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風
貴州東部松桃苗族自治縣孟溪鎮(zhèn)是古黔東五大集鎮(zhèn)之一,擁有近九百年的歷史,素有“梵凈府城”“文化老區(qū)”之稱,具有較深的文化底蘊,一些傳承久遠的民間文化形式至今仍活躍在孟溪古鎮(zhèn)及周邊鄉(xiāng)鎮(zhèn),共同組成了“孟溪文化”,其中大路鄉(xiāng)的花燈戲就是苗、漢文化交融的典型之一。
花燈劇是廣泛流傳于漢民族中的一種戲曲表演藝術(shù)形式,其突出特征是手不離扇、帕,載歌載舞,唱與做緊密結(jié)合。其源于民間花燈歌舞,是在清末民初逐漸形成的一種地方戲曲形式。在流行過程中因受各地方言、民歌、習俗等影響而形成不同的演唱和表演風格,形成流派眾多,在貴州民間就有“南獨山、北大路”之說。大路花燈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從其表現(xiàn)形式上歸納起來有跳團團、采茶、橋臺子三種(其中還包含金錢桿、盤茶、拔船、送子等)。筆者本著對傳統(tǒng)藝術(shù)文化的尊重,就其基本模式和表現(xiàn)形式進行介紹。
燈具及其表演組織隊伍的構(gòu)成
大路花燈的燈具一般有六盞,其中牌燈(也叫正燈)一盞、花燈(也叫輔燈)五盞。牌燈相當于一個燈會(出燈隊伍)的標志,起信號、指路、引領(lǐng)的作用,牌燈舞到哪家,花燈就出到哪家。牌燈大致以牌坊、牌樓形式為造型,內(nèi)置牌位,上書花燈宗師牌位:大唐天子李世民之位(有的是“當今天子萬歲萬萬歲”)。民間相傳唐貞觀年間某年除夕前,皇太后無故身患眼疾,用遍殿前御醫(yī),尋盡天下藥方均不見好轉(zhuǎn)。皇帝李世民一時也束手無策,遂向文武百官求助,丞相魏徵進言,扎三千六百盞紅燈掛于長安大街,旨諭天下臣民從初一至十五日元宵期間共同為太后禱告,祈求上蒼開恩賜太后早日康復。天子立即手諭,昭告天下,懸燈三千六,舉國祈禱,不久,太后痊愈。自此,形成習俗得以流傳至今?;簟侗P茶歌》的唱詞中有其起源傳說的內(nèi)容:
花燈是由哪朝起?花燈是由哪朝興?花燈是由唐朝起,花燈是由唐朝興。王母娘娘痛眼睛,百藥用盡醫(yī)不成,許下三千六百盞,曾留五盞到如今。一盞交由天上去,二盞交到水中行;三盞交由山中去,四盞交到地獄門;只有五盞無交處,萬古流傳到如今…一
牌燈外側(cè)題有對聯(lián),上聯(lián):國泰民安;下聯(lián):風調(diào)雨順。橫批:天下太平。寄托玩燈之人對國家對人民的美好祝愿。其余五盞花燈由2盞正燈(長方體)、1盞扇子燈、1盞鼓鼓燈和1盞五角燈組成,輔以寶蓋(十字空心架)吊頂,四方規(guī)則地掛四串荷葉、繡球等做成的吊墜,插上一支竹竿即可。燈具用材主要為楠竹條、白紙、花紙等。
