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商海莫測,施懷雅靠什么跨越兩個世紀成為幸存者?
3月2日下午,威廉王子在上海龍美術館啟動了此次訪華的重頭戲——“創(chuàng)意英倫盛典”活動。
白金漢宮表示,這場盛典旨在為逾500家英國企業(yè)創(chuàng)造聯(lián)系潛在中國合作伙伴的機會。
在這些面臨著巨大市場機會的英國企業(yè)中,太古集團(Swire)是讓人無法忽視的。
假如到香港旅游,想不往太古集團的口袋里送錢,絕非易事。它是太古方糖的生產商、可口可樂裝瓶商、國泰與港龍航空的東家,戶外品牌哥倫比亞以及多樂士的合資方,涉及航空、地產、交通運輸、冷藏、貿易及實業(yè)、保險、農業(yè)、零售等行業(yè),僅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總市值就超過2000億港元。有香港分析師這樣表示:“太古系究竟多大,估計只有其家族嫡系能說清楚。”
掌控太古的是英國施懷雅(Swire)家族。到明年,太古集團就成立200周年了,也是太古進入中國150周年,太古在中國內地的投資總額已累計達519億港幣。
羊毛貿易起步 淘金中國百年
時間回溯到200年前,太古的創(chuàng)始人約翰·施懷雅(John Swire)是英國約克郡一個羊毛貿易商的后代。1816年,23歲的約翰·施懷雅在利物浦開了一家小小的紡織廠,經營羊毛紡織業(yè)務的同時,還在英國與西印度群島、美國之間做進出口貿易,生意不錯。1832年,公司改名為約翰·施懷雅父子公司—— 今天太古集團在英國的母公司仍然叫這個名字。
1847年,約翰·施懷雅去世。家族生意由兩個兒子約翰·撒繆爾·施懷雅和威廉·哈德遜·施懷雅打理。
1861年,美國內戰(zhàn)爆發(fā),施懷雅父子公司的棉花貿易受到了沉重打擊。于是,施懷雅兄弟開始轉向對華貿易,做起了茶葉、絲綢和紡織品的進出口生意。
第一次到上海,撒繆爾就發(fā)現(xiàn)長江流域的航運業(yè)務很有發(fā)展前途,他果斷投資了利物浦人開的“藍煙囪”輪船公司,在利物浦與遠東之間運輸貨物。
此后,施懷雅兄弟又在上海收購了瀕臨破產的布魯爾洋行,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巴特菲爾德與施懷雅公司”(中文名即為“太古洋行”)和太古輪船公司,控制了舊中國的長江航運。很快,太古輪船公司開辟了遠東的海參崴、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的航線,加上原有的歐、美、澳各洲航線,成為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之一。
1870年,太古洋行在香港開設分行,太古很快成為香港的四大洋行之一。此后的一個多世紀,香港始終是太古集團最重要的業(yè)務地。
不信“商者無域”不進陌生領域
施懷雅家族不相信“商者無域”,很少進入陌生領域。太古集團今天的龐大產業(yè)群,往往都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衍生來的。他們不進入任何投資領域,“我們只做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碧诺禺a主席白紀圖說,他不認為整個太古集團具有Facebook這樣公司的基因。
當太古輪船公司的規(guī)模日益擴大時,它需要自設維修設施。由于香港是個優(yōu)良的深水港,是理想的修船地點,因此太古于1900年在香港東區(qū)魚涌買下一塊地,興建太古船塢。
1972年,原先位于魚涌的太古船塢關閉,太古與黃埔船塢聯(lián)合創(chuàng)辦香港聯(lián)合船塢有限公司,投資2.5億港元,轉而在青衣興建了新型現(xiàn)代化造船廠。此時,香港的地產業(yè)逐漸興盛,太古船塢舊址上的大片土地就成了集團發(fā)展房地產業(yè)的現(xiàn)成資源。
