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泥鰍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的魚類,深受人們的青睞,市場前景看好。泥鰍對水質的要求不太嚴格,池塘、水溝和田頭坑塘都能養(yǎng)殖,在農村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現(xiàn)筆者將其高產養(yǎng)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池塘條件:池塘要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面積一般以200~400平方米為宜,不要過大,最大面積不得超過1畝。水深在40~50厘米即可,水質要求中性略偏酸。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夯實堅硬,以防泥鰍鉆洞外逃。為方便捕捉,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個6~8平方米的集魚坑。
二、養(yǎng)殖環(huán)境:泥鰍對養(yǎng)殖環(huán)境要求不高,坑凼、庭院水泥池、避風向陽靠近水源的水塘、淺塘等均可,但是農藥污染和化學藥物濃度較高的水域是不宜于養(yǎng)殖的。放種苗之前,要將坑塘、小淺塘全面整治、消毒。因泥鰍是無鱗光滑底層雜食性小型魚類,喜歡鉆洞打穴逃游,故之池塘、坑塘四周基堤要堅固、無洞穴,進排水口要用尼龍絲網或鐵絲密網過濾,一來減少雜質垃圾落塘,二來防止泥鰍逃走。同時,還要在池塘邊種植一些水生植物(水草),給泥鰍營造一個遮蔭、舒適、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水生植物的根部為一些底棲生物的繁殖提供條件,為泥鰍提供天然餌料。
三、清塘:按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7~10公斤加水溶解,趁熱全池潑灑進行消毒,以殺滅池內寄生蟲、病源菌和改良肥泥性狀和增加鈣肥的效能,清塘7~10天后藥性消失,即可放幼鰍人池飼養(yǎng),注意放苗前一定要“試水”后再放苗。
四、苗種放養(yǎng):池塘養(yǎng)殖成鰍,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鰍種50尾左右,鰍種要求規(guī)格整齊,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鰍吃小鰍。苗種規(guī)格以3~4厘米為宜。鰍種下塘時用孔雀石綠8毫克/公斤浸洗5分鐘,以防水霉病發(fā)生。
五、飼養(yǎng)管理
1、施足基肥:泥鰍的食性較雜,水體中的小動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種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糞均可),以繁殖餌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機肥10~15公斤。
2、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投喂:水溫15℃以上時泥鰍食欲逐漸增強,25-27℃食欲特別旺盛,超過30℃或低于12℃時,應少投甚至停喂餌料。當水溫在20℃以下時,以攝植物性餌料為主,占60-70%;水溫在21-23℃時,動植物餌料各占50%;當水溫超過24℃時,植物性餌料應減少到30-40%。供泥鰍攝食的動物性餌料有動物內臟、蚯蚓、小雜魚等。植物性餌料有豆粕、菜粕、麥麩、谷物等。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餌量為泥鰍體重的4-10%。投餌應視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靈活掌握,以次日凌晨不見剩食或略見剩食為度。投餌要做到定時、定點、定質、定量。一般養(yǎng)殖4個月左右即可收獲,若市場行情好可提前收獲,而后放養(yǎng)下一茬泥鰍。
3、日常管理:當水溫超過30℃時,泥鰍大部分鉆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時要經常加注新水,以調節(jié)水溫和增加水體溶解氧,同時還要采取遮陽措施,可用水葫蘆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陽。此外,要經常巡塘,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4、水質調節(jié):根據(jù)池水肥度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黃綠色為好。水溫超過30℃時,泥鰍會鉆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時要經常加注新水,以調節(jié)水溫和增加水體溶解氧含量,同時還要采取遮陽措施,可用水葫蘆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陽。泥鰍游到水面浮頭“吞氣”時,說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及時注入新水。冬季要加深水位提高水溫,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六、病害防治
1、打印病:流行于7~8月。尾部兩側有紅斑。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使池水濃度為1ppm或五倍子全池用藥,池水濃度為2~4ppm。
2、車輪蟲病:流行于5~8月。病魚離群獨游,攝食減少或停止,大量死亡。用福爾馬林全池潑灑,濃度為30ppm。或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濃度為0.7ppm。
3、爛鰭病(赤鰭?。褐饕餍杏谙募?。背鰭附近表皮脫落,肌肉腐爛。用10~50ppm的氯霉素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鐘,每天一次,連續(xù)5天?;蛘哂?0ppm的四環(huán)素溶液浸洗24小時,小魚池可全池浸洗12小時后換水。
七、捕撈方法
1、食餌誘捕法:把炒香的小麥粉放在一種特制的竹籠內,將竹籠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誘泥鰍入籠。此法一般在晚上進行,水溫在25~28℃時誘捕效果最佳。
2、沖水捕撈法:在靠近進水口的地方鋪上一條特制的魚網,魚網的長度可依進水口的大小而定,預先將網設置好,再放微流水刺激,泥鰍就會逐漸聚集到進水口附近,觀察到有一定數(shù)量時,迅速將網提起,此法捕獲效果較好。
(作者單位: 157623 黑龍江省林口縣青山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