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昆
白云觀坐落在北京西便門外白云觀路,是我國道教全真第一叢林,龍門派祖庭。1946年11月11日夜,眾道士將該觀住持安世霖、監(jiān)院白全一強行捆綁,架柴潑油,活活燒死,這就是當時震驚全國,過后不再提及,至今鮮為人知的白云觀活燒老道案(下稱“慘案”)。
一、名觀簡介
白云觀集“古廟”“大廟”“官廟”“俗廟”于一身,成為“歷史悠久千百年,氣勢恢弘不一般,高層關(guān)注屢定向,雅俗共賞都喜歡”的名觀。
1.作為古廟,白云觀為唐天長觀舊址,金大定十四年(1174)改名十方大天長觀;泰和三年(1203)改名太極宮。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改名長春宮。明永樂(1403-1424)易名白云觀。清康熙、乾隆、嘉慶、光緒,及民國期間屢有大規(guī)模修繕和重修。有詩贊曰:“歷史悠久人贊嘆,道教香火不曾斷。唐金元史均有載,明皇賜名白云觀。第一叢林非自擅,清朝民國屢修建。至今已有千百年,古廟新生更燦爛?!?/p>
2.作為大廟,其坐北朝南,南北長280米,東西寬160米,建筑布局分中、東、西三路及后院。觀立紅墻灰瓦照壁,上嵌“萬古長春”四塊琉璃雕磚。山門前有一四柱七樓木雕彩畫牌坊。正樓前額“洞天勝境”,后嵌“瓊林閬苑”。樓前一對石獅。山門面闊三間,磚石結(jié)構(gòu)三券門,兩側(cè)建八字照壁,門前左右有石蹲獅和華表各一對。有詩贊曰:“坐北朝南比金鑾,紅墻灰瓦照壁前。四柱牌坊氣勢在,三路建筑殿宇全。洞天勝境皆點贊,瓊林閬苑眾口傳。西便門外白云觀,到京不去終生憾。”
3.作為官廟,當年成吉思汗親聘丘處機為住持;明永樂敕命重修,以“處順堂”為中心加以擴建,始成今日規(guī)模,并于正統(tǒng)八年賜匾額“白云觀”;慈禧太后更恩賞御膳房。今為中國道教協(xié)會會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詩贊曰:“成吉思汗聘丘祖,長春道人聲名張。永樂敕建又更名,正統(tǒng)賜匾威四方。慈禧恩賞御膳房,白云常飄素食香。道教協(xié)會紥營盤,高層關(guān)注屢定向?!?/p>
4.作為俗廟,從清初正月十九的燕九節(jié)白云觀廟會,到1987年后的白云觀民俗迎春會,白云觀雅俗共賞成了人們祈福、求仙、問道、娛樂、餐飲、休閑的好去處。有詩贊曰:“俗廟一座白云觀,祈福問道求神仙。西便門外得凈土,北京城里結(jié)善緣。男女老少人擦肩,吃喝玩樂笑聲喧。一年一度游客多,香火傳承到今天?!?/p>
二、案件起因
一是住持接任紕漏多——首要原因
慘案發(fā)生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白云觀的兩次住持危機。
首于1930年,南京政府頒布《寺廟登記條例》《監(jiān)督寺廟條例》后,白云觀自認已在公安局登記,便對社會局接管寺廟后,要求再次登記,漠然處之。對此,社會局斷然將住持陳明彬撤革,直到次年11月陳繳清認捐費用,才予登記。
次于1936年1月,南京政府重新頒布《寺廟登記規(guī)則》后,規(guī)定所有寺廟一律在6月底前重新登記,住持更迭也在登記之列。時值住持陳明彬去世,圍繞監(jiān)院安世霖的繼任住持資格,寺廟登記受阻。
