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最近讀周作人先生的《苦竹雜記》,常常沉醉于“開卷有益,掩卷有味”的佳境中。而其中趣味,恐怕也唯有閱讀方能覓得。
周作人先生是很看重“趣味”的人,他認為這是美也是善。在《笠翁與隨園》一文中,他坦言:“我很看重趣味,以為這是美也是善,而沒趣味乃是一件大壞事。這所謂趣味里包含著好些東西,如雅、拙、樸、澀、重厚、清朗、通達、中庸、有別擇等,反是者都是沒趣味?!痹谒磥?,袁枚的“印貪三面刻,墨慣兩頭磨”真是俗氣可掬,就是沒趣味。想想也是,多面刻的印似畫蛇添足,既不好看,也不實用。
欣賞能文能畫的豐子愷先生。無論讀他的文還是看他的畫,總能從字里行間、輕描淡畫里感受到生活的趣味,令人會心一笑?!癲o re mi fa sol la si”本是七個極其普通的音階,豐子愷先生卻獨具匠心,將其改成“獨攬梅花掃臘雪”,讀來不僅趣味盎然,還頗有唐詩的韻味。在漫畫《小妹的話》中,他寫道:“我是媽媽生的,哥哥是爸爸生的;手表是鐘生的;凳子是椅子生的;小汽車是公共汽車生的。”一個稚氣頑皮、天真活潑的孩童立馬活脫脫出現(xiàn)在你眼前。更讓人覺得有趣的是豐子愷先生給自己的書屋起名。他在幾張小紙片上分別寫上字,團成團,來抓鬮,結果兩次都抓到了“緣”。他認為,他跟“緣”有緣分,欣然把書屋命名為“緣緣堂”。
生活不能無趣。即便無趣,也要挖掘出其中的有趣來。這是豁達者的本事。
一直敬佩林語堂先生的授課方式。開學第一天,林語堂先生故意姍姍來遲,令學生引頸翹首,望眼欲穿。他若無其事地走上講臺,打開鼓鼓的皮包,里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花生。他將花生分給學生享用,但學生們不敢吃,都疑惑地望著他。林先生開始講課,操著一口簡潔流暢的英語,大講其吃花生之道。他說:“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闭f到這里,他將話鋒一轉,說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后我上課不點名,愿諸君吃了長生果,更要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睂W生們哄堂大笑。林先生又微笑著招呼學生:“請吃!請吃!”教室里頓時響起一片剝花生殼的聲音。下課鈴響,林先生宣布下課,夾起皮包飄然而去。
從這以后,林語堂先生上課真的沒點過名,但他的學生卻從不缺課。他上課時,甚至連別班別校的學生,也會趕來旁聽。
好有趣味的老師!每次想起這個小故事,總樂不可支。
梁啟超先生曾說,假如有人問他信仰什么主義?他便會答趣味主義。假如有人問他的人生觀拿什么做根柢?他便答趣味。在梁公的字典里,完全沒有悲觀厭世這種字眼,只有津津有味,情趣盎然。
(潘光賢摘自《自學考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