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最家長”,主要歸功于兒子幼兒園的老師。
兒子剛?cè)雸@那幾天,每天下午去接他時,我都會被老師們單獨留下。原來,兒子在幼兒園經(jīng)常抓小朋友,有時一天還抓好幾個。但兒子并不是和小朋友有沖突的時候下手抓,大部分時候是他想和人家玩,卻不會交流,直接上去推搡人家或直接抓人一把,撈著哪算哪,下手又不知道輕重,好多小朋友被抓疼了就哇哇大哭。
有天,老師給了我一本雜志,叫“最家長”,讓我回家翻翻看。上面有篇文章叫《父母不交流,孩子多孤僻》,看了讓我有點觸目驚心。文章中小強家慣常的生活模式是這樣的:小強的媽媽在打掃廚房,爸爸在另一間屋子看書,小強則蹲在自己的小屋里摳腳指頭。每個人呆在家的不同屋子里,沒有交流,也不一起干什么事。9歲的小強在學校不合群,不能和同學老師合作。我們家也是這樣?。『⒆影职质歉咧欣蠋?,還當班主任,早上六點多就走了,這時兒子還在睡夢中,晚上十點左右才回來,兒子大多數(shù)時候已經(jīng)睡著了,只有中午能和他玩一會。我呢,說起來慚愧,家中有老人幫著帶孩子,我想看電視看電視,想上網(wǎng)就上網(wǎng),對孩子也是疏于照顧。孩子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模式,冷不丁地把他放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去,孩子出于本能也想?yún)⑴c進去,但一些基本技能沒有教他,自然措手不及!
還好,這時我認識了“最家長”,讀到了這篇文章。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孩子爸爸下班后,我讓他看了這篇文章,下定決心,不從明天做起,就從現(xiàn)在這一刻做起,想辦法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我們調(diào)整了自己的作息時間,盡最大努力領(lǐng)孩子走出家門讓他和同齡孩子在一起玩,在家里盡可能多地陪他一起游戲,給他講解他提出的問題,讓老人教他唱一唱早前的小童謠。我和他爸爸還分別扮演他班里的小女生和小男生,奶奶扮演幼兒園老師,根據(jù)老師說的他在班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幾類問題,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演練,教給他與人交流的技巧。
效果真是明顯,不出一星期,兒子放學回家會主動和我說些幼兒園里發(fā)生的好玩的事了。還學會了求助,會大喊:媽媽,你和爸爸快來幫幫我啊,這個我弄不了了!這在之前可從未有過。老師們也說他變化很大,和小朋友在一起敢說話了,推搡和抓人的行為也基本沒了。
從此,“最家長”就成了我的貼心朋友。上面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事例都在向我們闡釋著:教育孩子是責任、是藝術(shù)、是門深奧的學問。家長好好學習,才會帶給孩子一個陽光燦爛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