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這是一位剛失去母親后的朋友跟我閑聊時說起的一個故事。她一直以為有很多的機(jī)會來孝敬母親,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留下的只是追悔與自責(zé)。她再三告誡我:要好好對待父母,以對孩子般的疼愛和耐心去關(guān)心和照顧自己的父母,以待孩子般的寬容大度去理解自己的親人,想他們之所想,解他們之所憂,給生命兩頭同等的愛,這樣才不會有憾事。朋友說,她有兩件事最追悔不及。
一件事是:她新婚不久,抱著剛滿月的孩子回家。那天,一家人出來散步回去已晚,樓道很黑,母親怕她穿著高跟鞋摔跤,執(zhí)意要替她抱著孩子上樓梯。在轉(zhuǎn)彎處,母親一個趔趄,好在反應(yīng)及時,趕緊單膝跪地保護(hù)好了孩子。上樓后,她對孩子左看右看,問個不停:“寶寶傷著沒,寶寶傷著沒?”卻沒有問過母親有什么事,哪里痛。母親也說自己沒事。離開前的最后一個晚上,她起床給孩子沖米粉,經(jīng)過母親的房間,聽見父親嗔怪:“你看,膝蓋都破皮了,這里都腫成這樣了,你還說沒事?!蹦赣H說:“怕丫頭擔(dān)心呢,沒事,過兩天就好了?!彼緛硐氲诙炜纯茨赣H的傷勢,但忙著趕車,居然忘了。后來,她將這事給忘了,直到父親一次在閑聊中說,母親那一跤摔得很重,一個多月才好。
另一件事是:母親肝癌住院時,朋友剛剛為她找到一份新工作,抽不開身,她不想放棄來之不易的新工作,便委托弟弟好好照顧母親。十幾天后,母親病情惡化,醫(y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她才不得已請了兩天假趕去看望。那天,母親看到她特別興奮,晚上十點(diǎn),突然說想吃柿子,她勞累了一天有些累,便安慰母親:“今天太晚了,放心,我明天早上一大早就幫你買柿子去?!?/p>
沒想那天凌晨3點(diǎn)鐘,母親病情急劇惡化,在親人的包圍下撒手人寰,母親最終沒能吃上柿子。
母親走后,朋友常?;貞浧鹉赣H對她的好,自此便知,她丟了這個世界上最愛她的人。她本可以做個“好孩子”,譬如,母親摔倒時趕緊扶起她,并查看她的傷情,問一下,哪里疼?譬如,不要那份工作了,守在母親身邊,握著她的手陪她度過人生中最后的日子,還有那天,不管多晚,也要出去給母親買柿子。
有一種愛永遠(yuǎn)都那么深沉而無言,而我們似乎永遠(yuǎn)都在忽視。等到這種愛被掏空時,才恍然明白:父母之愛是大愛,是天下最無私的、最真的、最偉大的愛。我們是父母,同時也是兒女,我們對孩子關(guān)懷備至,呵護(hù)有加,卻忘了該以同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我們應(yīng)該像愛孩子一樣愛他們,給生命兩頭同等的愛。
李磊摘自《太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