根問底。
營銷部主任立即將心中不滿傾瀉而出——“新產品是傳統(tǒng)拳頭產品的后續(xù)型號,應該用以前既有的營銷網(wǎng)絡進行推廣。你卻完全忽視了這個網(wǎng)絡,另辟營銷渠道,這樣的工作模式,太冒進!”
“新營銷模式經(jīng)過了周密論證,怎能說冒進!”楊某也來了勁。
結果,談話升級成了爭吵。
支招
善加溝通芥蒂消
不少資深下屬已形成了自己既有的工作思維和工作方式,當年輕領導推行的“新思維”同這些既有的工作方式相沖突時,“楊某式難題”就應運而生。
破解這種難題可從兩個角度入手。
首先,對資深下屬的經(jīng)驗和能力要心存敬意。
有道是“人無完人”。任何領導都不能保證自己的工作方式就一定是最優(yōu)的,對經(jīng)驗尚缺的年輕領導而言,更是如此。
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資深下屬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往往更具優(yōu)勢,所以,作為年輕領導,要學會尊重他們的經(jīng)驗。一如漢高祖劉邦,通過善用蕭何、韓信等能人贏得勝利。
年輕領導就算對自己的“新思維”信心十足,也要適當聽取和綜合資深下屬的“經(jīng)驗之談”,從他們的思維角度和工作方式中吸取營養(yǎng),完善自身。
當然,尊重經(jīng)驗并不意味著過度遷就。
當資深下屬的方法已經(jīng)“過時”或不適用于某項具體工作時,就應當面作出解釋;如對方因此產生情緒,還要以恰當方式及時與之溝通,消除芥蒂。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策略——
●在作出決策前,主動向一些資深下屬請教咨詢,在交流的同時,“推銷”自己的工作思維和工作方式,爭取其理解和支持。
●向資深下屬的提議致以真誠謝意,如果不予采納,及時解釋理由。
●對一些心存芥蒂或固執(zhí)己見的下屬,以單獨談心、QQ交流等“背對背”方式疏導其情緒。
●及時對工作進行總結,通過展示工作成效,打消一些資深下屬對自己工作方式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