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中 王棟
風和日麗的初夏,是青島最好的時節(jié),來自海內外的游客紛至沓來。這其中有一位頭發(fā)花白的德國人,他叫David Elsaesser,是圖賓根一所高中的退休教師。100多年前,Elsaesser先生祖輩弗里茨·里克爾特(Fritz Riekert)曾來到青島,生活了三年半的時間。而100年后,Elsaesser先生和他的兒子Daniel,也與青島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位于湖南路的U&I咖啡吧,Elsaesser先生要了一杯純正的青島啤酒,打開了話匣子…
百年前的任工程管理局局長
弗里茨·里克爾特(1876-1957)是Elsaesser先生外祖父的親弟弟,他出生于圖賓根近郊魯斯特瑙(Lustnau)的一個富裕家庭,在圖賓根讀完高中后,里克爾特進入斯圖加特高等工業(yè)學校學習了建筑學,1900年10月1日加入德國海軍,1902年8月10日晉升預備中尉,1904年,里克爾特成為了一名海軍筑港工程師。
1910年,34歲的里克爾特來到了青島。同年9月13日,里克爾特被委以重任,他成為了總督府工程管理局局長,1911年2月22日起,里克爾特還擔任了港口建設主管。從1898年至1914年,德國膠澳總督府共任命了四任工程管理局局長:格奧姆施(1898-1903)、羅爾曼(1903-1907)、伯克曼(1907-1911)、里克爾特(1911-1914)。
《膠澳年鑒》顯示,里克爾特任工程管理局局長的第一年——1911年,青島港口收費和領港費增長了35000馬克,碼頭收入增長75000馬克。港口防波堤上還新建了堅固的多功能貨倉。為提高對隨西北風而來的海浪的防護能力,環(huán)繞大港的防波堤延長400米。另外,1911年造船廠接到了6艘小輪船、1艘駁船、4臺蒸汽鍋爐的訂單,巡洋艦隊的訂單比上一年涉及的范圍也更廣了,造船廠中國工人最多達到了1486人。
里克爾特在青島的這段生活,我們知道的不多,他的后人也只知道他會經常光顧位于弗里德里希大街(今中山路南段)上的咖啡館,曾在德國水兵俱樂部里唱起思鄉(xiāng)之歌。在青島,里克爾特和妻子Sigrid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Helga生于1907年11月、小女兒Ilse生于1910年9月。
1914年秋,里克爾特原計劃回國休假,然后再到青島進行下一個四年的任期,但這一切都因戰(zhàn)爭爆發(fā)而破滅。1914年8月,“一戰(zhàn)”爆發(fā)。除少數人因身體或年齡原因,工程管理局的德籍人員均被充實到防御部隊或預備役和民兵,參與抵抗日本的圍攻。11月7日,青島失守,德方參戰(zhàn)人員被陸續(xù)羈往設于日本的戰(zhàn)俘營。
1914年11月,里克爾特作為戰(zhàn)俘被收容在日本福岡收容所,在里克爾特被俘期間,妻子和兩個女兒在天津待了一年,1915年9月11日至10月4日,乘坐“滿洲”號輪船經上海,前往舊金山,輾轉回到德國。1918年,里克爾特被交換到了習志野換收容所,1919年12月釋放回國。
里克爾特1924年進入斯圖加特的博世公司(Robert Bosch)擔任主管,80歲時在斯圖加特去世。
百年后,其后人再次與青島結緣
關于弗里茨·里克爾特在青島的故事,David Elsaesser先生是從自己的母親那里聽來的,并且他家里至今用著一些老式家具,“黑色的窗框,雕花的衣柜、雙人床、床頭柜,還有一幅亞洲風格的畫,這些應該都是里克爾特留下來的?!盌avid介紹說,并且他回國后還特意拍了這些家具的照片給記者看,這套家具呈黑色系,葉片形狀的雕花十分精細,衣柜上用的是考究的銅把手,斑駁的木紋在訴說著穿越百年的滄桑。
據David回憶,弗里茨·里克爾特紳士、善良,事業(yè)非常成功,專業(yè)能力很強,“博世公司是德國知名的大公司,里克爾特在里面擔任主管類職位,是那時的成功人士,他們家的別墅也建在當地很好的地段上。”
這次是David第一次來青島,此行的目的是看望在中德生態(tài)園工作的兒子Danielo David特意花了一周的時間,在老城區(qū)的老街老巷里轉悠,他走過中山路、云南路、廣西路、湖南路,路過天主教堂,還特意跑去老港口看看,猜想百年前在這座城市里都發(fā)生了什么。“我非常享受在青島走走轉轉的時光,發(fā)現了很多德國風格的老建筑,很高興看到很多新人愿意以教堂為背景拍照,這是一座很有風格、有自己特色的城市?!盌avid特別強調,他在青島郵電博物館頂樓的咖啡吧里,看到那些彩色的玻璃,古老粗獷的梁棟,感覺這一百年來都不曾變過,甚至感覺里克爾特也曾在里面待過。
而關于Daniel,似乎他一出生就暗示著將與青島產生某些聯系?!拔疑?976年,跟弗里茨·里克爾特剛好差了100年,2010年我來到青島,跟里克爾特來青島的時間也正好差了100年。”Daniel的這兩個100年真的很難用巧合來解釋,也許冥冥之中,就注定了他將代替他的祖輩,在青島再續(xù)前緣?!爸袊⑶鄭u”是Daniel從小就從父母口中聽來的詞語,這份對遙遠國度的好奇和向往,直接影響了他的專業(yè)和職業(yè)選擇。大學時,他選擇了德國波恩大學漢語翻譯專業(yè)。2008年畢業(yè)后,他沒有在德國找工作,直接來到了中國.先在湖北武漢工作了一段時間,2010年來到青島。
“我熱愛青島,熱愛她的歷史,她的老城區(qū),作為在青島的德國人,我很幸福,這里的人都很友好,很親切。并且青島話中有很多詞匯是從德語中來的,比如古力,大嫚?!盌aniel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并且娶了一位中國大嫚。自從到達,他從未想過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