花燈樂器由鼓、鑼、鈸、勾鑼等打擊器械和笛子、二胡等管弦樂器組成,其作用各有不同。花燈表演時大致是唱一段、跳一段,重復進行。其中也有對白,術(shù)語稱為“打岔”或“扯百納經(jīng)”(采茶時專用表演形式)。笛子、二胡等樂器用于唱時的伴奏,而鑼鼓等打擊樂器起停頓間隙功效以及在跳燈表演時的伴奏。通常分開進行,不會同時演奏。鑼鼓打擊樂器一般由五個人各執(zhí)其一,按照規(guī)定旋律演奏,視表演要求及具體情況可長可短。其曲目有《懶龍過江》《雞啄米》《打鬧臺》《雞拍翅》等。
花燈表演的角色一般為兩人,是表演“跳團團”時的絕對主角,稱之為旦角、丑角。但在“采茶”演出時可增加到兩對。旦角名曰“幺妹”,由演員女扮男裝而成,其面容姣好,舉止端莊大方,表演時嫻淑恬靜;丑角名曰“唐二”,其打扮夸張,面貌丑陋,舉止粗野豪放,表演滑稽幽默。其表演的動作和身法有“犀牛望月”“龍鳳呈祥”“唐二挑擔”“雞拍翅”等?;舯硌莸撵`魂人物是主唱,稱為“掌橋子”,一簇花燈(一支燈隊)水平的高低,完全取決于“掌橋子”的人,他既是領(lǐng)唱又是現(xiàn)場編導。所以對其要求也就特別高,既要精通各種表演橋段,熟悉各種唱腔曲調(diào),又要具備臨時應(yīng)變和即興創(chuàng)作的能力。當然一簇花燈“掌橋子”的通常不止一人,是一個由2~3人組成的團隊,輪番上陣。大路花燈一般少則出完整個春節(jié)(大年初一至十五日),多則搞到農(nóng)歷二三月間,而且都是晚上進行,大部分時間為通宵,靠一人每晚上獨自領(lǐng)唱是絕對不現(xiàn)實的,嗓子、精力、體力都不允許。在表演時,“掌橋子”的一出聲,其他的以“唐二”“幺妹”為中心圍成一個圈齊聲附和,場面極其恢宏壯觀。所唱曲調(diào)千變?nèi)f化、曲目豐富多彩、內(nèi)容雅俗共賞,后面我將單獨作重點介紹。
花燈隊還有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即領(lǐng)隊或總管,稱作“燈頭老爺”,主要由族中的大佬或德高望重的老人擔當。其職責是組織、召集、聯(lián)絡(luò)和管理日常事務(wù)。
總的來說,大路花燈燈會通常由20~30人組成,其中掌燈的5~10人、打家鈴(負責樂器)的5~8人、專業(yè)表演的4~6人(如果是橋臺子唱大戲至少就要10人左右)、掌橋子的2~3人、燈頭老爺1~2人,打雜的不限。這些人一般都多才多藝、身兼數(shù)職,所以綜合下來一支燈會隊伍有20人左右。
燈會表演的運作流程
大路花燈戲的表演有開光、出行和倒燈三個階段,每年必扎新燈,不得重復使用。每到臘八前后,燈頭老爺就開始著手準備,召集工匠扎燈,組織藝員排練節(jié)目。
開光,顧名思義,即為新燈點燃燈光,準備出行。大都在大年初二,燈堂(平日里擺燈的地方)安好以后,所有前期工作都已就緒,便請來“陰陽先生”(巫師)做法事,擺上供品,盛上凈水,燒上紙錢,口中念念有詞,虔誠祭奠歷代花燈宗師,為每盞新燈和出燈的人“打扮”(祈求神靈保佑)。此乃傳統(tǒng)儀式,任何燈會都不能例外。
