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純
在通訊設(shè)備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你還會堅持給孩子或者父母寫信嗎?就算有,你能堅持25年嗎?
藏族作家意西澤仁做到了。從女兒7歲開始,他便堅持給女兒寫信,而女兒也會給他回信。在女兒的成長路上,“爸爸的信”從未缺席,暖暖的,溫馨而甜蜜。
2014年12月15日,他們榮獲成都十佳“好家訓,好家風”家庭。
爸爸出差了,一幅幅“童畫信”記錄思念
那首家喻戶曉的《康定情歌》里所唱的地方,就是藏族姑娘意娜的故鄉(xiāng)。1982年,意娜出生在美麗的四川康定,在連綿的青山和澄凈的藍天下,她一天天長大。
意娜的父親意西澤仁是一位作家,曾發(fā)表過建國后藏族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大雁落腳的地方》。意娜小時候,意西澤仁經(jīng)常帶著她去圖書館,幫女兒借幾本兒童刊物。父女倆坐在一起看書,小意娜抱著書本能專注地看上好半天。
5歲那年,意娜正在紙上涂鴉,父親的一位畫家朋友來家里作客。畫家被她專注的樣子吸引了,笑瞇瞇地問:“你在畫什么?”意娜回答:“我在畫太陽。”“太陽怎么會有眼睛呢?”意娜開心地說:“因為它每天都在天上看著我們,沒有眼睛怎么看?”畫家贊賞地說:“意娜很有想象力,是個畫畫的好苗子?!?/p>
朋友一句評語,被意西澤仁記在了心上,他開始讓女兒系統(tǒng)地學習畫畫。事實證明,意娜的確對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有天賦。6歲時,意娜創(chuàng)作了一幅《康定跑馬山》水彩畫。意西澤仁把這幅作品寄給了雜志社,后來這幅畫被發(fā)表在少兒讀物《看圖說話》雜志上。9歲以前,意娜已經(jīng)在多家報刊上發(fā)表了100多幅作品,成了頗具名氣的小畫家。
意西澤仁每次出門尋找小說素材和靈感,都會給女兒寫信,然后托妻子轉(zhuǎn)交。讀爸爸的信,對小意娜來說更像是看“游記”。不太會寫字的她就用畫畫的形式,把對父親的想念畫出來。這種“童畫信”,成了父女倆難忘的記憶。
受父親書信的熏陶,意娜愛上了寫作,她的作文《香噴噴的酥油茶》,在國內(nèi)小學生征文比賽中獲獎。
1991年,意娜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在中南海接受了中央領(lǐng)導的接見。興奮的意娜要給爸爸寫封信,老師告訴她,等信寄到時,他們可能已經(jīng)到家了,有什么話不如留著回家后再說。意娜不愿意,執(zhí)意寫信。等她從北京回到家時,信還沒到。意西澤仁收到信時,在家寫作的他依然給女兒回了一封信,放到了女兒的書桌上。
小學五年級時,因為父親工作變動,意娜隨家人搬到了成都。2000年上半年,意娜被保送進入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那年暑假,無疑是她最燦爛的日子。她忙著和昔日的同學道別,參加各種聚會。向來沉默的父親,話也多起來,向意娜交代很多瑣事,讓她好好照顧自己,遵守學校的紀律。在意娜看來,爸爸實在是啰嗦,她不明白父親這一句句叮囑背后的擔憂和牽掛。
壓在枕頭下的信,那是父親未完待續(xù)的話
2000年9月,意娜開學的日子到了。到學校之后,父母在宿舍幫她整理大包的行李,意娜則忙著辦理入學手續(xù)。分別的時候,意娜把爸爸媽媽送上了校門外的公交車,獨自走回宿舍。一天的疲憊涌上來,身邊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一股淡淡的悲傷籠罩著她。
意娜正準備休息,卻意外地在枕頭下發(fā)現(xiàn)了一個信封。此時宿舍已經(jīng)熄燈,借著走廊里的燈光,意娜拆開了信封。熟悉的筆跡映入眼簾,原來是爸爸的信:“我估計,當你打開這封信的時候,我和你的媽媽已經(jīng)坐在南下的火車上了。本想等你在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再給你寫信,但這些日子看著你收拾行裝,我總覺得有許多話要告訴你,可話到嘴邊又止住了。這封信是你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就寫好的,我想等到了北京后再留給你。孩子,你小時候,最喜歡看到的就是爸爸的信。同樣,爸爸每次看你的信都會覺得很幸福。我希望這種方式可以延續(xù)下去,有話,咱們信里說?!弊x著信,仿佛父親的聲音就回響在耳邊。在大學里的第一夜,父親信里的字字句句都熨貼著意娜的心,讓她感覺到溫暖。她這才明白,當暑假里自己歡樂地和同學們四處聚會的時候,父母在家里是怎樣的不舍與牽掛;在她期待著早日離家邁進大學校園的時候,父母是多么希望時光可以慢一些;父母一直不同意讓她獨自進行假期旅行,只是想多一點時間陪在她身邊……父親的愛是那樣深沉,他從不輕易將愛說出口,卻在她最孤單的時候默默陪伴著她。