社會局認為:“今安世霖既系當家名義,竟呈報接充住持,具結(jié)人又復(fù)含糊其辭,跡近影射,似未便照準,免滋糾紛?!币蟀自朴^按慣例由諸山公推選舉住持。后查閱白云觀法卷時,又發(fā)現(xiàn)前后墨跡不同,在敘述陳明彬功德、傳戒等史事時系一人之墨跡,“至敘弟子若干名,將法傳與安世霖時,則系另一人之墨跡”。遂指令北平道教會調(diào)查,道教會三常委田子久、張子余、甄壽先聯(lián)名呈復(fù)社會局,主張另選合適人選繼任白云觀住持。但因安世霖有權(quán)要相助,加之寺廟登記已拖延近兩月,最后以社會局讓步,同意安世霖暫代,完成此次寺廟登記。
安世霖,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原籍河北房山,16歲出家。陳方丈傳戒,他來觀受戒,得到賞識。陳以安相貌清秀,人品端正,于傳戒中,選其為下代觀中主持人。陳羽化時,安已是監(jiān)院。曾任華北道教總會常務(wù)理事的張修華說:“安世霖既無學(xué)識,又少聲望,并且沒有受過傳徒的‘天地二號大戒,又未經(jīng)道眾選舉,根本不夠做方丈的資格,是陳方丈在病重時,安硬逼著陳寫‘方丈法(類似遺囑)傳他作方丈的。廟中道士根本對他就不佩服?!笔絽擦种贫纫?guī)定方丈死后另選新人,徒弟不能繼承,故陳方丈寫的“方丈法”有違祖制。
二是派系爭斗矛盾多——歷史原因
北京道教內(nèi)部派系矛盾由來已久,淪陷期間,圍繞成立華北道教總會,愈演愈烈。
1941年,日寇為利用道教,由興亞院下令,成立華北道教總會。請北京道教界久孚眾望的地外火神廟住持田子久當副會長。田本正一派道士,卻長住全真龍門派祖庭白云觀下院的火神廟。對田當選安世霖不服氣,遂令長住白云觀百余道士,不得加入道教總會,否則啟單。安還拉攏正一派道士、永定門外二郎廟住持張子余,挖田的墻角。并將白云觀大批古物盜出,送日偽維持會會長江朝宗,以為靠山。
對此,田借口白云觀是全國道教祖庭,經(jīng)呈偽華北政務(wù)委員會委員長王揖唐批準,以白云觀為道教總會會址,并下達公事,讓警察局局長余晉和令西郊警察署,派員彈壓,以防安拒絕接管。不料,安得知后哭求偽市長江朝宗做主,強令余晉和不準出動警察。致使田接收白云觀未遂,氣火攻心,不久病逝。從此華北道教總會與安之間,結(jié)怨日深。致安種下禍根,成為道教派系斗爭犧牲品。
三是脫離道眾樹敵多——管理原因
安聰明能干,接任后,即聘請學(xué)者編纂觀史,延請音樂家編制經(jīng)韻。又通過整章建制,觀務(wù)治理井井有條。但安光走上層路線,認為只要有“政界要人撐腰,就能穩(wěn)坐泰山”。故而嚴重脫離道眾,多方樹敵,致本觀、外觀及外來道眾均對其不滿。
特別是頂回道教總會接收后,更得意忘形,飛揚跋扈,采用錯誤手段對待異己。白云觀系十方長住叢林,對各地來掛單居住的道士,按例由廟里管飯,并分派打掃殿堂、種菜等職務(wù),若外出念經(jīng)、放焰口,還可分到經(jīng)份零錢,此歷代相傳廟規(guī)。但安為擠走不服管的道士,強行廢除十方叢林制度,對外地道士來廟掛單,一律不超過5天,原長住廟內(nèi)道士愿走也不留。同時,伙食粗劣不管飽,不服勞役無口糧。道士抱怨:這不是修行,是做苦工。為規(guī)范道士言行,安制定法規(guī)玄范32條,懲罰手段依問題輕重分為:跪香、遷單、催單、開革、杖革、送究6類,十分嚴苛。紀事報報道“釀成慘案原因安道士御下過嚴”,可謂一語中的。
四是生活腐敗污點多——自身原因
一曰盜賣廟產(chǎn)。安世霖盜賣崇外四塊玉地20余畝,賣洋9千余元,盜賣外三區(qū)鐵轱轆把房屋30余間,賣洋10500元。道眾認為,出家人不能從事物質(zhì)生產(chǎn),本應(yīng)力守清貧,時各地水旱天災(zāi),農(nóng)民餓死者數(shù)見不鮮,出家人此時應(yīng)安貧守分,且跪禱斯民祝福,或辦理慈善救濟事業(yè),而安卻以“香火地租收入日漸頹微”之故,出而募捐,甚至賣房賣地以增加收入。
