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明
早晨路過低年級辦公室,看到的一幕讓我很揪心:兩個男孩子扎著馬步,小腿緊張地哆嗦著,臉色蠟黃,汗流浹背……而剛工作不久的R老師呢,在一邊氣憤憤的樣子,嘴里不停地暴吼著:“一天到晚不做作業(yè),叫你們嘗嘗懶的代價!”
我趕緊把R老師叫到一邊,讓他快些把這倆孩子“解放”了。等那倆孩子對我千恩萬謝過離去后,我給R老師講起了下面這個故事。
保爾·普希金是位著名的醫(yī)學(xué)家。一次,他在給即將畢業(yè)的醫(yī)學(xué)院學(xué)生做一場演講時,講了這樣一個病例:“病人不能說話,也不明白別人的話。有時他的嘴里不斷地胡亂地吼叫幾個小時。他搞不清楚誰是誰。我和他相處8個月,但是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絲毫不在乎,也不想努力來照顧自己,因此,他的吃飯、洗澡、穿衣等日常生活全靠別人照顧。他會在半夜里醒來,尖叫聲總會吵醒別人。有時,他會不間斷嚎啕大哭,直到有人安慰他不哭為止。”
病例講完了,普希金追問學(xué)生:“你們愿意照顧這樣麻煩的病人嗎?”學(xué)生們大都皺了皺眉頭,說他們根本不愿照顧這樣麻煩的病人。
“我很樂意照顧這樣的病人,而且感到無比的開心和幸福!”普希金笑著說。學(xué)生們一時被搞懵了。
普希金繼續(xù)說:“在座的每一位都是這樣的病人,當時大家都不記得罷了!”說完,他從懷中掏出一張相片給大家看。原來照片上是普希金八個月大的寶貝兒子。
普希金收起相片說:“你們即將走出校門,走向工作崗位,我希望你們把所有的病人當作嬰兒來看待,像父母一樣疼愛著,那么,所有的病人將會在你們無私之愛的陽光沐浴下身心健康。所以說,對任何病人都不能看作‘麻煩的包袱,你們應(yīng)該滿腔熱情一心一意地投入照顧中,這樣工作一下子變得有趣而快樂了,在這個世界中,因為有母愛無私奉獻,生命的煙火才會熊熊燃燒。以此類推,把所有的病人當作自己的嬰孩照顧,生活將會更加燦爛精彩!”話音未落,臺下的掌聲已響成一片。
故事完,R老師羞赧地低下頭,喃喃地說:“他們總是不做作業(yè),我心急得跟油煎似的,手段是有些粗暴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以后再遇到這類事該怎么辦了——把‘病孩子當‘嬰兒來愛唄!”
的確,“把所有的病人當作自己的嬰兒照顧”那是醫(yī)生所能達到的至美境界呀!想來,我們做教育的,也是無法規(guī)避那些習(xí)慣或品行上有瑕疵的“病孩子”的。一旦“撞上”了,便是大考我們的教育智慧了:倘審慎些,智慧些,把握好“度”,那“病孩子”病情穩(wěn)定或稍減輕些都有可能,甚而可能痊愈;倘粗獷些,教育智慧不夠,那“病孩子”有可能“痼疾沉疴”,愈加不可治?,F(xiàn)在,倘我們也取保爾·普希金醫(yī)生對待病人的態(tài)度——把所有的“病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嬰孩來對待——以一種“母親憐愛病中嬰兒”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些“病孩子”,那教育注定成功!
這方面的成功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
先來看“童心母愛”教育的倡導(dǎo)者斯霞老師踐行“把‘病孩子當‘嬰兒愛”的一個案例。
有一回,一個女生哭著告訴實習(xí)老師:“不知道誰把我的書撕破了!”實習(xí)老師急忙走進教室厲聲追查,學(xué)生嚇得目瞪口呆。正在這時,斯霞到了班上,她一面暗示新老師不要追問,一面用平和的語氣緩和緊張空氣:“書籍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愛護的。但是,今天這本書卻被人撕壞了,這是一件不好的事??墒牵覀冋l不做錯事呢?做了錯事,能認識并改正,以后不再犯,就是好孩子?!币幌拕偝?,學(xué)生神情自然了,斯霞繼續(xù)道:“你們不是讀過《誠實的孩子》嗎?列寧小時候打破了姑媽家的花瓶,當時不敢承認,但他心里很難過,后來經(jīng)過媽媽的教育,終于寫信給姑媽承認了錯誤,姑媽還表揚他是個好孩子呢。今天××的書被撕壞了,她當然很心疼,我相信撕書的同學(xué)心里也很難過,也許他是不小心撕破的呢!”斯霞的話音剛落,有個學(xué)生突然舉起了手,輕聲說:“老師,是我撕的。但是我不是有意撕破的,我是……”斯霞笑著說:“好!×××自己承認了,這很好。能在大家面前承認錯誤,這是很勇敢的行為,值得我們大家學(xué)習(xí)。我相信大家都是懂道理的,決不會有意弄壞別人的東西。但是,不小心把人家的書撕壞了,就應(yīng)該主動承認,幫助她補好,請她諒解;或者請老師幫助處理,這就沒事了。”
這些春風(fēng)化雨的話,使撕書的“病學(xué)生”充分享受到了嬰兒般的撫愛,那孩子想不轉(zhuǎn)變都難!
