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康
眾所周知,小說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是引導學生感悟人生哲理,瞭望世間百態(tài)的一個窗口。多年來,小說教學無一不是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面面俱到,動輒便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小組討論合作,課時內(nèi)容臃腫卻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心理共鳴,走進了格式化的泥淖之中。教學中,筆者非常推崇于永正老師的“簡單語文”教學理念,一直秉承“大道至簡”的方針極力改革,讓小說課堂簡單,并精彩著。
一、導入簡單,消除溝壑距離
不可否認,課堂導入就是課堂旋律的第一個音符,其關乎整節(jié)課的基調(diào)與激情。一般來講,小說課堂的導入,很多教師都會從作者的生平出發(fā),一直到寫作背景、相關作品,事無巨細,讓學生們在課堂伊始便對小說全部一覽無遺。伏案沉思,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凸顯他們的主體性,這種導入方式不但紛繁復雜,更豈不是與課改目標背道而馳?
九年級上冊《孔乙己》,這是蘇教版語文教材安排的第二篇魯迅小說,由于之前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時已經(jīng)對魯迅做過簡單的介紹,我便采取了詩詞積累式的導入方式。
師:同學們,“故鄉(xiāng)”永遠是一個溫馨的詞匯,今后我們無論身在何處,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音容笑貌一定會時時刻刻地浮現(xiàn)在我們的腦際。現(xiàn)在,哪位同學能回憶起幾句有關于“故鄉(xiāng)”的古詩詞?
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
師:是啊,經(jīng)歷不同,身份不同,但故鄉(xiāng)的美麗與親切卻是何其相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魯迅先生筆下的故鄉(xiāng)又是怎樣的一副面貌。
……
一般來講,初中生對魯迅的小說都有一種抵觸,有時代主題的溝壑,也有作者文風的距離,以這種方式導入,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古詩詞,更有效消除了這種似乎是天然的溝壑距離,引導學生在歸納比較魯迅諸多古詩詞作者心目中故鄉(xiāng)印象的不同中,悄然突破了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激發(fā)了初中生閱讀魯迅小說的興趣與動力。
二、目標簡單,拒絕面面俱到
初中階段,小說教學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很多,如人物形象的分析、故事情節(jié)的捋順、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明線暗線的設置、細節(jié)刻畫的手法等等。課堂上,很多教師都生怕遺漏知識點,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面面俱到,導致學生在學習中主次不分,終又一無所獲。為此,筆者在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時,極力實施“一課一得”教學思想,對“大道至簡”教學理念進行了深入的實踐與探索。
《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蘇教版教材安排了兩個課時。課前預設中,筆者給每個課時只制定了一個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熟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分析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并闡述自己的理由。
第二課時:分析本文主要運用怎樣的寫作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勾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作簡要賞析。
針對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生爭論的焦點主要停留在“主人公到底是于勒,還是飛利浦夫婦”這個問題上。一番討論之后,學生們不僅得出了準確的答案,還對小說主人公的判定方式有了深刻的認知。尤其令人贊嘆的是,一名學生在課堂上對于勒在文中的地位用“倉央嘉措”式的語言進行了定位:有錢沒有,兄弟都在惦念,都想回去;認與不認,于勒都在海上,賣著牡蠣……充分彰顯了“簡單語文”所帶來的課堂活力。
至于第二課時的問題,學生們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門、精彩紛呈。有談到菲利普夫婦前后矛盾、庸俗勢利的語言描寫的,有談到二姐婚事順利解決這一側面烘托的,還有談到前后照應的兩處景物描寫的……看似簡單的教學目標,卻贏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這遠比教師在課堂上面面俱到、口干舌燥的講解要好許多。
三、問題簡單,摒棄喋喋不休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作為設疑激趣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必不可少。遺憾的是,許多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習慣性、語病式的提問看似環(huán)環(huán)相扣,實則沒能起到激活思維的提問效果,即使是印制在導學案中的問題,也有很多重復、交叉的,抑或極其簡單,沒有提問價值的題目,讓提問效果大打折扣。這一點,筆者十分推崇余映潮老師的“主問題”教學理論,以看似簡單,實則能促進學生思維的問題貫穿課堂,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以《孔乙己》第二課時課堂教學為例,筆者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給學生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課文中,作者一共寫了“短衣幫”們幾次“笑”?你認為作者以眾人的笑貫穿全文又怎樣的用意?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在主問題的啟發(fā)下發(fā)現(xiàn)孔乙己在文中自始至終竟然沒有“笑”過,笑的都是那些“短衣幫”。討論中,有學生提出了“穿長衫”的主顧為什么不“笑”孔乙己的疑惑;也有學生說孔乙己死后,這些“短衣幫”們肯定還會尋下一個取笑的對象,以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一絲快活;當然,學生們更多的是體會到了其中的麻木不仁、世態(tài)炎涼……
問題簡單,卻引發(fā)了學生濃郁的探究興趣與學習動力,并且還能給他們的課堂討論提供方向,這是“主問題”與喋喋不休式提問的最大區(qū)別。
總之,“大道至簡”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境界。徜徉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深深懂得,簡單不是懈怠蹉跎,更不是敷衍塞責,它高度吻合了“以生為本”的課改初衷,契合了語文學科的知識特點。在追求“簡單語文”的道路上,這剛剛是一個開始,需要努力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