出行,即開始外出玩燈。在外出之前,必先游自家寨子,然后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進行,當然也不是每個寨子都出。但所到村寨必須家家出到,孝服人家除外,故有“干寨不干家”(就是指寧愿漏寨也不得漏戶)之說。玩燈時限一般從每年大年初二至正月二十日結(jié)束,也有弄完整個春季的,但非常稀少,只有老燈堂(傳統(tǒng)燈會)才具備那種實力(大路老燈堂最有名氣的首推大路鄉(xiāng)的平洞、后洞;其次是大路鄉(xiāng)的平屯、耿溪以及孟溪鎮(zhèn)安山,妙隘鄉(xiāng)的矮塞等;冷水鄉(xiāng)杉樹燈堂屬后起之秀,在20世紀90年代末,風靡烏羅老區(qū))。
倒燈,也是一種例行儀式,是燈會的總結(jié)表演。按照計劃所有需出燈戲的村寨都出到了,時間也差不多了,便要“倒燈”,其實質(zhì)就是總結(jié)會,照樣得請法師舉行“化燈”法事。等結(jié)束時,把全寨大娃細仔、男女老少聚攏來,殺豬宰羊打頓“平伙”。一是對燈會表演、收入等情況進行總結(jié),認真查找不足;二是對來年燈會有關(guān)事宜進行商討。在倒燈當天,有的干脆把每年的“平安?!保ó?shù)剞r(nóng)村習俗之一,每年年初舉行,意為打掃瘟神祈福求平安)順道一起做了,“兩個忙錘一起響”,既省心又省事。
下燈帖,在燈會確定好外出表演對象村寨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派人去目標村寨“下燈帖子”。下帖子,相當于拜山頭,就是去拜訪該寨寨老或族長,告知對方今晚燈來貴處,請予關(guān)照并安排好行程線路及相關(guān)事宜,起通聯(lián)作用。下帖子的人需懂禮儀且能言善道,代表一個燈會的整體形象。當夜演出能否功成圓滿、所受待遇的高低,乃至收入情況,完全取決于下帖子的人。表演橋段、劇目的基本模式和內(nèi)容
大路花燈的表演形式特別豐富,基本橋段有“跳團團”“采茶”“團茶”“打金錢桿”等;根據(jù)主人家某些特殊要求還有“開財門”“掃財門”“拔船”和“送子”等。一些有錢人家或者一個寨子集資還要“橋臺子”、唱大戲,這是整個花燈表演的精髓所在,最能體現(xiàn)這門民間文化的卓絕藝術(shù)性和頑強生命力。
1.跳團團。跳團團是大路花燈表演的基本功,也是花燈所到之處必須表演的基本項目。每到一家,舉牌燈的先進堂屋,把牌燈擺于大門外右側(cè)階沿,并高呼:主人家,吵鬧了,過熱鬧年噢。接著由掌橋子的把放在堂屋大門正中桌案上的香紙點燃,然后表演主角唐二、幺妹及其他所有演職人員面對“家龕”站成幾排,唱《天地君親師》,參拜“家仙”(祖宗牌位),唱一段敲一排,一邊唱跳一邊“作揖”(鞠躬):
來到主家一重門,唱個天字賀主人,世上只有天為大,天上星星管萬民。來到主家二重門,唱個地字賀主人,世上只有地為大,地生五谷救凡人……
如果主人家沒別的要求,燈隊就可以進入其正堂屋表演“跳團團”;如果有主人家過去一年財運不好,懷疑是財門出了問題,于是就擺上十二塊或二十四塊(十二的倍數(shù))“利事錢”,要求給其“開財門”或者“掃財門”,以祈求當年財運亨通,圖個彩頭,那燈隊必須開了或掃了后方可進入。于是唐二、幺妹遂做出開或掃樣動作的舞姿進行表演,如開財門的唱詞:
