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德等
摘 要:簡要介紹了壽光果樹“三大怪”栽培技術,即桃樹一邊倒栽培技術、葡萄大棚菜式栽培技術及蘋果樹松塔形整形技術,并簡單介紹了具體整形特點和主要技術指標,以指導果農(nóng)生產(chǎn)。
關鍵詞:果樹栽培技術;一邊倒;松塔樹形;菜式栽培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3004202 中圖分類號:S66 文獻標識碼:B
壽光果樹“三大怪”說的是在山東省壽光市流傳的一段順口溜:“正常的桃樹斜著栽、很好的葡萄種成菜、塔松樹上結出蘋果來”。這其實是果樹栽培過程中的3項創(chuàng)新技術。
1 第一怪“正常的桃樹斜著栽”
這是果樹栽培中的一項創(chuàng)新技術,叫桃樹一邊倒栽培技術。桃樹定植時正常栽植,當桃樹高2 m左右時在7月份用繩將樹干向統(tǒng)一方向拉至與地面呈70°左右固定,使整行樹呈“防風障”或斜的“墻體”一樣,再通過配套的技術管理實現(xiàn)桃樹的早產(chǎn)、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和優(yōu)質。技術要點是:一般露地桃樹栽培要求桃樹株行距1 m×(2~3) m,667 m2栽株數(shù)222~333株,東西成行向南倒,南北成行向西倒。斜的樹干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無大型主枝或側枝,枝組粗度不超過著生部位樹干粗度的1/3,超過時留斜樁疏除,不留背上及背下枝,枝組培養(yǎng)依靠拉枝、捋枝、甩放、疏除、回縮等手法操作。這項技術是當前適合我國土壤有機質偏低,但能使樹長壯而不旺且不必將來花上大力氣解決果園郁蔽的整形栽培手法,再配套與其他桃樹相似的管理,實現(xiàn)了結果早、見效快、產(chǎn)量高的效果,深得果樹栽培愛好者喜歡。
2 第二怪“很好的葡萄種成菜”
這是大棚葡萄種植的一項新技術,稱為葡萄的大棚菜式栽培專利技術。其技術核心是葡萄株行距(0.35~0.4) m×0.5 m或1 m(有大小行)或(0.35~0.4) m×0.9 m,667 m2栽2 300~2 000株,基本是與種蔬菜相似的密度。一般來講,年度間以母蔓上部發(fā)出來的蔓為結果蔓形成產(chǎn)量,下部發(fā)出的蔓為預備蔓培養(yǎng)成下一年的結果母蔓。溫室栽培中果實采收后的6月份去掉母蔓及結果蔓,下部發(fā)出的預備蔓至秋末培養(yǎng)成下一年的結果母蔓,年復一年,依次類推。結合摘心、打杈等措施實現(xiàn)優(yōu)質豐產(chǎn)。若要更新品種時,可對葡萄下部母蔓上發(fā)出的預備蔓在2月份當半木質化時劈接,半個月就可以愈合,到6月份去老留新培養(yǎng)下年母蔓時就已經(jīng)換了葡萄新品種了。年667 m2產(chǎn)量一般維持在4 000 kg左右,一般棚栽品種在日光溫室正常栽培管理均可實現(xiàn)6月份上市,目前667 m2收益可達5萬元以上。這種技術可以利用老菜棚種葡萄,是一項投資少、勞動強度輕、老百姓實用的葡萄栽培新技術。
3 第三怪“塔松樹上結出蘋果來”
這是果樹栽培的又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喬砧蘋果“干枝垂直形”栽培技術。創(chuàng)新的原因和前提是喬化砧的果樹密植栽培時將來要考慮郁蔽園改造問題,而引進國外矮化砧的果樹密植栽培又需要支架,并且我國土壤有機質含量低還得配套大水大肥,這樣就會增加前期成本。那怎樣才能既適合土壤情況,又能讓樹長的壯,還不郁蔽呢?因此就創(chuàng)新性實踐了塔松式的果樹栽培模式。操作方法是:常規(guī)化栽培喬砧果樹的,春季定干高度0.7 m,剪口下的第2個芽去掉,對所發(fā)出的枝培養(yǎng)第1層主枝4~6個,且秋季通過拉枝使所發(fā)主枝全部垂直于樹干,第2年春從第1層主枝向上留0.5 m再對樹干剪截,剪口下第2個芽去掉,該范圍培養(yǎng)出第2層垂直于樹干的4~5個主枝。使用該方法6年時間可培養(yǎng)22~25個主枝分6層,每0.5 m一層,所有主枝均垂直著生于樹干上,對主枝上所出的枝通過扭枝、捋枝、拉枝、疏除等手法培養(yǎng)枝組,主枝上只著生結果枝組。主枝粗度不超過著生部位樹干粗度的1/3,最終實現(xiàn)了雖然是喬化砧果樹,但是株行距為2 m×4 m,667 m2栽83株,每株樹像塔松一樣,主枝多但分層,錯落有致,不容易形成郁蔽,是精細化管理果園的代表模式。盛果期樹年667 m2產(chǎn)量控制在7 500 kg左右。乍看上去就像水平分層明顯的塔松一樣,方法簡單,投資少,好理解,用法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