第二天一早,意娜就去學校的商店里買了信封和信紙,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她在信封上端正地寫上了家里的地址和父親的名字,鄭重地寄了出去。
每當在生活、學習中遇到了問題,意娜都會在信里詳細地告訴父親,而父親也會馬上回信,一一為她解答,并提出一些意見。父親的文字樸實平淡,語氣就像在與她交談。
看著意娜不厭其煩地給父親寫信,朋友笑說:“打電話多方便,寫信太麻煩?!币饽炔灰詾槿?,面對父親,總有一些話說不出口,然而只要提起筆,她卻能用最真摯的語言表達出來。每次拿到父親回信的那一刻,她的內(nèi)心都無比喜悅。
意娜寫了很多文章,每次發(fā)表了文章,她都會隨信給父親寄去一份。意娜有了創(chuàng)作的想法,也會在信中與父親討論,請父親指點。在這些家書中,意西澤仁見證了女兒每一個成長階段的進步,感到無比欣慰。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意西澤仁與意娜之間互寄了百余封家書。父女倆在一封封書信里,討論學習、交換思想、談心聊天。
千里寄家書,父愛是最溫暖的一米陽光
意娜被學校保送上研究生,之后又讀了博士。期間,她曾到德國和加拿大留學。因為地域相隔更遠以及通訊設(shè)備越來越發(fā)達,意娜和父親的聯(lián)系也從紙質(zhì)書信變成了電子郵件。偶爾,她還是能收到父親從遠方寄來的書信。
2008年春節(jié),意娜沒有回家。農(nóng)歷大年三十,意娜收到父親從國內(nèi)加急寄來的紅包。父親在信里寫道:“雖然你不能回來,但你媽還是忙活著做了很多你愛吃的東西。今年冬天我們這里很冷,下了好幾場大雪。每次坐在窗前,我總想著你能從外面推門而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我想這個時候,你的心情會更加糾結(jié)難過,但沒事,我們在這邊陪你過年。”
當晚,伴隨著窗外璀璨的燈火,意娜給父親寫信——她認為沒有什么禮物比回一封家信更貴重。
2008年,意娜接到北京奧委會的邀請,做為一名火炬手傳遞圣火。意娜興奮地給父親寫了一封很長的郵件,把自己的榮譽和快樂與他分享。因為學業(yè)很緊張,完成圣火傳遞后,意娜匆匆趕回了加拿大。她在電子郵箱中看到了父親發(fā)來的郵件,他激動地只寫了一句話:“女兒,你是我們的驕傲!”
2009年,意娜完成博士學業(yè),回國后定居北京,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多樣性與民族文化研究部主任、世界文化多樣性論壇秘書長。由于工作忙,意娜不能陪在父母身邊,甚至有時出差經(jīng)過成都,也不能回家看上一眼。
2012年12月,意西澤仁的散文集《雪融齋筆談》出版了。在書中,他專門開辟了一個“父女家書”的版塊,收錄了他寫給女兒的20封家書。
女兒的一切在意西澤仁眼中都是珍寶,他完整地收藏著意娜從小到大發(fā)表過的每一篇作品——從5歲時的畫作,到意娜近年來獨自出版的《直觀造化之相:文化研究語境下的藏族唐卡藝術(shù)》、《情定香巴拉:民族地區(qū)文化發(fā)展與康定情感經(jīng)濟探索》等書籍。
2014年12月15日,《成都晚報》公布了成都十佳“好家訓,好家風”家庭,意西澤仁一家榜上有名。從小到大,父女倆共積攢了五百多封家書,正是因為這一封封家書所傳遞的優(yōu)良家風,意西澤仁才能培養(yǎng)出意娜這樣優(yōu)秀的孩子。
春節(jié)將至,意娜把父母接到北京,打算一起出國旅游。她要帶他們重走那些年她獨自走過的路,讓父母見證自己的成長。
意西澤仁在博客中,收藏著他寫給意娜的家書,他給這些家書取名為“離太陽最近的孩子”。在他的眼中,意娜就是那個離太陽最近的孩子。在意娜的心里,父親才是那一輪太陽,為她在成長道路上做指引,給她陽光般溫暖的愛。
編輯 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