春哪季哩個財門春啊季開啊,春季哩財啊門嘛我啊來開。左開一扇金哪雞叫啊,右開哩二呀扇嘛鳳啊凰鳴啊。南京城里進哪啊北京城里落啊,南北哩二啊京嘛好比那快啊活。恩哪情哥啊你在說什么啊,枝枝花兒香嘍嘔鬧啊洋啊洋。石榴花兒紅咯哦光照城那個喲嗨喲,花兒正開啊繡啊攏來啊,開起呀財啊門嘛大發(fā)財咯喲額喲(而后夏秋冬依次)。四季財門齊打開,姊妹雙雙進屋來,左腳進屋生貴子,右腳進屋帶金銀,姊妹雙腳一起進,財發(fā)人興萬萬春……
之后跳團團進入主題,一般唱一兩個橋段,如主人家愛好(熱情好客),煙酒糖食果餅上齊,錢打發(fā)得多,又辦燈酒(夜宵)的,就多跳多唱一些,但都不會超出3個小時,因為怕出不完整個寨子。唱跳橋段視主人家具體情況而定,如家有老人則唱《送壽元》,新房才建的則唱《賀新房》,祈求平安的則唱《太平歌》,有讀書做官的則唱《狀元郎》,也有要求唱傳播儒家孝文化的《二十四孝》,一般則唱《十二月花開》等,形式多樣,品類繁多。如《送壽元》:
一送壽元千百歲,二送富貴兩雙全。三送桃園三結(jié)義,四送童子拜觀音。五送知府打黃傘,六送祿位早高升。七送天上七姊妹,八送神仙呂洞賓。九送九子登科早,十送太子坐北京。十一送棵搖錢樹,十二送個聚寶盆。
其間還穿插不同的曲調(diào)配詞,如“送在主家堂前里,高舉首,忙跪下,拜上堂前老人家,祝福你兒點狀元,富貴得久長,玩花燈,天下太平”。再如“金雞配鳳凰,芙蓉配牡丹,妹子喲,花哪一樣嘔喲咯,個個長壽,神仙喲呂呀洞賓喲”。
跳完團團,玩燈人在主人家吃飽喝足后,燈會往往會感激主家盛情從而表演《答酒歌》:吃了主家酒,退還主家杯,來年五谷用車推。你看他,來年五谷用車推。正二三月去下種,你看他,一子落地萬子生。四五六月去薅潑,你看他,田中禾苗亮晶晶。七八九月去收割,你看他,騾馱金來馬馱銀。十冬臘月去收藏,前倉得滿后倉存……
當然有辦法(富裕)的人家圖熱鬧圖吉慶,還會要求燈會表演“打金錢桿”“采茶”等。打金錢桿,一種花燈劇目,其道具用一長不足一米赤竹,間岔打上五六個小洞,分別裝上用三五個制錢連接的金錢串而成。當演員在表演時金錢桿隨著有節(jié)拍的敲打,發(fā)出悅耳動聽之聲,質(zhì)樸而厚重。打金錢桿一般由兩對男女演員共同演繹,手執(zhí)金錢桿,跟著“蓮花落”的節(jié)奏自上而下敲打身體各個部位,且動作不一、周而復始,其姿態(tài)曼妙又不失鏗鏘壯美?!吧徎洹庇烧茦蜃拥闹鞒?,其他人齊聲附和,如:
一打蓮花來蓋頂嘛(和:你那蓮花、蓮花落嘛),二打古樹來盤根咯(和:鬧元宵、喜連連)……
其曲調(diào)錯落有致、平仄抑揚頓挫,場面氣勢恢宏,歡聲笑聲不斷。
2.采茶?!安刹琛?,源于古時山村青年男女以采茶為媒、進行談情說愛的一種生活方式,用歌唱和舞蹈的形式予以演繹。即每到采摘茶葉季節(jié),懷春男女青年吆三喝四成群結(jié)隊上到茶山,一邊勞作一邊對歌,抒發(fā)彼此間的愛慕之情。其表演基本程序為:梳妝打扮、團茶、盤茶和打岔四個步驟,后根據(jù)需要增設(shè)討茶錢、轉(zhuǎn)茶錢兩個項目。
首先是梳妝打扮。主要展現(xiàn)兩個“唐二”在心儀“幺妹”家屋外苦苦等候與之結(jié)伴上山采茶。
男:“幺妹,還在干啥子?”