二曰作風(fēng)敗壞。安與多名女信眾勾勾搭搭,關(guān)系曖昧。
三曰多吃多占。安為一觀住持,不與道眾同甘共苦,“乃自行飲酒吃肉,杯盤羅列,而道眾等所食者則有一半谷粒在內(nèi)”,上下懸殊,不滿者眾。
對上述指控,安認為是有人“縱其野心,覬覦權(quán)位,鼓惑道眾,假借售地糧食之兩小問題,遽欲推翻祖訓(xùn)強霖退職,私相授受,迫以強權(quán),何其兇且愚也。”
五是部門失控問題多——領(lǐng)導(dǎo)原因
慘案發(fā)生后,紀事報以“平市百余道廟,無一不有糾紛”為題報道:“北平共有老道廟120處。牽入此次白云觀事件之老道廟占40個以上,……除了比較小一點的,幾乎可以說任何一個老道廟都有爭吵,或者因廟產(chǎn)打官司,或者廟產(chǎn)有問題,最低限度是老道不守清規(guī)?!钡澜倘绱?,佛教呢?紀事報報道廣濟、法源、拈花三寺主持情況,或指出“佛門有漢奸”,或揭發(fā)“眾相不空,和尚爭產(chǎn)互控。”并發(fā)表評論“火燒老道案行政司法當局所應(yīng)負的責(zé)任”,指出“這件事的責(zé)任,我們認為社會局及法院是不能辭其咎的?!?/p>
六是求告無門積怨多——社會原因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道眾不堪忍受,為發(fā)泄怨氣,便羅織安的罪狀。首先群起攻擊白云觀賬目不清,說安隨便用廟里的錢向前門外幾家銀號、金店串換,搞投機生意。以此為導(dǎo)火線,1940-1941年間,道眾多次聯(lián)名向偽北平地方法院控告安等盜竊廟中古物,霸占公款,欺壓道眾。先是偽市府組成所謂清查委員會,對白云觀全部財產(chǎn)進行檢查清理,結(jié)果“觀產(chǎn)有增無減”,法院據(jù)此宣布原告道士敗訴。道士不服,提出上訴,偽法院不得不判處安世霖徒刑,以平眾怒。但安上訴到最高法院,遇赦。眾道士認為是安向偽法院行賄,又有江朝宗撐腰的結(jié)果。
后來,有東北派道士在觀內(nèi)舉事,聯(lián)合道眾,將安從方丈室扭出痛打,剪掉道冠,迫其還俗。此舉乃火燒慘案的一次預(yù)演。但安不接受教訓(xùn),反而變本加厲,在偽社會局支持下,將滋事道眾驅(qū)逐出觀。事后,被逐道眾在外串聯(lián),多方奔走,連年向法院控告不休,但均未能獲勝。
“八一五”日本投降,國民政府追究淪陷期間宗教界上層人物的叛國行徑,廣濟寺顯宗、潭柘寺茂林等均以漢奸罪入獄。這使張教全等道士認為機會難得,遂控告安等勾結(jié)敵偽。狀紙抄送法院、監(jiān)察署、北平市長、北平行轅,直到蔣介石。不料,北平地方法院認為前華北道教總會掌權(quán)者系田子久并非安世霖,故不予立案。至此,與安對立的道士得出結(jié)論,既然狀告無門,唯有自己動手。
七是倉促應(yīng)變疏漏多——直接原因
安除走上層路線外,又與白全一狼狽為奸。白全一,1899年生,河北新城人。因與安觀點立場利害一致,升監(jiān)院。道眾見安一人即難推倒,又增一人為其臂膀,更加驚恐。發(fā)案前一個月,掛單道士李明義與白口角,揚言殺白,得道眾支持。白怕事態(tài)擴大,托人說合,結(jié)果以李撤單,白贈萬元路費了結(jié)。但公憤未平,道眾也看出安白二人欺軟怕硬。
此時,白云觀內(nèi)部矛盾一觸即發(fā)。安白綜合各種跡象,亦知大事不妙,遂找風(fēng)水家“破解邪魔外祟”。風(fēng)水家稱,如將方丈院西南角建筑一廁所,即可免去一切禍事,若再將方丈居處挖一門通至長生殿內(nèi),建設(shè)大客廳一所,諸事當可順利。安白如法大興土木,從事改建。致使道眾生疑,說安白二人又搞陰謀詭計,不如先下手為強。遂奔走相告,密議舉事。安白改建殿堂,竟成慘案爆發(fā)的誘因。