再來欣賞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中的一個案例。
老師身后的一個學(xué)生突如其來地跳到課桌上,扮起鬼臉來,老師突然轉(zhuǎn)過身去,他趕緊跳下桌子,低頭等候老師的責(zé)罰。沒想到,老師只是撫摸著他的腦袋說:“以后再不能這樣了!”老師回到講臺上,慢慢地繼續(xù)說:“我母親去年去世,只有我一個人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你們,我再也沒什么別的親人。再也沒有別人對我鐘愛了,我再也沒有什么可思念的了。你們就是我的孩子,我真心實意地愛你們,也希望得到你們的愛。我不想處罰任何人,請你們向我表明你們的顆顆真心。我們的班級是一個大家庭,你們是我的慰藉和驕傲。我不要你們做口頭上的承諾,事實上,在你們靈魂深處,我深信你們已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我要謝謝你們?!?/p>
面對孩子們的“大不敬”,老師只一句“以后再不能這樣了!”別的什么也沒說,可謂“潤物細無聲”。隨后老師的“真情流露”—— “你們就是我的孩子,我真心實意地愛你們,也希望得到你們的愛……”字字溢愛,句句濃情,最終吹暖了孩子軟軟的心田當屬必然,孩子不被感動那才怪呢!
事實上,蘇霍姆林斯基對“病孩子”的教育問題曾做過專門思考,得出的結(jié)論和斯霞老師他們的十分相近。
一次在教員休息室,當一位女教師知道有一個重讀一遍的低智能兒童還要留級、被校長同意的消息后,她眼里含著淚水追問蘇霍姆林斯基:“怎么還能在學(xué)校里留這樣的學(xué)生?要知道,他簡直是個糊涂蛋,性格又那么壞!是個不可造就的人?!?/p>
對這位老師的焦躁心情,作為校長的蘇霍姆林斯基是能夠理解的。一般學(xué)校是不會接收這樣的孩子的,因為這類孩子看起來思維正常,可是他們的記憶“輪子”卻轉(zhuǎn)得很慢,還可能“空轉(zhuǎn)”;他們智能較低,往往使教他們的老師陷入苦惱。但他不認同這位教師的觀點,有理有據(jù)地進行了反駁——
蘇:“我認為,他不是沒有希望……”
師:“請您看看他怎么回答三六得幾……或者聽聽他怎么朗讀的?!?/p>
蘇:“依我看,應(yīng)當把這種孩子說成是人類最脆弱、最嬌嫩的花朵,他們來上學(xué),像人們所說的,腦子差勁,這不能怪他們……”
師:“應(yīng)該送他們?nèi)ド咸厥鈱W(xué)校。”
蘇:“可我認為,我們的人道使命在于挽救他們,讓他們回到正常的精神生活和美的世界里來……”
師:“您只是出于憐惜才這樣講”。
蘇:“正是這樣,是出于憐惜和同情”。
蘇霍姆林斯基后來在著作中寫到:“思維、兒童的記憶,的確應(yīng)是從這里開始的——從赤子之愛和憐憫之心,從驚奇和贊嘆,從兒童生活中發(fā)出的種種事件的情感色彩開始的?!?/p>
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對“病孩子”給予“赤子之愛和憐憫之心”,豈不就是“把‘病孩子當‘嬰兒愛”?
作為一個工作近30年的老班來說,當我覺悟到“把‘病孩子當‘嬰兒愛”的內(nèi)涵后,我便把它付諸于教育實踐,效果不勝欣喜!
男生佑有個外號叫“野蜂子”,源于他經(jīng)常無來由地“刺傷”同學(xué)——不是上午和這個同學(xué)的“硝煙”未完,就是下午和那個同學(xué)的“狼煙”再起,讓人很是頭疼。
一天大課間,佑不知何故與一向文靜的女生垚大打出手,把這個小姑娘的花裙子都給撕破了。我聞訊后立刻趕到現(xiàn)場,喝令他們停手。女生垚哭哭啼啼地住了手,委屈地像一朵剛被酷霜打過的木槿花,而男生佑呢,依然在我行我素地推推搡搡。
我非常氣憤,一把抓住佑的手,沒想此時竟發(fā)生了驚人一幕——佑極力掙脫了我的手,快速向校外沖去,邊跑邊跳著腳提著我的名字大罵。我震驚了,呆愣愣地傻站著,其他圍觀的同學(xué)和老師也震驚了……
以后兩天,那孩子雖照舊來上課,但只畏怯地遠遠地躲著我。我呢,也裝作沒事人似的,對他“濤聲依舊”。其實呀,我正尋找合適的時機跟他作些傾心交流。
終于,在事情發(fā)生后的第三天下午,逮著一次面批作文的好時機,我悄聲道:“孩子,在老師眼里,你就是一個懵懂可愛的嬰兒,只不過你這個嬰兒暫時有點兒‘小毛病而已! 殊不知,我最愛你這樣的‘病懨懨的嬰孩嘍,因為‘病孩子才最需要人憐愛呀……人之初性本善,老師知道你本性純良,只要你想,就一定有辦法克制自己,并用實際行動以證明自己其實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正常孩子!老師對你可有期待哦!”說的佑涕淚漣漣、頻頻點頭。
現(xiàn)在的學(xué)生中,數(shù)佑跟我最親啦!當然,那“野蜂子”的外號也鮮有人提起——它早被同學(xué)們鄭重地扔進了“垃圾桶”里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 ”敬愛的老師們,倘你遇上不省心的“病孩子”時,請避忌用最低等的最為人所不齒的方式處理——簡單粗暴地喝叱、體罰,不妨如斯霞、蘇霍姆林斯基般“把‘病孩子當‘嬰兒愛”。大愛無言,上善若水,潤物無聲——這應(yīng)是教育的一種至純至美的境界啊。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官山中心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