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宏
在中國歷史上,滿族人兩次入主中原。第一次入主中原朝代為金,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顏部領袖完顏阿骨打創(chuàng)建,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太宗天會三年(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先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等地。疆域東北到今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外興安嶺,西北到蒙古人民共和國,西以河套、陜西橫山、甘肅東部與西夏接界,南以秦嶺、淮河與南宋接界。金與南宋對峙,統(tǒng)治中國北部。天興三年(1234年)在蒙古和宋聯(lián)合進攻下滅亡。共歷九帝,統(tǒng)治一百二十年。第二次入主中原朝代為清,公元1616年,女真貴族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即皇帝位,改國號為清。順治元年(1644年)世祖入關,定都北京,逐步統(tǒng)一全國。疆域西到今巴爾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爾高原,北到戈爾諾阿爾泰、莎彥嶺,東北到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東到東海,包括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南到南海諸島,西南到廣西、云南、西藏,包括拉達克。到了十八世紀后期,人口增至三億左右,是當時亞洲東部最強大的封建國家。自鴉片戰(zhàn)爭以后,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十九世紀中葉后,海疆香港、澳門、臺灣、澎湖為英、葡、日所占,東北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西北今國界以外為沙俄所占,帕米爾為俄英所分,拉達克為英屬克什米爾所并。宣統(tǒng)三年(1911年)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制度。清代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共歷十一帝,統(tǒng)治二百七十六年。
女真首領阿骨打建立金國后,出于治國的需要,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命完顏希尹創(chuàng)制女真文。完顏希尹依照漢人楷書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國語,制女真字,這種女真字史稱“女真大字”。“女真大字”通用十幾年后,金熙宗完顏又創(chuàng)制了另一種女真字,史稱“女真小字”。從此以后,兩種女真字并行通用,但是,兩種女真字僅限于公文使用。所以,在金代貨幣中只有漢文一種錢文,錢幣鑄工精湛,錢文多真書、篆書和仿瘦金體,書法大多精妙絕倫。
159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二人參照蒙古文字母創(chuàng)制了滿文。俗稱“無圈點滿文”或“老滿文”。1632年,清太宗皇太極令達海對這種文字加以改進。達海利用在字母旁加圈加點、改變某些字母的形體、增加新字母等方法,表達原來不能區(qū)分的語音,規(guī)范了詞形,并改進了拼寫方法,創(chuàng)制了專門拼寫外來音的字母。改進后的滿文有了比較完善的字母體系和拼寫法,具有區(qū)別于蒙古文字母的明顯特征,俗稱為“有圈點滿文”或“新滿文”。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自立為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建元天命,天命即順天之命,努爾哈赤公開反叛明朝政府。努爾哈赤稱汗后,即鑄造“天命通寶”貨幣,“天命通寶”有滿、漢兩種文字,面滿文錢幣就是老滿文。
筆者收藏有“天命通寶”滿、漢文錢幣,漢文“天命通寶”(圖1),背廓無文(圖2),錢徑2.73厘米,厚0.17厘米,重5.6克,面文真書,直讀“天命通寶”。滿文“天命通寶”(圖3),背廓無文(圖4),錢徑2.81厘米,厚0.14厘米,重5克。丁福保《古錢學綱要》釋曰“天命汗之錢:左為滿文‘阿鋪開,乃漢文‘天字;右為滿文‘福靈阿,乃漢文‘命字;上為滿文‘汗,乃漢文‘王者;下為滿文‘幾哈,乃漢文‘之錢矣?!迸帕许樞蛱厥猓勺蠹坝?、由上及下,譯為天命汗錢或天命王錢等。滿、漢文“天命通寶”錢形制粗略,內外廓多不齊整,輕重厚薄不一,但是,鑄文粗獷豪放而不失精致,字體古樸,仔細品讀別有一番韻味。滿、漢文“天命通寶”錢發(fā)行量均不大,傳世漢文錢少于滿文錢?!疤烀▽殹笔侵袊X幣史上唯一滿漢文對錢,存世量又小,今后升值空間會很大。(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