早在1872年,約翰·撒繆爾·施懷雅就看好空中航運。在他看來,空中航運與海運都是世界貿易逐漸繁榮后的受益產業(yè),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空中航運的前景更為廣闊。
然而,直到76年后,撒繆爾的這一想法才得以如愿。1948年,香港空難頻繁,剛剛成立兩年的國泰航空陷入危機,施懷雅家族趁機購入其45%的股權。經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今天的國泰航空已經成為香港的航空業(yè)霸主。
隨著航空業(yè)務的蓬勃發(fā)展,太古開始將業(yè)務拓展到與航空業(yè)相關的一系列領域,包括地勤服務、機場保安以及機艙膳食等。其中,啟德機場所有班機上的飛機餐,有3/4由太古航空食品供應公司提供。
篤信慢工細活 不隨電商潮流
20 世紀80年代前,香港有四大洋行。業(yè)界對四大洋行曾有過這樣的評價:怡和鋒芒最露,和記積極進取,會德豐內訌頻起,而太古則內斂保守,是埋頭做事的典型。此后,和記與會德豐先后被李嘉誠與包玉剛收購,怡和則在把注冊地遷往百慕大后,在香港的影響力逐漸式微,只有施懷雅家族的太古集團依舊沿著既有的軌道發(fā)展。
以太古地產為例。這是1972年成立的地產公司,1976年其第一個大項目香港太古城開盤。如今,太古城已有30多年樓齡,樓價卻與周邊新盤不相上下。除了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太古城過硬的配套設施、優(yōu)質高端的物業(yè)服務也是重要原因。
太古地產在香港只有三四個核心項目,一般只租不售、長期持有。這讓太古能夠更好地對項目周邊的環(huán)境做投資和提升。可以說,習慣“慢工出細活”的太古是香港商界的另類。
即使投資內地后,它在廣州的第一個商業(yè)地產項目“太古匯”,也歷經十年才在2011年1月封頂。如今,銀泰、萬達等商業(yè)地產公司紛紛進軍電商,但太古地產依然拒絕跟隨。“在香港,我們花了30年成就了今天的太古地產,所以我們會看北京、上海的未來10年、20年。我們不想在兩年里投資二三十個城市,這太有野心了,有時太急就難以保證品質?!碧诺禺a中國區(qū)常務總裁安格里這樣說。
只做長期投資是太古的傳統(tǒng)。施懷雅家族第六代繼承人更加秉承、發(fā)揚父輩的長遠眼光:“考慮一個項目的時候,我要看50年?!?/p>
拒絕快錢誘惑 低調踐行實業(yè)
歷經200年風雨,現(xiàn)任太古集團名譽主席艾德里安·施懷雅是家族第五代繼承人。目前,施懷雅家族的大部分成員仍居住在約克郡等地,從小接受標準的英國式貴族教育,其男性成員均擁有英王授予的爵士銜位。他們?yōu)槿说驼{,現(xiàn)在擔任太古集團非執(zhí)行董事的施懷雅家族后人施銘倫,甚至都沒在網絡上留下幾張照片。
不僅地產,太古投資和從事的領域全部為實業(yè)。這家公司的座右銘是Esse Quam Videri,這句拉丁文的意思是“實際情況比外人看見的表面情況更重要”,它背后的要意為:求真務實。因此,在太古的商業(yè)史上,非經營性盈利的情況屈指可數(shù)。這也解釋了太古拒絕掙快錢的“誘惑”,與金融投資、IT領域絕緣的原因。
要貫徹這樣的商業(yè)理念,太古的執(zhí)行力可見一斑。每年,太古從牛津、劍橋等名校學生中選拔出20至30名管理培訓生,集團為他們制定15年職業(yè)規(guī)劃,安排到太古不同的業(yè)務板塊輪崗工作,多年后再從他們中間選出太古的掌舵者。這種制度使得太古的業(yè)務經營有著連貫性,家族事業(yè)代代傳承。
現(xiàn)任香港太古集團主席史樂山(John Slosar)在太古已工作34年,也是從管理培訓生做起,歷經國泰航空、港機工程、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內地太古飲料等公司的不同崗位。(編輯/張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