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汝為
周有光先生今年已110歲了。他對中國思想文化的貢獻,典型地體現(xiàn)在其晚年精心結(jié)撰的學術(shù)隨筆上。在85歲那年,周先生離開辦公室,走出“專業(yè)的深井”,開始在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里起航。他以讀書為帆,以思考為舵,以寫作為槳;他心無掛礙,目光如炬,跨越橫蹊,脫離窠臼,對陳規(guī)戒律犁庭掃穴,對真知真理熱情推介;他融匯文史哲經(jīng),吸納古今文化,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見,并贏得“周百科”的稱譽。
周老擁有比無數(shù)老年人和中青年更為清醒的思想。周老的學術(shù)隨筆,縱論今古,時空交錯,敘評結(jié)合,臧否人物,敘述從容,論理透徹。他說:“歷史像一條河一樣,河的上面有波浪,這個波浪受風的影響,一下子往東,一下子往西。你在這個波浪里面生活,弄得眼花繚亂,弄不清楚。我現(xiàn)在不研究河流上的風浪,我研究河流下面的潛流,潛流比較穩(wěn)定,它的方向比較明白。我就是研究這個潛流,根據(jù)潛流,我假定一個理論,就是我自己認為可以講清楚的,就是整個人類前進軌道是怎么回事?!?/p>
2007年,我擔任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副秘書長,自此每年1月我都與學會領(lǐng)導一起,前往名譽會長周有光先生的寓所,為老人賀壽。后來,又先后數(shù)次陪同外地友人前往探望。每次拜會,我都被百歲老人的睿智談吐、和藹音容及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感動。
一次利用在北京開會間隙去探望周先生,先生微笑著說:“以前,都是從國家的角度看世界,所以觀點各不相同?,F(xiàn)在,應該從世界角度去看國家。光從中國角度看也是看不清的?!崩先随告傅纴淼倪@段話,絮絮如話家常,但認真回味,卻如醍醐灌頂,令人警醒。這就是知識老人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的文化啟蒙。我當時心中驀然浮現(xiàn)“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詩意圖畫——百歲老人高瞻遠矚的目光與安詳?shù)ǖ纳駪B(tài),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多年來,我盡量搜集并力求系統(tǒng)地研讀周公關(guān)于社會文化的著述,俯讀仰思,反復品味,常有豁然開朗的感受。隨著閱讀的深入,思想漸入佳境,視野、胸襟漸次開闊,視角、思維、邏輯以及對事物的觀察、分析和評論,第一跳出僵化的窠臼,第二不再拘泥于微觀枝節(jié),而盡力在歷史長河和世界范疇時空交叉的維度著眼、聯(lián)想、比較、探研……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吧。自身的文化開蒙和思想升華,完全歸功于周老“授人以漁”的思想點化和潤物無聲的文化推力。
(常朔摘自《今晚報》2015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