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延濱
豬腳,也叫豬蹄。我看那個叫“舌尖”的電視片,我發(fā)現(xiàn)導演很聰明,因為他讓舌頭和腸胃變得有記憶了。舌頭和腸胃是有記憶的,這種記憶藏在你內(nèi)心最深的地方,用那些味蕾感知的世界的味道,連同那美味產(chǎn)生時的風景,都收藏好,等你老了,閑得發(fā)呆時,翻腸倒肚地去想。
到了東川的橋兒溝,就可以看到寶塔山了??吹搅耍退愕搅?。在延安插隊的日子,每月有一天進延安城。進延安城是件快活的事,休息的日子,不想再窩在溝里。從落戶的曹坪出溝,到公社李渠七八里。到李渠就到川道了,川比溝寬,溝里的河叫溪,溪流進了川叫河,川道里的河叫延河。在川道的公路上再走二十里,就到了延安。上一次延安來回走六七十里,圖啥呢?看一回電影?逛一回延安的馬路?還有,還有就是到橋頭那個飯店買一只鹵豬腳。從插隊的小村子,走到賣鹵豬腳的飯?zhí)霉衽_,是一個稍有點漫長的過程。好吧,兩個詞,鹵豬腳再加延安,就像一個命令符號,打開一串風景
洗臉、刮胡子、換一身干凈的衣服。一出窯洞,村頭的婆姨就招呼上了:“延濱喲,今天不出工了,啊呀,上延安啊!家里匯錢來了,燒得坐不住了。嫂子沒瞎說,看你急得臉都紅了,不叫你捎東西,放心去逛吧!”我一邊打招呼,一邊流星大步往村外走,生怕這些大嫂子小媳婦說出什么玩笑來。人說這里婦女地位低,買賣婚姻,然而村上的習俗是女子出嫁前,和男人一樣出工。女子結(jié)了婚就是“全職太太”,一個月最多出工5天,其余時間都在家里管孩子做家務。閑下了身子,閑不住嘴,和知青男孩開玩笑是婆姨們最開心的集體娛樂,用今天的話來形容叫“精神廣場舞”。
逃離婆姨們的笑聲,沿溝底的小路往外走,心情也漸開闊。山峁越走越低,眼前的溝口越走越寬,天藍藍任云飄,那些云好像是從心窩口溜出來,看著就親,望一眼就情不自禁地咧嘴笑。溝里的風景就像村莊里的親戚,簡單得用不光手上的指頭:山峁、水溝、窯洞、青苗、數(shù)得過來的幾棵樹、幾條狗、幾只雞和數(shù)不過來的這天上的云。
路越走越寬,走到李渠就是公社所在的場鎮(zhèn)了。那時不叫鎮(zhèn),就叫公社。我們村第一個上調(diào)的插隊女知青張桂花,就招到了公社,當了公社廣播員。張桂花長得漂亮,老鄉(xiāng)夸“一笑倆酒窩兒”。所以她老笑,笑著就不下地了,在公社的石窯洞里,說說話就掙錢。那時真羨慕這女子,主要是悄悄也喜歡那倆酒窩兒?!熬聘C兒”剛到公社,我還去看望過這同村的插友,坐了十多分鐘,東拉西扯,沒鹽閑說。愣沒見到人家露出那倆酒窩兒。以后再上公社,就只想,不見了。
走過了李渠,就是直通延安的大川道。公路沒有鋪柏油,汽車一經(jīng)過,就揚起一堆塵土。早先還有夢想,招手攔車。后來發(fā)現(xiàn)這是最不可能的事情,如像招工一樣,可望而不可即。好在路上車不多,所以,失望的機會也少。一個人走大路,比走小路還寂寞,寂寞就喊,走過村子,啊嗬一聲,回應是汪汪的狗叫。沒狗叫的地方就唱:“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那年月這歌挺流行,現(xiàn)在回想起來,悟出一點味兒來。
進了城,如果有電影,休管演什么,也看一場。那時還沒有什么可看的,連樣板戲都還沒有上電影。電影院里除了西哈努克,就是阿爾巴尼亞。西哈努克親王不在柬埔寨待著,《西哈努克訪問西北》《西哈努克訪問東北》,西哈努克專職當我們的新朋友,雖是紀錄片,卻是彩色的;阿爾巴尼亞是老朋友,老故事片,都是黑白的。票價都是一角錢,想想還公平。就這樣,也不是回回能瞅上。停電,那么這一天無黑白,更無彩色。
最后的高潮是橋頭飯?zhí)谩D悄暝?,飯?zhí)萌松伲燥堃Z票,一張大拇指般大的紙片,把饑餓擋在門外。天不絕人,窮得叮當響的陜北,有窮人的窮講究。當時本地老百姓不愛吃下水和頭蹄。賤得很。橋頭飯店里賣的鹵豬腳,一只三角錢。除了知青,當?shù)厝藥缀鯚o人問津。我懷疑,這鹵豬腳也是知青插隊到了這里以后,這個飯?zhí)玫闹卮笮屡e措。
遞上三角錢,然后,大師傅用一張黃色的糙紙,包上一只醬紅色油亮并散發(fā)香氣的腳豬。接過這只豬腳,我坐在靠窗的長條凳上,望著寶塔山,想起那老電影里的臺詞:“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手上的豬腳真香,窗外風景如畫。
想到此,我覺得我還沒有老……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