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這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無題》里的兩句詩。大概意思是:當詩人沉醉在良辰美景的回憶時,遠處傳來一陣鼓聲,詩人又該上朝了。正所謂有了工作日,便會存在假日,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假期的制度可謂自古有之,源遠流長。
我國最早的假日記錄是在晉代。陸云的《請吳王觀書啟》中記載:“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韋編三絕?!备鶕稘h書》記載,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了規(guī)定:“吏員五日一休沐?!币馑际钦f官員工作了4天,到第5天就會放假,用來沐浴更衣。到了東漢,這個制度又有所放寬。據《史記·百萬君傳》所記:“官員每五日洗沐歸謁親。”這里是說,官員工作4天,第5天除了可以沐浴更衣,還可以回家與親人團圓。
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蘇軾,每逢春節(jié)、寒食和冬至等長假,便會到處游山玩水,領略大好山河,以至于讓世人領略到他的美文佳句?!昂稳烁铺K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北闶翘K軾在調任杭州通判時游覽吉祥寺所作的名句。
除了一般的假日,古代還有很多人性化的假日:如果官員突然有了急事,可以請“急假”。在晉代有了明文的規(guī)定: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為限,千里內者疾病中延二十日。到了后晉時期,家在外地的官員探親時也會給路程假,朝廷也會對有功的官員給予“賞假”。
到了唐朝,如果父母住在三千里之外,每隔3年就會有30日的定省假(不含旅程);如果在五百里之外的,每隔5年會有15天的定省假。除此之外,兒子在行冠禮(成年禮)時會有3天的假期;兒女在行婚禮時會有9天的假期;如果父母親去世,文官則強制停職放假3年,武官則為100天;如果親戚去世,則根據關系的遠近來放不同的假期等等。這些唐朝的大部分的節(jié)假日,到了宋朝還在繼續(xù)沿用著。
在古代,節(jié)日一般稱為歲時節(jié)令,節(jié)日要放假,因為它傳承了悠久的歷史文化,一個朝代所規(guī)定的假期要放假,因為它弘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這些各種各樣的假期豐富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