八是時局動蕩變數(shù)多——現(xiàn)實原因
從1928-1946,短短18年,卻是一個時局動蕩、外夷入侵、江山易主、政權(quán)更迭、重新站隊、大浪淘沙的年代。先是南京政府取代北洋政府,致首都南遷,北京降格為北平特別市。其后七七事變,北平淪陷8年,在日偽統(tǒng)治下,又改稱北京特別市。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北平回歸,南京政府一是忙于接收,中飽私囊;二是忙于反共,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無疑,這使各種矛盾空前交織、充滿變數(shù)。因此,慘案的發(fā)生不是偶然的,乃是上述八個原因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
三、策劃舉事
西便門內(nèi)關(guān)帝廟,為白云觀下院,有道士許信鶴,時年28歲,山西祁縣人。1937年在河北易縣水簾洞出家。雖未能參透道學(xué)“精進德業(yè)”,但勇氣十足,好打抱不平。對安白二人飛揚跋扈,專橫獨斷,欺壓道眾早就恨之入骨,蓄有殺機。經(jīng)聯(lián)絡(luò)道友前后3次在其關(guān)帝廟內(nèi)集會密議,一致認為,訴訟不能取勝,不如以整頓清規(guī)名義,根據(jù)“太上家法”第一條將安白二人燒死。但前兩次會議因條件不成熟,舉事日期未能最后決定。
躊躇之際機會來,前黑龍江省軍閥萬福林的四姨太病故,擬11月11日請白云觀道士應(yīng)酬法事,需安白二人早出晚歸。于是許信鶴、馬至善、杜信齡又相約道士多人,于當日下午密議,決定夜間舉事,并周密安排行動方案。晚間馬至善、田恒義、陳志中先回白云觀做內(nèi)應(yīng)。8時許,許信鶴等5人攜煤油從關(guān)帝廟趕來,由馬至善開大門,藏在大廚房,俟安白二人回廟睡下后動手。
安白均住白云觀方丈院內(nèi)。安住東北角藏經(jīng)樓下的方丈室,白住東客堂內(nèi)。他們以為這里安全,其實如被占據(jù),大門一關(guān),即無路可逃。安白午夜歸來。安回到方丈室剛脫衣躺下,許信鶴、陳志中突然闖入。安大驚失色,“什么事?”許陳厲聲回答;“你違犯清規(guī),今天處你一死!”安戰(zhàn)栗說:“咱們遠日無冤,近日無仇,這是干什么?”許陳不容分說,將繩子往安的脖子上一套,就往外拖,剛出方丈室,眾道一擁而上,往安的嘴里塞石灰。
此時,馬至善與65歲的李至慧闖進白全一住房。白雖素有武功,但已入睡,冷不防被繩子一勒,立時斃命。因院中柴草不多,道眾先用大桶煤油潑向安白二人,后由田恒義用香頭點火。轟的一下火光大作,眾道七手八腳往上扔柴草。安沒被勒死,只是閉過氣去,經(jīng)火一燒,馬上醒了,立即坐起,又倒下來,聲嘶力竭大喊救命。無奈廟大森嚴,四外曠野,誰能聽見?只聽“砰”的一聲,大火將其肚腹燒炸,其狀甚慘。至于白全一已被勒死,火燒時并無知覺。
時有人提出以同法懲治知客陳誠明,因部分道眾說情:“再看他一個時期,讓他自行改過”,遂罷。此夜方丈院內(nèi)一片恐怖,煤油人油俱燃,焦煳氣味彌漫。大火熊熊,良久不熄,直到天降大雨把火澆滅。
燒罷,為首道士便叫打起香板,召集全觀道眾。這時許信鶴已成眾道之首,說:“為整頓清規(guī),已將違犯者安世霖、白全一按太上家法第一條火化?!辈⒆屗械朗亢灻?、按手印,表示都是同謀,沒有主從之分。隨后將杜信齡事先寫好的黃紙隸字的榜文張貼在方丈院南墻,公布了安白罪狀。榜文齊年蓋月,用了朱紅的“道經(jīng)師寶”的三寶印,并有36名道士簽名和手印。
