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隆
內容摘要:批評語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也叫批評語言學,是由Fowler, Hodge 和Kress 等語言學家在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的,旨在揭示諸如權力,控制,不平等,偏見等問題。試圖揭示隱藏在語言背后的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以及新聞報道中按行的立場和價值觀。本研究的理論框架是Fairclough的三維模式(描述,闡明,說明),再結合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理論對材料進行分析,所選材料是2008年俄格戰(zhàn)爭,戰(zhàn)后俄羅斯撤出格魯尼亞事件的報道,通過分析所謂的“客觀性”的新聞報道,揭示語言使用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
關鍵詞:批評語篇分析 新聞報道 客觀性 意識形態(tài)
一.引言
語言在人類歷史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人們在對語言的功能研究中,之前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Saussure和Bloodfield認為的語言只是隨機性的,是人們習得交流的工具,它和外部事物沒什么關聯(lián)。另一種是Spair-Whorf認為的語言決定著人們的思維,因此語言是人們行為的關鍵因素。后來Halliday提出語言是社會符號學的一部分,是社會現(xiàn)象也是文明的體現(xiàn)?!罢Z言的語法體系所具有的特定形式與其服務的社會和個人需要密切相關”(Haliiday,1970).Halliday認為語言表達必須實現(xiàn)三大元功能:一是反應人類各種經歷的概念功能;二是反映人與人關系的人際功能;三是把語篇各個部分組織在一起的語篇功能。隨后的語言研究中,人們來到了批評語言學的領域,批評語言學一經提出,便得到迅猛發(fā)展,1993年Van子Dijk主編的《語篇與社會》雜志出版后來逐漸成了“批評性語篇分析??薄_@標志著批評語言學的最終確立。
Fairclough的三維模式中首先是描述功能,描述功能有可以分為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文本功能。特別要指出的是分析文本常用的是概念功能里的及物性功能,轉換功能和分類的功能。在人際功能中主要包括語氣和情態(tài)等,在語篇功能上主要包括主謂選擇等,這些分析是定量分析,有較大的客觀性,F(xiàn)owler指出在對語篇進行批評性分析時應特別注意考察及物性,情態(tài),轉換,分類,連貫性等。在闡述和說明階段,主要分析互文性,文本的來源和文本的價值性。
二.實例分析
2008年8月8號北京奧運會當天,在格魯吉亞境內發(fā)生的一場戰(zhàn)爭,交戰(zhàn)一方為格魯吉亞政府,另一方為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南奧塞梯,及其支持者阿布哈茲和俄羅斯。自8月1日開始,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發(fā)生數(shù)次交火,8月8日凌晨格魯吉亞展開全面軍事行動并很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奧塞梯地區(qū),包圍了其首府茨欣瓦利。俄羅斯毫不猶豫,普京強硬而干脆,立刻出兵相擊,坦克裝甲車直升機導彈轟炸機,對格魯尼亞發(fā)動進攻,格魯尼亞來不及等待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支持,只能求饒撤退,俄羅斯利用這一機會,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炮彈提出了警告,同時顯示了其強大的威懾力。
此事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轟動,筆者收集了世界知名媒體對此事件的報道,包括BBC news, CNN, Washington(AP), Wall Street Journal, VOA, and The Guardian 等六家媒體。它們都是英美國家的最具有影響力的媒體。通過對所選文本的定量的分析,我們依次從及物性,轉換和分類上進行分析。首先是及物性,及物性是揭示語言和意識形態(tài)關系的有效方式。在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及物性有四個過程分別是物質過程,關系過程,言語過程和思想過程。通過分析所得在六篇文本中,物質過程占據(jù)了很大的部分,關系過程占據(jù)其次,接下來是言語和思想過程, Halliday認為,物質過程是在表述一個即成的事實,是已經發(fā)生了的過程。在新聞這種文體中應當占有決定的分量。例如:(BBC) They disappeared up the high way in the direction of South Ossetia, joining an ever-growing column of withdrawing Russian troops. 這是一個典型的物質過程,在表述中,我們很明顯地注意到作者為格魯尼亞人們感到高興,軍隊走了,他們又可以正常地生活了。(VOA) “i feel excited, wonderful,” one soldier said.”im going home.”