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潔
又一宗孩子受教育所累自殺的消息。
看到這則新聞我無奈心酸之余問小泥:“你覺得這小孩子做得對嗎”?小泥那時正與我參加鄉(xiāng)下曾祖母的生日聚會,她坐在簡陋的木頭長椅子上認真地編著繩子,聽了我的問題便答:“這小孩真笨,受批評只是人生中很小的一件小事,過后就沒什么了,怎么還去跳樓。”
我沉吟了一下又問:“小泥,那你覺得這老師做得好不好?”小泥不加思索就說:“這老師也不好,一千字怎么寫得出來,太長了嘛。”真好。你的回答與我的意見都一致。
一邊是孩子心理脆弱的問題,一邊是學校老師在教育方面的簡單、粗暴的懲處的問題。但其實我覺得還有第三個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
我記得小泥剛上幼兒園很怕老師,后來我一再與老師溝通,上了小學我還沒事就跟老師發(fā)短信,找機會了解小泥在學校的情況,這個過程當中也有一兩個老師的教育方式是比較粗暴的,對待孩子沒有耐心,而且對小男生的懲處也令小泥挺心驚膽戰(zhàn)的,我沒辦法改變老師,但是我有辦法引導孩子的想法。
我想,孩子變得內向與敏感是因為家庭環(huán)境所致,我們太過個性外露,表達自己的那些 “不幸?!睍r沒有避著孩子,所以孩子接收到了太多不合適的東西,難以消化,難以排解,想得也比較多。這是我們家庭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有責任去消除它。
所以我一直在自我完善,時刻覺察、自省,也鼓勵小泥去接觸新生事物,接觸所有令她覺得權威的、可怕的老師。她漸漸發(fā)現,這些老師并不會傷害她,都善良盡職,只是教學辦法不同。
如果遇到惡老師,家長可以不必猶豫地去評理。
我自己跟小泥一樣,一直在學習怎么適應社會與學校,我們在這條路上也走得很坎坷。但是現在我們的狀態(tài)極好。小泥的為人處世與學習成績方面都在進步。三年級,她三科就有兩科是第一名,交朋友也很多,在同學中是個小頭頭。
其實,我很想問,在那則新聞當中,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為什么沒有立即向家長求救?是不是家長不值得孩子傾訴心里話?還是家長沒有時間去傾聽孩子說說心里話?
給孩子造成這么大的壓力,不可能只是一朝一夕,長久以來造成的壓力難道家長沒有發(fā)現嗎?為什么沒有及時去改變這種狀況呢?
看似十歲的孩子自殺,其實想想,到底是誰把十歲的孩子“推”下樓,是誰導演了這致命的一擊?然后再想想,還有多少個孩子已經走到這邊沿,只是還沒有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