隨后,許信鶴令陳志中將事先寫好的呈南京政府蔣介石,市政府、社會局,警察局、法院的呈狀5份用航空快信寄出。凌晨6時,許率眾道士向市警察局郊四分局自首。11月14日,平市各大報紙紛紛刊登這一駭人聽聞的消息。13日,市警察局飭令郊四分局將自首的36名道士逮捕歸案。未料田恒義逃匿無蹤,隨向各地通緝。經(jīng)預(yù)審,于14日下午2時,全部押解到北平地方法院。沿途觀者甚眾,議論紛紛。
與此同時,法院書記官藐汝霖、檢察官任維屏、檢察員范德全及法醫(yī)會同管界警士現(xiàn)場驗尸。法醫(yī)驗畢,填寫檢驗記錄,認為“系帶勒痕,因火燒傷身死。”法警將許信鶴、馬至善帶至尸前,讓其辨認,并在檢驗記錄上簽字。二道毫無懼色,從容敘述了當時作案情形。
四、輿論導(dǎo)向
案發(fā)后白云觀被查封,當局認為道教界內(nèi)部混亂亟待整頓,遂授意道教會在和平門內(nèi)呂祖閣成立“道教整理委員會”,并由該會負責(zé)人孟廣慧于11月17日向報界發(fā)表談話,謂安白二道觸犯清規(guī),應(yīng)令其停職,不應(yīng)擅自火化。兇犯應(yīng)受國法制裁。
同日,各報刊登“法界要人”談話,謂:“白云觀慘案的發(fā)生是由于管理機關(guān)監(jiān)管不嚴,眾道士認為‘太上家法等于國法,早應(yīng)予以糾正。民國二十九年與三十年;安世霖被控,業(yè)經(jīng)偽法院判處徒刑,但安世霖上訴至最高法院,因遇機會被赦,并非偽法院不理其事。安既屢被控告,即應(yīng)更換主持,這樣則不致發(fā)生此項慘案。此次行兇諸道士,犯罪已成立,按自首可減刑。惟視犯罪動機,應(yīng)量刑懲處。以諸道士公布安白二人所犯條款,若以刑法而論,僅能判處徒刑四五年,今竟被燒死。不惟彼等無權(quán)執(zhí)行,權(quán)且處分過重?!边@個談話意味給審判定了調(diào)子。
各報刊則大多站在同情角度,對慘案進行了客觀報道。有的刊登了控告安世霖的來信,有的認為要追究行政部門的責(zé)任。
社會對案件議論紛紛,老道遭人戲弄。紀事報報道:“近日老道們都有點不好意思出門,有一個老道在西單繁華區(qū)出現(xiàn),結(jié)果被一群報童包圍,對老道高喊:‘快瞧白云觀火燒老道的新聞,老道的姘婦是42歲的小腳娘,弄得老道面紅耳赤,抱頭鼠竄,而入小胡同?!?/p>
五、漫長審理
11月20日,慘案由北平市地檢處提起公訴。認為被告許信鶴與在逃的田恒義等人均有刑法第28條(共犯)、第56條(連續(xù)犯)、第271條第一項(殺人)共同連續(xù)殺人之嫌犯。其余各被告袁明理等人涉于本案,亦據(jù)有關(guān)條款向地方法院提起公訴。
12月4日法院開庭調(diào)查,10日公審。因事先未透露消息,故旁聽席不甚擁擠,最引人注目的是廣福觀住持孟廣慧和龍泉寺和尚萬義。上午10時,庭長唐秉鈞、書記官張若虛、檢察長王金岳升庭就座。先將35名道士押到。最老劉永慧76歲,最小曹明芳16歲。均面無懼色,有的笑容滿面彬彬有禮,每人朝著座上一揖。許信鶴身穿嶄新青棉道袍,足踏云履,依然以勝利者姿態(tài)出現(xiàn)。
開庭后,首由檢察官宣布起訴意旨,繼而審訊。許信鶴在押期間,因聽某同監(jiān)難友說:“殺人固然是推不掉,但不能承認是預(yù)謀殺人?!彼酝蝗桓淖兛诠?,說是燒死安白二人純系公憤,事先無計劃。杜信齡亦未到現(xiàn)場動手,舉火時,人手甚多,無法計數(shù)。安白罪大惡極,死有余辜。