女:“哥哥,你莫忙,崗崗(一
會兒)就來?!?/p>
愛美的“幺妹”自然要精心打扮一番?!扮勖谩眰儚念^至腳邊唱邊跳邊裝扮:
一莫忙來二莫慌,姊妹房中巧梳妝。前梳五龍來戲水,后梳金鳳來朝陽。左邊梳個蟠龍髻,右邊梳個滾繡球。大圓耳環(huán)齊戴下,金簪呀鈴響叮當。上穿綾羅十二件,下身圍起水羅裙。青絲裹腳來穿下,繡花鞋子往下蹬。
即便梳妝已畢,“幺妹”們還是不慌不忙,“左手推開門一扇,右手推開兩扇門,兩扇財門齊打開,姊妹雙雙出房來……”幺妹半推半就,在唐二一番懇求后才姍姍與心上人結(jié)伴上山。說是“上山”其實是圍繞牌燈和兩盞正燈排成的三個點,按“8”字形串花而行,且邊走邊唱邊跳。一路上見什么美景就用歌聲表達形容。比如要表現(xiàn)路途遙遠就唱“一十五里桃花店,二十五里繡花廳”,再如展現(xiàn)走路的速度較快則道“上坡猶如弓上箭,下坡猶如風送云”,好不容易到達目的地,“三腳把作兩腳走,兩腳把作一腳行,不覺行程來得快,茶山就在面前呈”。
接下來便到了“盤茶”“團茶”的時節(jié),主要內(nèi)容就是把茶的根源、來歷以及茶的制作工序等用歌唱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接著便唱(《十二月采茶調(diào)》,每月四句為一小段,間插“打岔”環(huán)節(jié),其實為插科打諢、扯百納金,如:扯個扯,岔個岔,則閑人(旁邊的人們),你莫搭話,聽我唐二花子打個岔,這個岔,莫拿打,留在心中干啥嘛。
緊接著雙方互許終身,便拜天地入洞房結(jié)為秦晉之好,結(jié)局皆大歡喜。
最后采茶姐妹向主人家討要茶錢(即表演費用),如果主人家慷慨,覺得大家辛苦,便一次性把合適價位的報酬奉上;倘遇拖皮茍夾(動作緩慢、吝嗇)之輩,那掌橋子的便想方設(shè)法轉(zhuǎn)茶錢,即臨場編歌索取。
3.橋臺子(表演花燈?。??!皹蚺_子”,即搭臺子唱大戲。根據(jù)傳統(tǒng)習俗,凡進行花燈劇演出,必須用板凳、四方桌、木板等在堂屋或院壩里搭建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戲臺。說是只有在其上演出,才能全面展示該燈會的真本事。后人們覺得在上面既不安全,搭建臺子又麻煩費力,干脆棄之不用。只在寨子中央或居住的人既集中又方便的地方尋一處大堂屋或空地即成。
大路花燈劇是融合京劇、川劇、黃梅戲等精髓,結(jié)合當?shù)孛耧L民俗,借鑒儺戲風格,用本地方言進行表演的一種地方劇種。其分為單臺戲和連臺戲兩種。
單臺戲即短劇目,一般用時兩三個小時,主要用夸張的手法、滑稽的表演、簡單的劇情和幽默的語言展現(xiàn)某個生活片段或場景,屬搞笑版劇目。其代表作有《王二麻子打草鞋》《三仙進壽》《百花樓上除妖精》《五朵金花》等。
連臺戲即長劇目,其耗時至少三天三夜,大都由傳統(tǒng)京劇或川劇劇本改編而成,屬歷史劇目,同樣角色分生旦凈末丑,畫臉譜,著長袍盔甲。由二胡、快板伴奏,其動作身段手法與京劇無異,唯唱腔唱詞通俗易懂。
連臺戲又分文戲、武戲兩種,武戲代表作有《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羅通掃北》等;文戲代表作有《巧兒姑娘曬鞋》《梁祝》《七仙女下凡》《崔文瑞》等。
“一個民族的非物質(zhì)文化,是她獨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記憶?!贝舐坊魪脑鸁艄に嚨綐O具本土特色的“吹拉彈唱跳”,再到充滿農(nóng)村生產(chǎn)生活氣息的唱腔唱詞,都是無與倫比的唯美、精致、感人,距今亦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是亟須保護和傳承的民間藝術(shù)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