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劍
【摘要】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chuàng)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fā)展性特點的課程,因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同伴之間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習中的探究能力,實現(xiàn)同伴間的資源共享、思維碰撞、能力互補,使教學有更新的突破。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一線教學,就信息技術教學分組學習的優(yōu)勢,從三個方面具體進行論述,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 資源共享 思維碰撞 能力互補
一、齊心聚力,實現(xiàn)資源的相融共享
教學資源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根本,這不僅依賴于教師課前的充分準備,也包括學生在教學中的自我配給。很多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中的某項任務,學生需要自己搜集各種材料,但由于能力及時間的限制,也許單靠個體完成是有困難的。這時,同伴之間可以相互合作、分工搜集,然后進行資源共享,以實現(xiàn)完成任務的高效率、高品質(zhì)。
比如組織學生進行電腦繪畫練習,要求繪制一幅海底世界的圖畫。在了解了圖畫的構成元素之后,學生利用以前學過的搜集圖片信息的方法,兩人為一小組進行合作。各自分工去搜集與海底世界相關的圖片素材,一方負責搜集海底各種動物,另一方負責搜集各種藻類植物的圖片。通過較短時間的素材搜集,兩人手頭已有不少畫圖所需的素材,然后可以通過網(wǎng)絡傳送,將各自搜集到的圖片發(fā)送到對方電腦上,以供對方選用。這樣的資源共享,可以有效地節(jié)約素材準備的時間,然后騰出更多的時間花在如何設計布局畫面上。
二、爭鳴探究,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互啟
建構主義理論提出:“知識是暫時的、可開發(fā)的、受社會和文化的影響。學習是一個解決內(nèi)在認知沖突的自我調(diào)節(jié)過程,這些沖突經(jīng)常通過具體的聯(lián)系、討論和思考變得明顯?!边@表明了學習不僅僅簡單的傳授,還應該是一個人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等經(jīng)歷后產(chǎn)生的新認識。而這種思維的沖突與解決,也可以通過同伴間的合作來實現(xiàn)。當個體與個體的思想相互碰撞后,就會產(chǎn)生綺麗的火花,這時認知就會得到提升,智慧就會綻放光彩。
1、在合作討論中發(fā)現(xiàn)學習的增長點
任何學科都是引領學生走向智慧的大道,信息技術教學也不例外。對于一些新的學習內(nèi)容,教師在進行必要講解后,可以讓學生展開充分討論,實現(xiàn)思維的交互傳遞、相互啟發(fā),促進學習有效開展。
例如在進行畫筆教學時,介紹完“圓/橢圓”工具的使用后,讓學生以此工具為主創(chuàng)作一幅畫,素材不限定。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時,多數(shù)受簡單圖形的定勢限制,只是進行了圓形橢圓的簡單排列或疊加,偶爾也會出現(xiàn)一點有視覺美感的效果,但學生思維畢竟不夠大膽開放。這時,只有讓思維激活思維,所以組織鄰座同學展開討論,用這些圖形可以裝飾成什么?學生的思維被喚醒,生活中的許多圖案浮現(xiàn)了,清晰了。同伴間你一言我一言,交流得甚歡。再次操作時,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原來圓形、橢圓只是個原形,只是個加工的基本元素,既可以聯(lián)系生活中的認知經(jīng)驗進行再創(chuàng)造,也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原創(chuàng)造,所以顯示屏上的圖案更富有立體感、更有層次性,更有生命力。所以,當個體的思維受阻時,教師的點撥可以起到及時催化的作用,同伴間的合作討論也能將思維通道打通。。
2、在相互爭辯中尋求學習的新天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這首先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fā)現(xiàn)(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發(fā)現(xiàn)),而沒有發(fā)現(xiàn)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首先在于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討論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可以起到開闊思維的作用。同樣,課堂里的爭辯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它不但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找到一個展示的窗口,還為思維的互補激發(fā)提供一片天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讓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同伴間對某個問題進行辯一辯,論一論,對于促進教學的生成,鍛煉學生的思維是極有益的。當然,爭辯結(jié)果誰是最后的贏家,這并不重要,結(jié)果可以到后面的事實中去驗證,但是同伴間的這種思維碰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為學生打開求知的新天地,可以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事物的本來面目。
三、攜手任務,實現(xiàn)能力的優(yōu)勢互補
1、各展所長,揚長避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泵總€學生在自己先前的學習經(jīng)驗中發(fā)展起來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來的能力都是不盡相同的,于是在各項活動中,學生的表現(xiàn)也是不盡一樣的。如果能讓學生攜起手來,互相配合,就能揚長避短,相互補足。如在組織學生進行電腦小報的制作活動,讓每個同學單獨完成的話,這場活動可能就是少數(shù)幾個同學的才藝展示了。因為學生之間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差異較大,一部分學生尚處于較低的起點,對于這些同學來說獨自完成任務顯然是有相當?shù)睦щy的。所以不如讓兩至三個同學進行自愿組合,進行合作學習,學生不但興趣盎然,而且能根據(jù)各自特長展開合理分工,齊心協(xié)力完成作品。有的同學善于排版設計,有的同學擅長圖畫制作,有的同學文字輸入比較快速,大家群策群力,愉快合作,必能順利地完成任務。當每個組的作品展示出來時,每個同學的臉上都充滿了自豪和驕傲,因為必有一份作品中有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因此,讓學生攜手合作,能讓學習活動更加充滿誘惑和活力。
2、互幫互助,優(yōu)勢互補
信息技術教學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努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同伴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相互間的取長補短,還有利于同伴間相互幫助,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如在在指導學生學習WORD軟件,教師進行現(xiàn)場演示操作后,讓學生自行練習。一部分同學由于比較熟知電腦環(huán)境,平時對此內(nèi)容早有接觸,掌握得相當順利。而有一部分同學只了解了其中幾個步驟的操作方法,對于樣式的使用、頁眉頁腳的設置等,難以一時掌握。這時教師可充分借助學生的力量,讓同伴之間進行互幫互助,手把手地教。如此一對一地當面指點,既可解決教師一人忙不過來的困難,還可鍛煉學生將所學進行轉(zhuǎn)化運用的能力。
總之,“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而點燃火種的人,可以是富有智慧的老師,也可以是教室中充滿熱情的同學。同伴合作,讓小手拉起小手,讓智慧的火花在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園地里燦爛綻放。
【參考文獻】
[1]張劍平.信息技術教育:概觀與展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冬梅.信息技術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國電化教育,2001(3)
[3]黃甫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電化教育研究,2002(7)
[4]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