針對許信鶴“供詞閃爍”,法庭改變方針,先訊馬至善。馬全盤招認:“因安白二人違犯法規(guī),我與許信鶴相商,擬按太上家法第一條火化二人之身。第一次計劃在9月30日;第二次計劃在10月2日;第三次計劃在11月11日。我與許信鶴、張教全、李至慧、陳志中、田恒義等人商妥,即于是晚行事。我與田恒義先回白云觀,暗中通知各道友,準備接應(yīng)。并計議,膽大者向前,膽小者隨后。規(guī)定由許信鶴拉安、馬至善拉白,田恒義點火?!蓖ラL問:“田恒義哪去了?”答說,不知道。
又訊陳志中、李至慧、杜信齡、陳金明等人,下午繼續(xù)審問其余28人。供稱或被迫抱柴;或根本不知;或聽到打香板始聚客堂,聽許信鶴說,為整頓清規(guī),已將安白火化,命簽字按手印,大家無法,不得不照辦。最后問張教全,供:案發(fā)日赴關(guān)帝廟串門,遇許信鶴等7人商議整頓清規(guī)欲燒死安白,亦贊同此舉。當晚去白云觀,因腿腳不便,走路太慢,到觀時已然舉事。
訊畢,律師凌昌炎代被告辯護。他強調(diào)白云觀事件系全世界絕無,僅有中國具有的道教的“宗教革命”;不是一個普通命案,而是一個社會問題。眾道士燒死安白,系為維護道教的命脈,其精神偉大有如西方的十字軍,因宗教之革命而演成。
最后庭長宣布,本案辯論終結(jié)。定14日下午宣判。退庭時,旁聽席上廣福觀住持孟廣慧剛要往外走,即被法警喝住,以為是36犯之一。經(jīng)解釋,才未被抓??芍^一大笑話。又有“錯抓田老道”的更大笑話見諸報端,謂:“白云觀案在逃之田恒義,刻正由當局通令嚴緝。頃聞田在西郊隱匿,日前由當局捕一五旬田姓道士,疑似田某。但其鬢發(fā)皆白,而田道現(xiàn)系二旬許,面麻,后經(jīng)訊問方知錯誤,當即釋放。”
12月14日下午,司法部街車馬如云,要求旁聽的有數(shù)百人。原定下午2時開庭,因旁聽過多延至下午4時。庭長唐秉鈞宣讀判決書:許信鶴、馬至善、杜信齡共同殺人,各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quán)終身。陳志中等16人共同殺人,分別各處有期徒刑15年、12年、10年、8年、4年。袁明理等16人無罪,取保釋放。讀畢并說明:許、馬、杜共同謀殺安白兩人,并在場參加殺害,本應(yīng)處死刑,但因自首部分減刑,故改處無期徒刑。如不服,可于接到判決書10日內(nèi)上訴。
16名宣告無罪之道士,經(jīng)北平道教會斡旋,由宣外達智橋德山木廠保釋,德山木廠之房屋系白云觀之廟產(chǎn)。但因白云觀被封,其食宿暫在和平門內(nèi)呂祖閣。有罪道士仍羈押看守所,誰料年僅16歲的曹明芳,因判刑受刺激過度,患神經(jīng)病,飲食不進,終日哭笑無常。許信鶴等18人又請律師凌昌炎具狀呈請法院,愿將曹之罪行分擔(dān),請將其保外醫(yī)治。這就是:“小老道大鬧看守所許信鶴具狀請保外”。
1947年元旦國民政府頒令大赦。理由是:抗戰(zhàn)八載,艱苦異常,民不安生,易觸法網(wǎng),顯與平時情形不同。今于勝利之后,值中華民國憲法經(jīng)國民大會制定,明令公布之日,邦基永奠,建設(shè)方殷,尤宜依法頒行大赦,以啟更新向善之機。內(nèi)容為:除戰(zhàn)犯、漢奸、貪污、煙毒外之刑事犯罪予以減刑或赦免。死刑減為有期徒刑15年,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10年,有期徒刑或并科罰金者,減其刑期或罰金二分之一。
1月7日判決書送達,但因大赦令未到,仍按原判宣布。眾道士不服判決,提出上訴。1月30日紀事報報道“火燒老道案,高院將審理”,至此,該案移送冀高法院。這一等就是數(shù)月,獲罪道士獄中度日如年。9月16日午后三時半,冀高院刑一庭庭長張崇德再審白云觀一案。獲罪道士皆云“燒老道系清規(guī),并未注意法律”。檢察官稱“被告上訴意見認為安白二道判教,激于公憤,不得不按照清規(guī)將安白焚化,以尊道教,將國家刑法忘記,故不無斟酌余地,請審判長審情辦理?!睓z察官的立場表明官方對此案開始順應(yīng)輿論,態(tài)度有所松動。