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言語過程,是VOA記者采訪俄羅斯士兵的直接引述,直接引語在新聞報道中的分量更是彌足珍貴,從這個言語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俄羅斯士兵對這次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也從側面反映出來了俄羅斯發(fā)動的非正義的侵略戰(zhàn)爭,這代表了英美人對此次事件的觀點和態(tài)度。我們來看下文中的轉換用法。轉換功能是句法的可變形式的應用,詞性與語序的改變均屬于轉換功能。名詞化和被動在文本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Wall Street Journal)EU officials view that (planning to base thousands of troops) as a violation of the original cease-fire agreement. 從這句話中我們得知作者運用了名詞化的轉換,violation的變化可以激起讀者對violate動作的意識,引發(fā)了人們的思考,起到了強調作用,也讓讀者明白俄羅斯的行為不是維護和平而是在“破壞”這種狀況。在VOA的報道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使用了三處被動,省略的部分分別是俄羅斯軍隊,俄羅斯政府和俄羅斯裝甲車。筆者認為這是作者在有意引導讀者反思其施動者,是一種突出話題的聚焦功能。接著我們來看下分類功能,分類是指語言賦予外界以秩序,它是人類最重要的認知手段,語篇分析體系往往最能反映發(fā)話人的世界觀,因此也最具有意識形態(tài)意義,認真思考核心過程和人物的描繪會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發(fā)話人的態(tài)度和立場??v觀報道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在描述俄羅斯軍隊詞匯有:takeover(占據(jù)), destroy(破壞), invade(入侵), jeopardize(危害), occupy(占領), damage(破壞)等等;在描述格魯尼亞的詞匯:watch(看), wait(等), damaged home(遭破壞的家園)等, 我們可以參照《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來分析這些詞匯,不難看出俄羅斯發(fā)動的戰(zhàn)爭是對格魯尼亞人們的傷害,是對格魯尼亞主權的肆意的踐踏。在描述俄羅斯總統(tǒng)和總理梅德韋杰夫宣稱正義戰(zhàn)爭的時候,作者使用了“unilaterally”(單方面的),可以看出英美國家認為俄羅斯的行為是單方面的,是具有大國強權政治的行為,忽略了小國的獨立主權,是違反國際法的。我們再看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Halliday認為情態(tài)動詞分為高密切情態(tài)動詞,中密切情態(tài)動詞和低密切情態(tài)動詞。不同的情態(tài)動詞可以表達不同的意義,一般來說,如果報道者想讓讀者更加相信事情的真實性,他們越會傾向于使用高密切情態(tài)動詞,我們很輕易地發(fā)現(xiàn)作者大量使用“must, always, demanded”等高密切情態(tài)動詞,客觀性的背后隱藏著作者的的觀點,同情格魯尼亞人們的遭遇,同時呼吁人民譴責俄羅斯這種侵略行為。
三.結語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報紙、電視,廣播、雜志、網(wǎng)絡等包圍著人們,這就要求人們增強自身的批判性閱讀意識,從而能夠明白新聞報道的語言不是任意的而是經過精心選擇的,所報道的事實也是相對真實的。本研究最終得出三方面的結論:第一,新聞報道者可以運動各種手法來組織語言來暗含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第二,新聞媒體大多都是為國家和政府服務的,新聞報道代表著政府和國家的價值觀和立場;第三,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不是赤裸裸地展示出來的,而是巧妙地隱藏在語言背后的。
參考文獻:
[1]Fairclough, N. Language and Power[J]. New York: Longman,1989.
[2]Fairclough, N.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J].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2.
[3]Halliday, M. A.K. Literary Style:A Symposium[J].New York and London: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71.
[4]陳中竺.批評語言學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1).
[5]胡壯麟.韓禮德的語言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4(1).
[本文為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成果,項目批準號為2014-QN-612]
(作者單位:河南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