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鳳中
近年來,河池市以推進“實體仲裁、高效仲裁、陽光仲裁”為目標,創(chuàng)新調解仲裁工作方式,全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取得新突破。截至2014年底,全市11個縣(市、區(qū))均已成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仲裁院立案庭、仲裁庭、案件審理庭規(guī)范化建設覆蓋率達100%。2012—2014年,全市共處理各類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809件,結案2784件,結案率達99%,其中案外調解案件1683件,占已結案件總數60%,調解結案率為100%。
一、“三個注重”推動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
(一)注重組織機構保障
河池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專題研究解決仲裁機構實體化進程,將組建仲裁院工作列入各縣(市、區(qū))局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考評,并多次向市政府專題匯報工作,在全市行政事業(yè)編制壓縮、財政困難的情況下于2010年批準設立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市政協(xié)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列為重點調研的課題,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并提交提案,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二)注重市、縣兩級仲裁院統(tǒng)籌推進
狠抓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市本級仲裁院辦公場所,安排資金10萬元實施規(guī)范化、標準化建設,按標準建立了5間辦公室、1間會議室、1間標準仲裁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加強與各縣(市、區(qū))主要領導溝通,要求在財力、物力、人力方面全力支持仲裁機構建設。同時,對建立健全縣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作出明確的部署和要求,核定人員編制,明確機構級別為副科級事業(yè)單位,確保機構建立工作統(tǒng)籌推進。
(三)注重加強各級調解組織的建設
制定《關于完善全市基層調解組織建設的意見》,指導創(chuàng)建調解組織。截至2015年3月底,全市已組建各級調解組織95個,普遍建立了與各鄉(xiāng)鎮(zhèn)、園區(qū)、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等用人單位的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和調解中心之間的溝通網絡,有力促進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
二、“五到位”提高仲裁服務能力和水平
(一)人員落實到位
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成立12 個仲裁院(含市本級),共有編制63人,在編人數62人,兼職仲裁員52人。
(二)制度保障到位
制定“立案制度”“開庭制度”“合議制度”“仲裁監(jiān)督辦法”“仲裁建議書制度”等管理制度,實現以制度管人管事。認真落實政務公開,將辦案流程、仲裁申請告知、崗位職責等制度上墻,提高辦案透明度。利用局域網將調解仲裁政策法規(guī)、辦案規(guī)則等相關信息上傳,方便當事人查詢,接受社會監(jiān)督。制定文書規(guī)范制度,統(tǒng)一調解書、裁決書等文書的格式。
(三)學習培訓到位
市仲裁院建立學習例會制度,每周定期召開疑難案件分析研討會、理論研討會、專題研究等會議,交流工作思路和意見。涉及重大案件,則由有辦案經驗的同志或邀請法院相關人員主講仲裁法律知識和辦案技巧,提高仲裁員處理勞動人事爭議的技能和法律素養(yǎng)。全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培訓模擬仲裁庭審現場,全程按照仲裁庭審程序進行現場培訓,專家即時點評??h級仲裁院的新進人員輪流到市仲裁院跟班學習,切實提高新進人員對程序法和實體法的認識和應用能力。
(四)服務企業(yè)到位
改變被動辦案的模式,主動深入企業(yè)、深入基層進行宣傳、指導,力爭把大量工作做在爭議發(fā)生之前。2014年,先后到河化集團、市自來水公司等企業(yè)開展政策宣講活動,與企業(yè)管理人員和一線職工面對面溝通交流,現場解答疑惑。
(五)溝通銜接到位
建立業(yè)務交流機制,定期旁聽法院庭審,與法院互通業(yè)務指導文件、案件選編等資料,不斷增強仲裁員、審判員業(yè)務水平。通過對近兩年來勞動爭議典型案件的整理和分析,總結勞動仲裁的裁決與法院判決在法律適用和事實、證據認定上的不同認識,并反饋到法院,統(tǒng)一了典型案例在處理上的標準和尺度,促進同類案件的裁審一致。
三、“四為工作法”提高仲裁執(zhí)法規(guī)范化水平
(一)調為首
通過立案前調解、庭前調解、庭后調解等方式,以適用法律的結果為基線,以尊重雙方意愿為前提,盡量使雙方達成調解意向。如,農民工周某、徐某等37人聚集上訪,要求某工業(yè)園區(qū)入園公路建設項目部賠償因歇業(yè)造成的誤工損失,涉及金額達30萬元。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采取分解成個案進行調解處置的辦法,穩(wěn)控上訪人員,耐心協(xié)調,用了3天的時間達成一致調解協(xié)議。2012—2014年,全市以調解方式處理社會保險類爭議案件688件(其中工傷保險241件),占案件總數的40.9%;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類爭議案件729件,占案件總數的43.3%;確認勞動關系類爭議案件266件,占案件總數的15.8%。
(二)情為重
推行親情接案、熱情指導、真情調處、友情援助,提升仲裁服務形象。各級勞動仲裁機構把情感調解貫穿在案件處理全過程,既緩解雙方關系,又化解對立情緒和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如,宜州市一位農民工在深圳打工期間因腦溢血癱瘓,在其出院后,企業(yè)老板想一推了之,不愿支付相關待遇?;颊呒覍僬业揭酥菔腥肆Y源和社會保障局仲裁科求助,科室負責人熱忱地幫助書寫法律文書,指點家屬找相關部門,并督促企業(yè)老板按照法律程序給予補償,切實幫助該農民工解決了后顧之憂。
(三)實為據
把查明案件事實作為調解前提,理清雙方爭議焦點,組織雙方舉證質證認證。如,農民工李某等45人與河池市某公司爭議案件涉及支付農民工工資及工程款160余萬元,有關部門多次調處無果,市仲裁院經過調查得知雙方當事人工程承包協(xié)議內的工程款和工人工資已基本結清,農民工訴求的是協(xié)議外另完成工程量應支付的工資款,雙方意見分歧很大。辦案仲裁員組織雙方當事人認真梳理案件,經反復協(xié)商,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并簽訂了仲裁調解書,企業(yè)和農民工對仲裁辦案工作均表示滿意。
(四)法為準
通過書面形式向當事人宣傳法律,針對重大疑難案件實行合議制度,探索建立案件分類處理機制,確保案件處理的合理化、規(guī)范化。如,在拆除某電廠舊公路橋施工過程中發(fā)生垮塌事故,造成農民工覃某、韋某溺水死亡;某礦廠發(fā)生垮塌事故,一名傷者經搶救無效死亡,其家屬召集親朋50多人提出200萬元的賠償費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立即組成仲裁庭,經過庭審調查和說服工作,參照《工傷保險條例》有關工亡待遇規(guī)定支付相關待遇,分別由企業(yè)一次性賠償給3位死者家屬喪葬補助費和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累計238.8萬元,及時有效維護社會穩(wěn)定,減輕各級政府信訪管控壓力。
(作者單位:河池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