最后,凌昌炎律師作了5點辯護。1.按大赦令各犯應(yīng)在減刑之例。2.原判科刑時,未注意科刑,應(yīng)注意條件。3.各被告之行為顯系激于義憤,故爾出此,情有可原。4.各被告均曾自首,理應(yīng)減刑。5.各被告之燒死安白二道,旨在為道教鏟除叛逆,故請庭上重新斟酌,減輕罪刑。
9月20日下午4時半,案件由冀高院刑一庭張崇德庭長主持宣判:許信鶴、馬至善、杜信齡共同殺人,各處有期徒刑5年,遞奪公權(quán)3年。陳志中等亦分別減刑。曹明芳等人或因緩刑,或因無罪當庭開釋。至此,案件終以民眾、輿論、當事人等都能接受的判決結(jié)案。
六、善后處置
案發(fā)后,平市當局組織了白云觀保管委員會,委員由警察局2人、社會局2人、白云觀2人、北平道教整理委員會2人、天津道教會2人、北平士紳5人,共15人組成。12月19日在和平門呂祖閣舉行成立大會。北平士紳、書法家、道教居士潘齡皋為委員長,廣福觀住持、北平道教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孟廣慧副之。
其后,保管委員會進駐白云觀。當晚舉辦黃篆道場,對安白二人住室除污凈穢。接管清查用時三四個月,發(fā)現(xiàn)地契一大箱子,古玩玉器不少。經(jīng)查安屋內(nèi)三多:緞子多達10余匹、帽子多達10余頂、鞋子多達10余雙,極為奢侈豪華。而存折無蹤,司賬已逃,賬房只有50多塊銀元和幾口袋銅子,乃廟會打金錢眼所用。猜測司賬和在逃道士已將存款偷走。最后只能就現(xiàn)有財物造冊。
據(jù)天津天后宮住持張修華回憶:“我們在白云觀住并會同接收,雖然擔(dān)驚受怕并肩負很重責(zé)任,但卻著實享受一番,天天吃御膳房的素席。原來前清慈禧太后曾由太監(jiān)李蓮英伴駕,于某年正月十九日到白云觀會神仙。當時方丈是高仁同。事先宮里派去專做素席的御膳房廚師姓馬,事后慈禧一高興把御膳房連同廚師一起賞給白云觀了,世代相傳給白云觀做飯。因此,不少達官顯貴、闊佬,想吃頓好素席往往夤緣設(shè)法到廟里來吃。白云觀廚房名聲在外,身價十倍,絕不到外面做飯。我們辦理接收,天天吃的是御膳房的全素席,大飽口福?!?/p>
白云觀新住持由潘齡皋舉薦沈陽趙誠藩道長充任。檔案記載:潘齡皋先生稱,趙誠藩目前尚在沈陽,其人品行、學(xué)識、經(jīng)驗均足充白云觀住持,如蒙核準(市長之允準矣)不僅余等可以卸去責(zé)任,而白云觀亦可少受損失也。這一舉薦得到道眾認同,并經(jīng)市社會局批準。
慘案后,19人坐牢。因無錢行賄,備受折磨,2年死了8個,剩下的每個人也都處在死亡的邊緣。由于道教、道士形象受損,慘案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廟會,據(jù)《世界晚報》報道:“今日為白云觀順星日,前往燒香及游逛者,雖較過去數(shù)日為多,但與往年比較相差甚遠?!边@不能不說與活燒老道案有直接關(guān)系。
時過境遷,新中國成立后,也許是從維護新政權(quán)的穩(wěn)定出發(fā),也可能是從維護道教的信譽考慮,白云觀活燒老道案漸被遺忘,至今鮮為人知。不過,透過慘案的起因、經(jīng)過、善后,卻有諸多啟示于今人,如怎樣對待安世霖一類有問題的人,怎樣善待群眾的反映,怎樣處理有關(guān)宗教寺廟的問題?歷史經(jīng)驗還是值得借鑒的。
(作者系北京市檔案學(xué)會原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