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珍
【摘 要】 目的:觀察早期使用退黃散外涂聯(lián)合冷療的方法治療閉合性脛腓骨骨折肢體腫脹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00例脛腓骨閉合性骨折早期的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采用退黃散外涂加甘露醇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甘露醇治療,定期測量肢體腫脹高度,對比兩組腫脹消除所用的時間。結果:治療組腫脹消除時間為33~108h,平均為(80.61±20.63)h;對照組腫脹消除時間為36~157h,平均為(116.27±29.71)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閉合性脛腓骨干骨折的早期,使用退黃散外敷可有效消除肢體腫脹。
【關鍵詞】 退黃散;脛腓骨;骨折;腫脹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3-0048-01
在閉合性的脛腓骨干骨折早期,容易出現(xiàn)患肢的高度腫脹,常常影響骨折的復位及固定,甚至可能誘發(fā)骨筋膜室綜合征等嚴重并發(fā)癥。如何安全、快速、有效的消除肢體腫脹,一直是該類型骨折臨床早期護理工作中的難題之一。筆者采用退黃散外涂聯(lián)合冷療的方法療效滿意,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脛腓骨干骨折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5~60歲之間,性別不限;②病程(即從受傷到接受治療的時間)在24h以內;③為閉合性損傷,局部皮膚軟組織完整。排除標準:①孕、產婦或有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存在開放性損傷的患者;③有皮膚過敏或對退黃散過敏的患者;④存在大面積的張力性水皰已破潰者;⑤病程超過24h者;⑥其他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根據上述標準共選取100例患者,男61例,女39例,年齡在15~58歲,平均年齡41歲。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38±3.5)歲;治療組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齡(41±1.9)歲。在年齡、病程等各方面因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給予患肢跟骨牽引術,臥床并抬高患肢,心理疏導,指導股四頭肌靜力舒縮、踝泵訓練、趾間關節(jié)主動屈伸等肢體功能鍛煉,提供適宜的靜養(yǎng)環(huán)境。給予20%甘露醇125ml靜脈滴注,一天兩次。
1.2.2 治療組 采用相同的護理團隊,在上述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及靜脈給藥方案的基礎上,予退黃散外涂聯(lián)合冷療。退黃散為院內制劑,配方為:大黃、黃柏、地榆、白芷、南香末,劑量保密(規(guī)格:1000g/包;批號:20120301;有效期3年)。具體方法如下:取退黃散適量調稀釋的甘油至糊狀,外涂于患者小腿腫脹處,距離跟骨牽引針眼至少4cm,涂抹厚度為3~5cm,均勻覆蓋于皮膚表面,中藥涂前先清潔皮膚,剪除多余的毛發(fā),避免損傷皮膚,中藥外涂后用一層棉紙包裹,避免藥膏外溢。退黃散每日晨8時左右清潔,于醫(yī)師、護士查看病人后更換,并于每次測量前清潔,于測量后稍作休息,即予更換。觀察涂藥處皮膚情況,有無張力性水皰,如有張力性水皰未破潰者可在嚴格無菌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抽吸水皰內液體,覆蓋無菌凡士林紗布及無菌敷料,繼續(xù)使用退黃散外涂;如張力性水皰已破潰者或有皮膚過敏者即予停止用藥。
1.3 評價標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參考軟組織操作癥狀分組標準制定腫脹標準。輕度腫脹:較正常皮膚腫脹,但皮紋尚存在,測量健側對比,腫脹中心高度≤0.5cm;中度腫脹:皮膚腫脹中心高度為0.5~1cm,皮紋消失,但無張力性水皰;重度腫脹:皮膚重度腫脹,中心高度>1cm,出現(xiàn)張力性水皰。每日測量腫脹高度并記錄,當患肢腫脹消除至輕度時,記錄其消腫所用的時間。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腫脹消除時間為33~108h,平均為(80.61±20.63)h;對照組腫脹消除時間為36~157h,平均為(116.27±29.71)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50例未出現(xiàn)皮膚感染,2例出現(xiàn)輕度皮膚瘙癢,報告醫(yī)師后予口服抗過敏藥物后癥狀緩解。
3 討論
脛腓骨是長管狀骨中最常發(fā)生骨折的部位,其骨折發(fā)生率約占全身骨折的13.7%,其中以脛腓骨雙骨折最多見,閉合性骨折的發(fā)生率較開放性者為高。骨折發(fā)生后,由于局部血腫形成,循環(huán)障礙及創(chuàng)傷后應激反應等原因,通常導致?lián)p傷早期的小腿嚴重腫脹。因軟組織過度腫脹容易引起小腿特有的筋膜間室內壓力增高,而周圍組織不能相應擴大,進一步造成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功能障礙,出現(xiàn)骨筋膜間室綜合征[2],嚴重者甚至發(fā)生肢體缺血性壞死。因此,早期護理工作中,盡快消除腫脹十分必要,也是進一步進行復位和骨折固定的前提。中醫(yī)骨傷學認為,損傷早期,骨折筋損,血溢脈外,滯留于肌肉筋骨之間,經氣運行受阻,不通則痛,氣滯血瘀,瘀而化熱,故治療上應予清熱通絡為治療原則。退黃散中大黃粉瀉火解毒、涼血活血、逐瘀通絡,為主藥;配合黃芩、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白芷擅于止痛、消腫,入陽明經而主四肢肌肉;南香末可活血、行氣、化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瘀、行氣消腫之功。在閉合性脛腓骨干骨折的早期,使用退黃散外敷可有效消除肢體腫脹,減少損傷早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縮短了住院時間,且操作簡單易行,費用低廉,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洪鋒,胡中青,倪建平.中藥消瘀止痛酊外敷在小腿閉合性骨折術前軟組織消腫的應用[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3(12):996-998.
[2]候樹勛,王繼芳,張伯勛.現(xiàn)代創(chuàng)傷骨科[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8.
(收稿日期: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